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罗小平

罗小平,男,1960年生于江西省,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1987年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1992年辞职并创建“罗小平陶艺雕塑工作室”。现为中国艺术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宜兴市陶艺协会会长,《雕塑》杂志现代陶艺栏目主持、广东美术馆现代陶艺特邀研究员,《陶艺家通讯》特约撰稿人。自1996至2000年作品分别在台湾、美国、新西兰和国内进行展览并广泛被收藏。

经历

1987年至1992年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999年至2000年作为访问艺术家讲学于美国十几所大学.

2001年作为外国杰出人才引进移居美国。任亚利桑那州梅萨公共学院教授.

2001年至2007年在中美两国之间讲学和从事艺术创作活动.

兼职

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优秀公共视觉展评委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雕塑评审专家

联合国国际陶艺协会会员(IAC)

中国《雕塑》杂志编委和《第三只眼看西方》栏目主持人

现兼职担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普陀区第十三届政协常上海市民革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建设部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第七、九、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赛评委,轻工总会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陶瓷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1.传统雕塑与当代雕塑的比较研究与创作,2.中美公共艺术的比较研究与创作 3.陶瓷与雕塑创作研究

学术主张

1.传统雕塑与当代雕塑的比较研究与创作传统雕塑主张艺术造型的叙述性,只注重凸显形体美感而隐藏材料;当代雕塑主张回归最纯粹的艺术语言,超越艺术的叙述性。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连续性也有对立的一面,应当相互比较研究,以至于在艺术创作中,辩证地对待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关系。 2.中美公共艺术的比较研究与创作西方公共艺术从城市雕塑中发展出来,其本质是价值观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即公共艺术作品从以往的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转变为平等民主的观念,二十年来对中国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陶瓷与雕塑塑创作研究陶瓷作为一种传统材料却有多元的表现属性,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有着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学术成果

①获奖

2014.11大型动态雕塑《雨露》荣获中国雕塑学会三年一度“中囯公共艺术学术奖”(公共艺术类最高奖) 2012.05.作品《长风商务绿地青年雕塑系列》荣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排名1/2。(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3.04.作品《雨露》荣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排名1/1。(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7.06 作品《梦》荣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排名1/1。(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1.05.作品《苏州河滨水景观》荣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排名1/1.(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6.06.作品《冯雪峰》荣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排名1/1.刊登在中国城市雕塑建设年鉴画册(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3.09.作品《远去的记忆——林风眠与傅雷》入选第七届上海市美术大展,排名1/1.(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美术家协会) 2010.12.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排名1/1.(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13.09.作品《远去的记忆——林风眠与傅雷》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排名1/1.(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2.09.作品《面具》参加“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并收录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集,排名1/1。(中国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2009.03.装置作品《会议的秘密》在美国ASU图书馆举办罗小平个展,排名1/1。(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办) 2012.09.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不锈钢雕塑装置 专利号:ZL201220210812.5 排名1/3

②论文发表

1.论文《风动的雨露》发表于《科艺融合设计学跨学科协同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05月,排名1/2;(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论文《从798说起》发表于《雕塑》杂志(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排名1/1;(国家重点期刊) 3.论文《弥散的整体》发表于《全国公共艺术论文集》2013年08月,排名1/1;(河北美术出版社) 4.论文《露珠有声》发表于《全国公共艺术论文集》2013年08月,排名1/1;(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5.论文《请相信未来会告诉你》发表于《中国雕塑》丛书(2012年第2期),2012年02月,排名1/1;(中国雕塑学会主办) 6.论文《为林风眠和傅雷“合影”》发表于《全国公共艺术论文集》2013年08月,排名1/1;(河北美术出版社) 7.论文《让雕塑“飞”》发表于《中国雕塑》丛书(2013年第1期),2013年01月,排名1/3;(中国雕塑学会主办) 8.主编《全国公共艺术论文集》2013年8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978-7-5310-5587-7,排名1/2;(河北美术出版社) 9.论文《第三只眼看西方》系列文章发表于《雕塑》杂志(2006年第4期)2006年8月,排名1/1;(国家重点期刊) 10.论文《第三只眼看西方》系列文章发表于《雕塑》杂志(2006年第3期)2006年6月,排名1/1;(国家重点期刊) 11.论文《矛盾与融合》发表于《雕塑》杂志(2007年第1期)2007年2月,排名1/1;(国家重点期刊) 12.《拿学生的作品来说事》发表于《中国雕塑》丛书(2010年第4期),2010年10月,(中国雕塑学会主办)

③研究课题

1.2012.12-2013.05.中国美术学院课题(相当厅局级课题):《百年风眠——远去的记忆——林风眠与傅雷》(附合同和作品完成照片),排名1/1,已完成; 2.2010.09-2010.10.作为策展人策划并主持上海市《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项目,经费183万,排名1/2。 3.2011.09-2011.10.作为策展人策划并主持上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项目,经费305万,排名1/2。 4.2012.09-2013.10.作为策展人策划并主持上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项目,经费500万,排名1/2 。 5.2014.09-2015.10.作为策展人策划并主持上海市《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项目,经费496万,排名1/2 。 6.2007.10.作为策展人策划并主持《熔点-上海国际当代金属雕刻展》排名2/2 (附画册)

④著作

1.编著《首届全国高等美术学院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2010年9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978-7-5310-3719-4,排名1/2;(河北美术出版社) 2.编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2011年9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978-7-5310-4216-7,排名1/2;(河北美术出版社) 3.主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2013年8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978-7-5310-5586-0,排名1/2;(河北美术出版社) 4.主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2015年8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978-7-5310-6641-5,排名1/1;(河北美术出版社)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人体素描、泥塑胸像、现成品与装置、解构与重建、肖像变形、空间造型、毕业创作与论文、综合造型创作、材质与表情。

参考资料

罗小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5-11-1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