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论宽容

《论宽容》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于1763年出版的一部小册子,内容为为卡拉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成的,描述了让·卡拉斯事件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该书呼吁宗教宽容,批判宗教狂热主义,特别是耶稣会士的狂热主义,指控所有围绕宗教的迷信。伏尔泰的这部作品在让卡拉斯被不公正地处决后写成,通过这个案例展示了天主教的偏见和狂热主义。书中不仅批评了天主教的狂热分子,还批判了宗教狂热本身,并强调了宽容的重要性。

作品简介

在《论宽容》这部著作中,作者概括了对卡拉事件的看法,阐述了他自己的宽容思想。本书中不仅批评天主教的狂热分子,而且批判宗教狂热。作者明白指出,这部著作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新教徒,他们也应该遵行理性和良心。伏尔泰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论点,质疑宗教不宽容的合理性,并以理性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呼吁宽容。

作品内容

作品内容为为卡拉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成的,描述了让·卡拉斯事件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该书呼吁宗教宽容,批判宗教狂热主义,特别是耶稣会士的狂热主义,指控所有围绕宗教的迷信。伏尔泰的这部作品在让卡拉斯被不公正地处决后写成,通过这个案例展示了天主教的偏见和狂热主义。

作品目录

第一章 让·卡拉斯身亡始末简述

第二章 处死让·卡拉斯的后果

第三章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思想

第四章 宽容是否有害,哪些民族容许宽容

第五章 怎样能使宽容为人所接受

第六章 偏执是否天赋权利和人权

第七章 希腊人是否经历过偏执

第八章 罗马人是否宽容

第九章 殉教者

第十章 不确实的传说和迫害的危害性

第十一章 偏执的流弊

第十二章 在犹太教内偏执是否属于神权,是否始终不容许宽容

第十三章 犹太人极其宽容

第十四章 耶稣基督是否曾教人不宽容

第十五章 反对不宽容的种种表示

第十六章 垂死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对话

第十七章 1714年5月6日,一位享职俸教士致耶稣会会士勒泰利埃的信

第十八章 不宽容属于人权的仅有实例

第十九章 记一场在中国进行的争论

第二十章 让民众抱有迷信思想是否有益

第二十一章 美德胜于学识

第二十二章 论普遍的宽容

第二十三章 祷告上帝

第二十四章 后记

第二十五章 后记续及结束语

作品背景与影响

伏尔泰的作品是在让卡拉斯(1698-1762)的审判之后写成的,他是一位被指控谋杀儿子马克-安托万以阻止他据称要转变为天主教法国新教商人。卡拉斯在1762年3月10日在图卢兹被处决,经过酷刑折磨后;他从未承认这完全缺乏证据的罪行。卡拉斯的处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愤怒的暴民反应和一些地方法官的狂热的回应。受到这个极端不公正案件的打击,伏尔泰进行了一场私人和公开的运动,以洗脱让·卡拉斯的罪名。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展示了天主教的偏见和狂热主义。1765年,法国路易十五解雇了首席法官,案件由另一法院重新审理,卡拉斯被追认清白,他的家人得到了3.6万太平洋法郎的赔偿。

伏尔泰于1763年1月完成了这部作品,由日内瓦的克莱默兄弟印刷,并于1763年4月分发给包括庞帕杜夫人、法国特权理事会的部长、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一些德国王子在内的特定收件人。它开始在1763年10月分发,并迅速被禁止。然而,这本书仍然传播到公众,成为巴黎和整个欧洲极其受欢迎的作品。

2015年1月,查理周刊枪击事件发生后,据报道,《论宽容》在首次出版250多年后成为法国畅销书,显示了它在当代社会中的持续影响力和相关性。

作者观点摘录

伏尔泰在《论宽容》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论点,质疑宗教不宽容的合理性,并以理性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呼吁宽容。他在书中写道:“欧洲大约有四千万居民不是罗马教会的成员;我们应该对每一个人说,‘先生,因为你肯定会下地狱,我将不会与你一起吃饭、交谈或有任何联系吗?’”他进一步指出:“对一个和平上帝的不同崇拜者!如果你有一颗残忍的心,如果你在崇拜那位整个法律只包括这几个字的上帝时,‘爱上帝和你的邻居’…”伏尔泰通过这些话语,强调了宽容的必要性和宗教狂热的危害。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