中山府
中山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始建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为定州市,后升格为府。府治所在地为安喜县,即现今河北省定州市。中山府的辖区包括安喜、北平市(后改名永平)、唐、望都县(后改名庆都)、曲阳县、新乐市、无极等七县。历史上,中山府先后隶属于北宋、金朝、元朝和明朝。
历史沿革
中山府在宋朝时期是为了加强河北地区的防御而设立的。靖康元年(1126年),金朝军队南侵并包围了北宋的京师,北宋政府为了求和割让了包括中山府在内的三个重要地区给金朝。在金朝统治时期,中山府继续作为河北西路的一部分,但进行了一些行政区划的调整,如满城区更名为永平县,望都县更名为庆都县。元朝时期,中山府被划归中书省真定路的管辖。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中山府被降为定州市。
行政区划
中山府在其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范围涵盖了现今河北省的多个县级行政区。具体包括定州市以及唐县、新乐市、顺平县、望都县、曲阳县、无极县等地。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地区的行政归属和名称也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