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父(1915-1998)是一位汉族书法篆刻家,出生于泰州市。他以号行,笔名越冈、阿溶等。王能父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即研习诗词、文学之道。他是江南地区的一位著名书法篆刻家。
个人简介
江南书法篆刻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即研习诗词、文虎之道。
个人经历
年轻时,王能父因生计离开泰州去苏州市学徒,以后常年在苏州生活。他书法、灯谜、篆刻样样出彩,是无锡惠山乾隆御碑的“代笔”者,是全国的灯谜状元,是治印上千方的篆刻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姑苏一带颇有名气的文化人。
王能父自从少年时在一次集会上接触了灯谜后,就乐此不疲。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在《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许多优秀谜作。
1957年倡议组建苏州市工人俱乐部灯谜组,为首任组长。曾主持编印交流谜刊十一期,并著有《哭斯室谜剩》。1982年在《文化娱乐》杂志攀办的“谜坛点将台”活动中,被公众投票评选为五名“最佳谜手”之首。制谜主张“猜得出,有回味,留印象”,故其谜大都通俗显豁,能于自然平淡中见真味;又精工字谜创作,擅长拆拼及谜面回互之法,以巧思妙想胜人。
1979年,无锡园林开始大规模修复“文革”中遭毁的文物古迹,面对遭受巨大创伤的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文物古迹,要修复起来难度很大。园林修复小组成员的华中伟深知王能父在书法金石方面的造诣很深,三番五次邀请王能父为惠山修复碑帖。1979年8月王能父来到惠山,根据史料恢复了一些受破坏相对较轻的文字遗迹。
1980年,无锡惠山公园开始着手修复“御碑亭”内爱新觉罗·弘历的御碑。因为王能父的字与乾隆写的字比较接近,所以请他来按乾隆手迹重书。经多方征集,仅得到石碑背面的诗文拓片,正面的石沉大海。当时没有复印机、电脑等现代化手段复原与修正,只能全靠手工。而能提供给王老的资料,只是工作人员从地底下挖出的数十块有字的残碎石块,大多缺腿断臂。王老日夜拼凑,拓出残字,列出框架,按照“竹炉山房”乾隆诗碑中的手迹,一笔一笔临摹修补,有时为了找到乾隆一两个字的原有出处,他对照古书中的字迹寻找对比。经过大半年,乾隆手书真迹终于拼凑齐。王能父根据典籍内容,通过模仿乾隆的笔迹,摹写完成了碑面内容。
就这样,从1979年8月到1988年9月,近十年间,王能父以惠山为家,他为无锡各大园林景点修复或题写的匾额、对联、石刻有一百多处,为无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佳谜赏析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字) 省
【简析】“自”与“小”在一起,可组成“省”;“目”之前联系一“少”,亦组成“省”。
他去也,怎把心儿放(字) 作
【简析】“他”字摒去“也”,“怎’’字放弃“心”,二者相合成“作”。
三人踢球。一人跌倒(字) 似
【简析】底“似”字两边及中部之“し”,像是摆出不同姿式的三个“人”:其正中一“、”,恰如踢出之“球”。
技术交流,不留一手,不留一点(字) 枝
【简析】“技术”二字中,摒去一“手(扌)”与一“点(、)”后,交流而成底字“枝”。
三十上下模样,恰似花儿一般(字) 卉
【简析】.‘卉”字系由上“十”下“艹”,亦即“三”个“十”所组成;其字义则近似“花儿”,并可与“花”字搭配成词。
由于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字) 臭
【简析】“自”字、“大”字加上一“点(、)”,即成“臭”。“臭”者,不可闻也,必人人讨厌也。
求出正方形,除非加直线(字) 匪
【简析】欲求“匪”字成为正方形“口”,须除去中部的“非”,然后加上直线“丨”。
【简析】面出宋•王淇绝句《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春花中,唯荼蘼开于暮春最晚时,故底人名可据面解作:春天的芳华已尽。
心儿牵,目儿注,两字相思织就(字) 果
【简析】于“果”字中,牵入“心”儿,注入“目”儿,可织成“相思”二字。
参考资料
【泰州人物】灯谜状元王能父_文化_泰州广播电视台.泰州广播电视台.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