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葡萄,贵州省息烽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红岩葡萄沟种植葡萄有30多年历史,这里不仅气候适宜,而且土壤条件十分有利于葡萄生长。生产的葡萄穗型完整,果粒饱满,皮薄透亮,具有浓郁的蜜香味,肉厚汁多,甜酸适口。
2014年04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岩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红岩葡萄是贵州省著名葡萄,青翠皮薄、透亮籽小、汁多鲜甜、富含、钾等微量元素。红岩葡萄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及其特殊的土壤环境,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的培育而成。
产地环境
综述
红岩葡萄核心种植区海拔1000—1200米之间,种植土壤富含硅、硒、钾,素有“红壤碧珠”美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丰沛的水资源,是葡萄生长的理想环境。
位置面积
息烽县地处东经106°27′至106°53′,北纬26°57′至27°19′之间。东临开阳县,南接修文县,西北与遵义市、金沙两县相望。县城所在地南距贵阳市中心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是黔北及重庆市、四川省两省市南下出海的必由通道,也是贵阳市北上黔北及重庆、四川的“桥头堡”,面积103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堪称筑北灵秀的息烽县,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00—1200米,大部为低中山丘陵地,碳酸根类岩分布广,喀斯特发育,峰丛、洼地、溶丘、溶洞、暗河、漏斗甚多。北部边缘受乌江及支流侵蚀切割,沟谷纵横。最高点南望山南极洲顶,海拔1749.6米;最低点乌江出境处大塘口,海拔609米。
气候特征
息烽县南高北低,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5C,年均降雨量1111毫米,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70天以上。由于海拔高、纬度低、高差大,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林作物生长。
水文情况
息烽河,又称潮水河,乌江河南岸支流,源于息烽县猫场乡,向东至难桥后折向北流市,至大河口纳头道河支流,于马脑石附近注入乌江。全长50千米,建有小桥河、底寨水库。息烽县小桥河水库、洪马水库、上沟水库、落水库、养龙司镇麻林水库、石硐镇水头水库,以及2004年建成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的鱼简河水库。
土壤植被
贵阳市境内土壤以酸性黄壤为主。与石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等交错分布。形成酸性土壤,也发育了各种酸性土壤植物群落。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城区原生植被已经完全被破坏。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的阔叶林。
历史渊源
20世纪70年代,息烽红岩开始发展葡萄产业,素有“红壤碧珠”美誉。由于红岩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葡萄清甜可口,肉厚皮薄,有独特的蜂蜜香味,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种植农户逐年增加,渐成规模,引起了当地政府府的高度重视。
从2000年开始,息烽县投入大量资金,对红岩葡萄产业业进行了扶持,涉及红岩、大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王家坪四个村12个村民组。并多次参加贵阳市乡村旅游推介会,推介葡萄产业,建设盘江旅游公路,搭建葡萄园游览木质栈道。
生产情况
2012年,红岩葡萄核心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带动群众种植10000亩,涉及息烽县红岩、大寨村、关岭、王家坪四个村12个村民组。
2015年,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获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园区在全省首届“十佳美丽乡村”评选中荣获“最具魅力特产乡村”称号。依托“红岩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累计发展种植葡萄3万亩,其中:水晶葡萄种植面积2.7万亩,年产量1.2万吨,实现园区综合总产值达11.16亿元,销售收入6.31亿元,利润3.91亿元,园区内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4元。
2017年,红岩葡萄园区核心区种植葡萄8000亩。园区有农家乐15家,乡村客栈63家、床位580张,每天可接待游客1200人。
2018年,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核心区5个村种植面积达1万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葡萄7300亩。区核心区挂果6000余亩,产量达1500万斤。
产品荣誉
2014年04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岩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红岩葡萄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息烽县小寨坝镇、西山乡、鹿窝乡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传统品种水晶葡萄。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000米至1200米。土壤类型为红壤、砂质壤土,pH值5.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5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干径≥0.5厘米,芽健壮、饱满,根系发达的一年生插苗或嫁接苗。
2.栽植时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葡萄落叶后至第二年萌芽前栽植。
3.栽植密度:棚架式栽培每亩≤110株,篱架式栽培每亩≤120株。
4.水肥管理:每年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采收前10天停止灌水。
5.整形修剪:12月下旬冬季修剪,篱架架面每平方米结果母枝剪留量为8个至10个,棚架架面为6个至8个;生长期采用抹芽、定枝、摘心、除卷须、抹梢、绑蔓等措施对树体进行控制。
6.产量控制:5月至6月果穗套袋,每亩产量≤1500千克。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8月中下旬。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穗型完整,圆柱形。果粒饱满,皮薄透亮,圆形或椭圆形。果面淡黄绿色,果粉明显。果实具有浓郁的蜜香味,肉厚,汁多,甜酸适口。
2.物理化学指标:总糖含量≥16.0%,总酸含量≤0.7%。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红岩葡萄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息烽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红岩葡萄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红岩葡萄.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9-09
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区.人民网.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