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崔维新

崔维新(英文名:Wayson Choy,1939年—2019年4月27日),出生于温哥华,祖籍广东客家,加拿大华裔同性恋作家,加拿大勋章获得者。

崔维新曾在卑诗大学师从加拿大著名诗人兼小说家伯尼(Earle Birney)修读文学,期间,其凭借短篇小说《波浪的声音》获得麦克米兰奖。自1967年起,崔维新出任多伦多哈姆勃学院文学教师。此外,他还是哈姆勃作家学校的教授,曾连任三年多伦多卡湖茨剧团总监。1977年,崔维新的小说《玉牡丹》以短篇故事形式面世。该书出版后,曾连续26个星期进入《环球邮报》畅销书排行榜,还曾在全年小说类书籍榜排第六位。后被《加拿大文学评论》选为1945-2004年间最有影响力的100本加拿大书籍之一。此外,其所著的《玉牡丹》的延续书籍《所有重要的一切》曾获吉勒文学奖(Gille Prise)提名。1999年,崔维新推出自传体小说《纸影:中国城的童年》,该作品曾获纪实类作品加拿大年度文学奖。2010年,崔维新在第七届卑诗大学—劳里埃机构多文元化演讲会上,发表了题为《我们已经到达了吗?》的演讲。同年6月9日,崔维新获安省洛里埃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崔维新于2006年2月17日被授予加拿大最高成就奖——加拿大勋章;2015年6月11日,崔维新获乔治·伍德科克特别贡献奖。2019年4月27日,崔维新在多伦多去世,享年8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维新,祖籍广东客家,1939年出生于温哥华,后被收养,并在温哥华唐人街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卑诗大学学习写作时,崔维新是班上唯一的华裔学生;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修读文学期间,崔维新师从加拿大著名诗人兼小说家伯尼(Earle Birney),凭借短篇小说《波浪的声音》获得麦克米兰奖。

工作经历

崔维新移居多伦多后,自1967年起,于多伦多哈姆勃学院(Humber College)担任学院文学教师,他曾开设过英语写作等课程。此外,他还是哈姆勃作家学校的教授,连任三年多伦多卡湖茨剧团总监。

1977年,崔维新的第一本小说《玉牡丹》以短篇故事形式面世,出版后连续26个星期高踞《环球邮报》畅销书排行榜;在全年小说类书籍榜排第六位。崔维新凭借此书囊括温哥华书籍奖及Trillium文学奖。后被《加拿大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 of Canada)选为1945-2004年间最有影响力的100本加拿大书籍之一。

1996年,崔维新所著的《玉牡丹》荣获温哥华图书大奖,并与女作家玛格丽特·爱特伍(Margaret Atwood)分享当年的安省延龄草图书大奖(亦称“三叶文学大奖”)。1998年,《玉牡丹》被评为“美国图书馆协会著名书籍”。此外,由崔维新所著的《所有重要的一切》(All That Matters)是《玉牡丹》的延续,时代背景是战乱时的温哥华唐人街,主人公是《玉牡丹》里的长子。此书曾获吉勒文学奖(Gille Prise)提名,崔维新是首名获得该文学奖提名的华裔作家,该书于十年后夺得安省延龄草图书大奖英文书类别的桂冠。

57岁那年,崔维新在《玉牡丹》签名售书时,无意得知自己出生真相,百感交集。于是于1999年推出自传体小说《纸影:中国城的童年》(Paper Shadows: A Chinatown Childhood)。该书曾入围总督文学奖决选名单,曾获纪实类作品加拿大年度文学奖,并被《环球邮报》列为1999年度推介作品。2004年,崔维新从多伦多哈姆勃学院退休,于2006年2月17日,被授予加拿大最高成就奖——加拿大勋章。2008年11月1日晚,在多伦多举办的第29届国际作家节(IFOA)上,崔维新获颁文学奖。

2010年,崔维新的作品《玉牡丹》入选加拿大广播公司读书节目“加拿大阅读”五本图书的决选名单。同年,崔维新在第七届卑诗大学—劳里埃机构多文元化演讲会上,发表了题为《我们已经到达了吗?》(Are we there yet?)的演讲。6月9日,崔维新获安省洛里埃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6月11日,崔维新在温哥华公共图书馆获颁乔治·伍德科克特别贡献奖,并获奖金五千加拿大元。2019年4月27日,崔维新在多伦多去世,享年80岁。

个人生活

崔维新的养父母年轻时移民加拿大,养父是海轮上的司厨,养母当女佣。崔维新不会讲普通话和他父母讲的台山话,但戏称自己会说“温哥华语”,“即很初级的台山话、广东省词汇和英语语法混杂在一起。”

崔维新是公开的同性恋者,并在同性恋者反歧视和争取平等权利方面参与过许多活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直到20几岁时,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同性恋倾向,其文学作品也带有他人生经历的影子。

人物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演讲作品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作品

1999年崔维新推出的自传体小说《纸影:中国城的童年》(Paper Shadows: A Chinatown Childhood)凸现了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重要特征,语言上表现了移民语言从杂向规范英语的过渡。内容上揭示了华人家史和族裔史上的隐秘故事,批判排华政策。主题上突出华人个体,以推翻旧有的华人刻板形象,重书家史以解决身份困惑。因此,文学研究者赵庆庆曾著专文《语言•隐秘•重构——加拿大华裔作家崔维新的\u003c纸影\u003e评析》来评析该书。

人物评价

崔维新不仅用自己的作品为加拿大少数族裔的写作铺垫了道路,还一直鼓励扶持很多华裔作家,向他们表达在一个移民的多元社会里写作的意义。(财新周刊评)

崔维新被誉为“加拿大最有讲故事天赋的人”,亦被赞为加拿大亚裔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崔维新是勇敢而持久的作家,其挣扎于逆境中的决心意志是非凡的。(加拿大联邦华裔参议员胡子修评)

虽然崔维新不是一位多产作家,但他每部作品都是精心之作,笔触细腻庄谐并重。(中国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崔维新获伍德科克终身成就奖.光明网.2024-05-08

逝者|你的故事至关重要.财新.2024-05-08

细腻笔触展加华人生活 崔维新被赞最具讲故事天赋.新浪网.2024-05-08

贡献突出 两位杰出华裔被授予加拿大最高成就奖.中国侨网.2024-05-08

细腻笔触展加华人生活 崔维新被赞最具讲故事天赋 .中国新闻网.2024-05-08

细腻笔触展加华人生活 崔维新被赞最具讲故事天赋.中国新闻网.2024-05-08

All That Matters.豆瓣网.2024-05-08

加拿大废除“排华法案”72周年 华裔参议员提醒毋忘历史.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4-05-0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