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是由谷锦云执导,张强、周山湖担任编剧,于洋孙茜黄薇韩福利刘金龙等联合主演的中国大陆抗战题材剧,也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周年而制作的大型抗战献礼片。

该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八路军抗战为主背景,以郑川黎英夫妇、周家、宋家三个家庭在战争背景下的命运沉浮为支点全景展现抗战的历史画卷。2015年8月20日,电视剧《黄河在咆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25年6月下旬,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黄河在咆哮》在中文国际频道、国防军事频道、电视剧频道、少儿频道、农业农村频道等多平台安排重播。

2015年12月该剧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30届(2013-2015年度)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提名荣誉。2016年5月,《黄河在咆哮》获得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2020年7月16日,入选广电总局从新创作和已播出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精选出的部分剧目,作为各级电视台播出参考。

剧情简介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奉命东渡黄河。郑川率独立团开赴前线,激战平型关、获得嘉奖;而国军失利遭批评,周治国不服郑川。战乱中,郑川与失去音讯的妻子黎英偶遇,在黎英帮助下,独立团突袭机场,支援了正面战场。日军受困转而突袭娘子关,太原沦陷。独立团以太岳山为依托创建抗日根据地,首先剿灭土匪,赢得百姓拥护,却引得周福源等顽固派不安,大搞摩擦,黎英牺牲。为顾大局,独立团洒泪撤离。日军随即发动中条山战役国军惨败,周治国捐躯,太岳沦陷。独立团重新开辟根据地,郑川指挥“太岳围困战”。作曲家冼星海目睹战士壮举,创作《黄河大合唱》。经历战,“围困战”获胜利最终打败了日本,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电视剧制作

幕后制作

2014年12月25日,山西影视集团收到省委宣传部的通知,要求依照中宣部安排,赶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将电视剧《黄河在咆哮》制作完成。影视集团收到指令后迅速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一支创作团队。这支出演的队伍95%都是山西人。

《黄河在咆哮》剧组从建组到2015年3月8日开机仅用45天筹备,期间横跨春节。面对影视资源不配套、场景分散、群演召集难、人员管理繁复等挑战,剧组高效完成项目对接、融资、剧本修改、主创遴选、选景搭景等工作。为抢拍冬景,剧组分A、B两组同时拍摄,前期每天工作十六七小时,部分人员仅休息两三小时,外联主任李文喆甚至因劳累晕倒,最终73天完成全剧拍摄。创作团队在拍摄中精心打磨光影、色调、表演等细节,后期制作创近年纪录,中国中央电视台开通绿色通道快编快审。整部剧运作周期极短,审片后制作方在有限时间内对作品进行大量删改,最终呈现一部制作精良的抗战剧。

总导演谷锦云称《黄河在咆哮》再现抗战“寒冷季节”,无嬉戏情节,人物与环境神态统一,该剧如八路军山西省抗日的“清明上河图”。其战争场面占比40%,创国产剧之最,涵盖山西抗战重要战役,在当年战场、烈士旁拍摄。剧组精心设计战争场景,搭建多处年代场景,寻老车皮,用特技手法使场面更真实壮观。为拍夜袭阳明堡,仿造战机模型。于洋赞烟火效果佳,王建福称置景真实如置身战场。5个多月努力,9万人次参拍,剧组还原历史,观众可感受山西战场波澜壮阔,聆听民族呐喊。

幕后花絮

《黄河在咆哮》剧组主创全情投入,剧展现抗战三晋呐喊与当代山西精神。主演于洋帮场工干活,孙茜土坡背台词,王婉娟爱“碗托”戏称盒饭为“土拌饭”且治好了肠胃病,刘金龙为配合档期独自排练被称“空巢老人”。剧组在榆次区太原市交界驻扎79天,总导演谷锦云身为榆次人未回家,制片组工作人员家在太原也无人绕道回家探望。

演员阵容

作为山西省电视剧史上阵容最为强大的电视剧,《黄河在咆哮》共有演职人员500人,特约演员200人,群特演员300人,群众演员9万人次。庞大的群众演员阵容,离不开山西省军区和各地市军分区、警备区、武装部以及山西警察学院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太原技师学院等300多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鼎力支持。

音乐原声

出品公司

播出信息

作用影响

电视剧《黄河在咆哮》,以八路军山西抗战为主背景,通过郑川夫妇、周家、宋家三个家庭在战争背景下的命运沉浮,全景式地再现了八路军在山西战场运用游击战、麻雀战、伏击战、破袭战、围困战,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中国抗战、牵制日军的有生力量、奠定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历史,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获得荣誉

相关评价

剧集评价

《黄河在咆哮》把黄河作为审美意向,不仅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力量,同时又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剧中黄河的意象有的是通过大合唱的形式体现出来,有的是通过视听的影像来加以表现,全剧最后日军的投降仪式也安排在黄河边上——日军指挥官双手递上战刀投降,郑川则将战刀掷入黄河中。所有的设计都是充满寓意的。《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认为,剧中的黄河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彰显的。这种抗战精神具体而言,既是向着目标奋进,突破一切障碍、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又是海纳百川、襟怀宽广、团结包容的恢弘气度。我们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包容在黄河这一意象之中。(中国作家网评)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黄河在咆哮》《东北抗日联军》《太行山上》的播出,可以说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标识着一种正确的创作方向。无论从历史品格、美学品格,还是叙事模式、审美思维上都是经得住检验的。三部作品都是从抗战生活、历史真实的源头出发,提倡尊重历史本真,在这个基础上去创作,而不是去瞎编、随意消费那段严肃的历史。中国电视艺委会秘书长王丹彦认为,电视剧担当着回顾历史、反思历史,追述历史、认知历史并且从历史中汲取养料的重要功能。《黄河在咆哮》坚持了正确的历史观、战争观,触及了战争中的国民性、民族性问题,既展示了不同阶层在抵御外敌上的共识,也表现了普通个体、各个阶层在残酷战争中的不同选择,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以抗日为背景的电视剧创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

电视剧《黄河在咆哮》反映了我们党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评价、认识和描述,涉及抗战派和顽固派的斗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靠发动群众、打游击战和持久战以及生产自救、军民一家亲等多个方面,其故事构架和结构准确地反映了那场战争对整个社会结构的破坏以及战争对人的影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认为,该剧将塑造一群人物形象作为艺术结构,这是该剧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尤其是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郑川的形象,既有文化又有智慧,是一个有政治头脑、有指挥才能的军事指挥者,在他身上集中表现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山西战场上的特殊贡献和智慧。(《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评)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也肯定了电视剧《黄河在咆哮》人物塑造上的成功,认为剧作体现了抗战题材电视剧一贯的叙事美学,即虚构与非虚构、实与虚的结合,它把真实的史实放到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中,使郑川这样一个有魄力、有智慧、有定力、有胆量、敢爱敢恨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同时,尹鸿表示,郑川这一形象也有不少提升的空间,“应当让郑川更真实地回到战争场景当中,让历史叙事、故事回到真实的历史情景当中,惟有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感受到战争对人的智力、体力、决心的巨大考验,我们塑造的英雄才会富有感染力。”(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评)

大众评分

相关事件

202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根据中央统一安排,总台派出百余人的精锐团队,配备8K超高清转播系统,与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单位通力合作,通过创新音频技术和视频编辑技术,丰富镜头设计,全力做好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报道与视频制作工作。且总台精选了《黄河在咆哮》《滹沱儿女》《叛逆者》《太行英雄传》《东北抗日联军》等多部近年来播出的高品质电视剧,于2025年6月下旬起在中文国际频道、国防军事频道、电视剧频道、少儿频道、农业农村频道等多平台安排重播。

参考资料

黄河在咆哮.央视网.2024-04-18

黄河在咆哮.爱奇艺.2025-07-03

黄河在咆哮 (2015).豆瓣电影.2024-04-18

专家研讨电视剧《黄河在咆哮》——走出了一条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路.中国作家网.2025-07-03

大型抗战剧《黄河在咆哮》登陆央视一套.搜狐网.2025-07-03

黄河在咆哮.搜狐视频.2024-04-18

《黄河在咆哮》.山西影视集团.2025-07-03

黄河在咆哮.猫眼电影.2024-04-18

新闻.央视网.2025-07-03

国新办发布会:总台将推出一批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片纪录片和影视文艺作品.百家号.2025-07-03

今年,这些电视剧和文艺节目值得关注.百家号.2025-07-03

广电总局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参考剧目:《亮剑》等入选.百家号.2024-04-18

广电总局:这三类电视剧不得播出!.澎湃新闻.2025-07-03

纯山西制造的抗战连续剧(组图).网易新闻.2025-07-03

纯山西造抗战剧《黄河在咆哮》20日央视一套首播.临汾新闻网.2025-07-03

南京电视台及各地方卫视节目表(09月07日-09月13日).江苏广播电视报.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