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杨尚昆回忆录

《杨尚昆回忆录》是由杨尚昆撰写并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1年9月出版的个人回忆录。书中详细记录了作者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上海至莫斯科的经历以及在左派错误影响下的白区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潼南双江镇

讲述了杨尚昆在家乡潼南双江镇的成长背景,包括他出身的封建家庭及其衰败的过程。

我的引路人

提到了对杨尚昆人生道路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出川

描述了杨尚昆离开四川省前往外地求学的经历。

第二章 从上海到莫斯科

初经风雨

叙述了杨尚昆在上海的政治生涯起步阶段。

政治风波激荡下的中山大学

介绍了他在中山大学的学习经历及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化和改组

讨论了中山大学内部的变化和重组情况。

王明教条宗派的形成

分析了王明等人形成的教条宗派的影响。

清党运动

讲述了杨尚昆参与的清党运动的情况。

给少奇同志当翻译

分享了杨尚昆作为刘少奇的翻译的工作经历。

旅莫岁月的反思

总结了杨尚昆在苏联的生活和思考。

第三章 左倾错误下的白区斗争

万里跋涉回祖国

描述了杨尚昆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中国的历程。

左倾路线下的职工运动

探讨了左倾路线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关门主义的严重恶果

分析了关门主义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于“伍豪事件”

解释了“伍豪事件”的来龙去脉。

向陈云同志报警

讲述了杨尚昆向陈云报告的重要情报。

实事求是思想的萌发

阐述了杨尚昆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和发展。

第四章 在中央苏区

秘密进入中央苏区

记载了杨尚昆如何秘密地进入中央苏区。

《斗争》和《红色中华》撰稿人

说明了杨尚昆在两份报刊上的贡献。

军事战略的一场争论

论述了杨尚昆参与的军事战略辩论。

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介绍了杨尚昆担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期间的工作。

痛失广昌

回顾了广昌战役的失败和教训。

彭德怀怒斥“洋钦差”

讲述了彭德怀反对外国顾问的故事。

奉命退出中央苏区

记录了杨尚昆被命令离开中央苏区的原因。

第五章 长征(上)

撤离中央苏区

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的情景。

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讲述了红军突破敌人防线的艰难过程。

湘江血战: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

详细叙述了湘江战役的惨烈战斗。

转兵贵州

介绍了一次重要的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的回顾

回顾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

第六章 长征(下)

四渡赤水前后

概述了四渡赤水的战略决策和实施。

疾进云南

描述了红军快速行军至云南的情形。

会理会议

回顾了会理会议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斗争

讲述了杨尚昆与张国焘分裂势力的斗争。

第七章 建立西北大本营

成立陕甘支队

介绍了陕甘支队的组建过程。

落脚陕甘苏区

讲述了陕甘苏区的发展和巩固。

同张学良、杨虎城建立统一战线

强调了与中国国民党将领的合作关系。

渡黄河江征

叙述了跨越黄河的关键行动。

挥师西征

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征的壮举。

第八章 开辟华北敌后工作

北方局的领导工作

讲述了杨尚昆在北方局的领导工作。

第九章 抗日相持阶段的北方局

北方局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分析了北方局在抗战中的地位和贡献。

第十章 延安岁月:整风运动前后

整风运动的亲历者

作为整风运动的参与者,杨尚昆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回顾。

第十一章 延安风月:我的第一份“委任状”

党内职务的变迁

记录了杨尚昆在延安时期的党内职务变化。

第十二章 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

后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描述了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成就。

第十三章 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最后的农村指挥所

讲述了杨尚昆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一个关键性指挥所的工作。

第十四章 迎接新中国诞生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准备

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夜的紧张氛围和准备工作。

参考资料

杨尚昆回忆录.豆瓣读书.2024-08-20

学党史·读原著 | 杨尚昆:三块弹片的故事.重庆政协.2024-08-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