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虞弘墓

虞弘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隋朝官员虞弘与其妻子的合葬墓。虞弘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座墓葬是中原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有确切纪年的西域、中亚文化墓葬。虞弘墓的汉白玉石上雕刻着图案,描绘了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等内容,以及花草树木,这些图案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琐罗亚斯德教内容,反映了中亚古国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丰富和珍贵实物资料。虞弘墓的发现始于1999年,当时村民在太原市清徐县的王古庄村发现这座墓葬。同年,虞弘墓被正式发掘。

发现

1999年,一个流火的夏月,在著名的娄睿墓发现地太原市南郊 王郭村,又诞生了一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虞弘墓。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象资料的墓葬。墓内出土的汉白玉石椁、彩绘浮雕和石雕乐佣,以浓厚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一经出土,即震惊中外:在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竟然出现了难以释读的西来艺术,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通高217、通长295、通宽220 厘米。隋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由椁顶、椁壁、椁座构成。椁顶歇山顶形制,三开间。椁座下四周各垫两个兽头,面部朝外,背负椁座。椁壁上浮雕刻有墓主宴饮、狩猎、出行、宗教仪式等内容。是研究北朝至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主人简介

墓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人,在北朝时曾一度“检校萨保府”,执掌寺及西域诸国事务,卒于太原市,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2年)石椁殓葬。然而,“鱼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处于什么位置,至今尚无定论。但从墓葬资料看,这里的彩绘汉白玉浮雕宴饮图、乐舞图、狩猎图、出行图等,表现了当时社会丰富的生活内容,洋溢着中亚浓烈的民族气息,反映了墓主人的民族、宗教习俗和萨珊文化特色,可以说,鱼国至少也应在西域或中亚的某个地区。

参考资料

《解读虞弘墓》:带你一步步走近虞弘.澎湃新闻.2024-03-12

文物里的山西——山西地域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山西省文物局.2024-03-12

《解读虞弘墓》:带你一步步走近虞弘.腾讯网.2024-03-12

文明之美看东方|盘点山西文物之最.人民网.2024-03-1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