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茶是南京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独特的“松针”叶型和清香高雅的口感,赢得许多喝茶爱好者追捧,为绿茶炒青中的珍品。雨花茶,针型绿茶,鲜叶长度2—3厘米,芽叶角度不大于15度,采摘要求芽叶完整均匀,不采雨水叶、紫芽叶、病虫叶、对夹叶。每500g成品雨花茶的芽叶数在5万至6万个。
清代陆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茶叶科学研究机构“江南植茶公所”,并带领茶农植茶制茶,取茶名为云雾茶,这是南京雨花茶的前身。1958年,为纪念雨花台革命烈士,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江苏省名特茶创制委员会成立,省内茶叶专家和制茶高手,在南京开始新品名茶创制。经过多次试制,1959年春,松针形的新品名茶出来了,在征求专家意见后,正式命名为“雨花茶”。同年,在第一次中国名茶评比时,雨花茶被列为中国名茶第四位。多家权威单位的鉴评报告一致认为:雨花茶茶名清雅,外形独特,品质优异,可以身全国名茶之列。雨花茶命名成功,不仅丰富了中国优质绿茶品种,也改写了南京没有全国名茶的历史。
雨花茶内质香气清雅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匀明亮。入水碧绿清幽,入口醇厚,回味绵长。喝雨花茶可以清理肠胃、消脂解腻,补充维生素,缓解“秋燥”。
雨花茶多次获得国家农业部、商业部、中国茶叶学会全国名茶评比金奖。2010年,“中国南京雨花茶节”在上海展览馆举办,雨花茶走进上海世博会,同时雨花茶多次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屡屡斩获金、银奖,名扬中外。
历史发展
创制年代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仅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南京栖霞寺采茶的传说为证,栖霞寺后山在现代仍有试茶亭旧迹。
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司马睿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圆绿、条索紧直、峰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名称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当时江苏省省内的茶叶专业和制茶高手于中山陵园,选择南京上等茶树鲜叶,经过数十次反复改进,制成“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的茶叶产品,以此来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并定名为“雨花茶”,使人饮茶思源,表达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由副省长韦勇义担任主管领导,由中山陵茶厂牵头,延请各地制茶专家。并在1959年春创制成功,正式定名为雨花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发展历程
雨花茶的创制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南京茶叶生产。1959年,即由地方财政投资从福建省、广东省调进大批茶苗、种和插穗。1960年南京郊区茶圃面积从1959年的421亩激增到2704亩。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茶叶生产出现停滞和回落,到1962年茶园面积减至1620亩。
1974年,国务院提出“全国要搞100多个年产5万担左右的重点县,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当年,南京郊区植茶面积有2358亩。总产量29.05吨。1977年,在铁心桥、雨花台等处大面积新辟茶园。全市茶同面积达4145亩,总产达57.2吨。
雨花茶种植范围扩大到南京所有市辖区。1988年、1996年分别制定实施了“雨花茶市级、省级地方标准”。1994年起持续开展了评选市级雨花茶质量信得过单位,促进雨花茶产销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起步阶段。中山陵园茶场等6个重点雨花茶生产企业,机械化生产研制成功并在全市推广。1999年,南京雨花茶机制生产线达250条,年产雨花茶167吨,产值5000多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10%,总产值的44%。
自然地理
产地分布
南京雨花茶的产区,已由原产地南京中山陵和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扩大到栖霞区、浦口区、江宁区、江浦、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各区。
生长环境
南京茶树大多种植在丘陵黄壤岗坡地上,土质好,水分充足。岗峦起伏,海拔仅60米上下,酸性黄棕色土壤,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
品质特征
雨花茶外形短圆,色泽幽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干茶香气浓郁,冲泡后香气清雅,如清月照林,意味深远。茶汤绿透银光,毫毛丰盛。滋味醇和,回味持久。
栽培技术
茶园茶树栽培方式丰要采用双行密植条载。十分重视生态植茶,创造了“林茶间作”的生态种植法。中山陵同茶厂在梅花山、梅花谷、老营房、东沟等处都种植了雨花茶,这里空气质量优良,早春的梅花树林花枝繁茂,形成了恰到好处的遮挡,为雨花茶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漫射光。梅花怒放时,正值茶芽萌发。茶叶通过吸附梅花香气形成了独特的花香。梅花凋零后为土壤增添了养料。在梅林间广植茶树。造就了优美的梅茶园林生态环境,收到了梅、茶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的效果。
制作工序
茶叶的色、香、味、彤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同样的鲜叶。若炒制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做出来的雨花茶品质差异会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把雨花茶炒制成大小整齐的条索松针状,比起扁平单叶的龙井茶、卷曲的碧螺春茶的制作技艺,其要求更高,技艺更精。
雨花茶炒制是工艺性很强的制茶技术。包括精采茶叶、轻度萎凋、适度揉捻、整形干燥等环节。
精采茶叶
“采摘”对炒制好茶非常重要,它既是 优良茶树栽培的结果,又是茶叶加工的开端。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鲜嫩匀度要求高,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茶叶长度为2~3厘米。采摘时的方法是提手采摘,即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鲜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投入茶篮中。不得捋采、抓采,也不得带老叶杂物。要求芽叶成朵,不能采碎,不带蒂头。鲜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储运,防止重力挤压。
对采摘的鲜叶要进行”剔别”。每批采下的鲜叶应大小均匀整齐,不带单片叶、对夹叶、鱼叶、虫伤叶、紫叶、红叶、空心芽等。每斤干茶约需芽头4.5万个左右。
轻度萎凋
“萎凋”对于雨花茶增加香气,改善滋味,提高品质起到重要作用。萎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鲜叶水分。散发青草气。鲜叶经多酚类化合物轻微氧化,进而减轻涩味。部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使滋味带鲜。同时。部分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轻化为可溶性的糖类。使滋味带甘。另外,水分减少,叶质变软,可避免加T_H,t粘锅。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品质。节约加工能耗。鲜嫩茶叶采回,剔别以后,要尽快簿摊于光洁的竹垫上。在温度为20~25℃的车间阴凉通风处摊放3~5小时,在这段时间要翻动一两次。操作时手法要轻。抖散要匀。经过适度的摊放。使芽叶内的水分轻度散发,有清香气产生时即可炒制。
“杀青”的目的是高温钝化鲜叶中酶活性,蒸发部分水分。杀青是在锅中进行,让锅温升至120~140。C,用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油烟消失后将经萎凋的青叶投入锅中,每锅投入鲜叶量为400~500克左右。鲜叶刚人锅会有“噼啪”的爆声,如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温度可适当高一些,鲜叶含水量低,杀青温度要相对低一些。要采取先抛后闷杀的手法。杀青时间为5~7分钟。减重25%左右,茶叶散发出清香。杀青起锅前,双手中的茶叶合拢轻搓几下,反复数次,使叶子初步卷起,为下一步揉捻打下基础。起锅后的杀青叶要均匀地摊放在洁净的竹席或匾上,让其降温。千万不可堆积,以免闷黄杀青叶。
适度揉捻
杀青叶经过摊放降温2~3分钟后。进入“揉捻”丁序。在杀青叶没有完全冷却时开始揉捻。采用双手揉捻法,即双手握住茶叶在细蔑竹筐上来回推滚,动作先轻后稍重,先慢后稍快,力度要掌握“来轻去稍重”,每揉2~3分钟,解块散热一次。揉捻全过程时间为8~10分钟,中间解块2~3次。
将经过揉捻的茶叶入锅“毛火紧条”。锅温在85℃左右,这有利于散发水分和做形。毛火紧条是雨花茶外形制作关键的一环,双手揉搓、摊、撒、一直反复要在20分钟左右把叶子搓成条形状。
整形干燥
“整形干燥”是形成雨花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经过此道工序加工,使茶叶“紧、细、围、直“,白毫显露。整形干燥时,掌握锅温在85-90℃,投叶前锅面先擦少许专用油。揉捻叶下锅后,一边酬炒,一边抖散。待茶叶略干时,将茶叶放在手心双手轻轻滚转搓条,并与抖散结合,防止郁闷。待叶子稍不粘手时,将锅温降至60~65℃,五指伸开,两手合抱叶子,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心滚搓,轻重相间,进行理条。
锅温再升至75-85℃,用手满握茶叶,向锅心与锅壁来回拉直条索二茶叶拿在手心,从虎口处挤出,目的是进一步拉直、紧。拉条用力要适当,防止乐扁、断碎、脱毫。约15分钟左右。茶叶达到九成干时,即可起锅摊凉。此时的茶时即为毛茶。
品茗指南
名茶鉴赏
雨花茶的品质特征是:其外形犹似松针,条索细紧圆直,锋苗挺秀、白毫隐露、色泽墨绿色。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醇、香气清香幽雅、叶底嫩绿匀亮。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回味甘甜。
冲泡方法
冲泡南京雨花茶可选用透明玻璃杯或青花瓷盖碗,采用“上投法”冲泡。先向杯中注入约七分满的开水,待水温凉至80。C左右时,再投入雨花茶。雨花茶便如朵朵雪花飘于碗中,水面顿显白毫,如白云翻滚,雪花纷飞,煞是好看;芽芽直立,上下沉浮,犹如翡翠;汤色碧绿而清澈,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选购技巧
外形
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嫩度,还有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
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净度
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
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香气
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滋味
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水色
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叶底
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等级标准
雨花茶共分为特级一等雨花茶、特级二等雨花茶、一级雨花茶、二级雨花茶四个等级。雨花茶采摘的鲜叶应大小匀称、整齐。不带单片叶、对夹叶、鱼叶、虫伤叶、紫叶、红芽、空心芽等。
雨花茶应具有正常商品的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无异味、无劣变。产品应洁净,不得混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 得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下面是各等级雨花茶的指标。
特级一等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85%并有一定量的单芽、一芽二叶小于15%,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90%、2.6-3.0cm小于等于10%、无3.0cm以上芽叶。
条素:形似松针、紧细圆直、锋苗挺秀、白毫略显。外形:色泽绿润、匀整、洁净,内质:香气清香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
特级二等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75%、一芽二叶小于25%,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80%、2.6-3.0cm小于等于15%、3.0cmc以上芽叶小于5%。
条素:形似松针、紧细圆直、白毫略显。
外形:色泽绿润、匀整、洁净,内质:香气清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一级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65%、一芽二叶小于35%,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70%、2.6-3.0cm小于等于25%、3.0cmc以上芽叶小于5%。
条素:形似松针、紧直、略含扁条。
外形:色泽绿尚润、尚匀整、洁净,内质:香气尚清香,汤色绿明亮,滋味醇尚鲜,叶底绿明亮。
二级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50%、一芽二叶小于50%,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60%、2.6-3.0cm小于等于30%、3.0cmc以上芽叶小于10%。
条素:形似松针、尚紧直、含扁条。
外形:色泽绿、尚匀整、洁净,内质:香气尚清香,汤色绿尚亮,滋味尚醇鲜,叶底绿尚亮。
存储方法
忌潮湿:南京雨花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茶,具有十分强的吸湿还澍性,因此存放环境必须忌潮湿。
忌高温:如果温度过高就会使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被分解破坏,影响茶叶的质量、香气和滋味。南京雨花茶最佳保存温度为0~5℃。
忌异味:南京雨花茶不宜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否则易吸收异味而影响品质。
获奖荣誉
雨花茶1959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江苏省在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的名茶种类。原产地南京市中山陵,即紫金山。
1982年,在商业部召开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30种名茶之一。
1983年获江苏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由农牧渔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优质名茶评选会上,再次被评为11种优质名茶之一。
1986年、1990年在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又接连两届被评为全国名茶。
1993年7月获得93届维也纳国际农业博览会会展产品二等奖。同年10月被江苏省经济委员会评为优质食品。
2003年5月获“中茶杯”全国名茶特等奖。
2004年12月,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6年5月在全省第八届“陆羽杯”名特优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20年7月27日,雨花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2020年1月,南京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
茶叶文化
相关诗联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绿,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沈长波为雨花茶撰联:
鸿渐栖霞访绿叶,
雨花浦口润名茶。
名称寓意
雨花茶是中国经典名茶之一,雨花茶原产于南京,因外形如松针,翠绿挺拔,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而定名为“雨花茶”。
地理保护
2020年7月,第二批175个中国地理标志四年内将受到欧盟保护,雨花茶在列。
参考资料
雨花茶:“名茶”亟待成“名牌”.新华日报 .2024-01-25
60年,雨花茶“芬芳”蝶变.南京市农业农村局.2024-01-25
晶桥镇擦亮雨花茶“非遗”名片.江苏省乡村振兴局.2024-01-25
雨花茶为媒,文化+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2024-01-25
雨花茶,南京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江南时报.2024-01-25
雨花茶里的初心和使命.阳光交流中心.2024-01-26
雨花茶的产地.中国茶文化网.2014-11-08
第二批175个中国地理标志四年内将受到欧盟保护 | 中欧地标协定大名单三,宁夏枸杞上榜.中广上洋.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