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山,男,汉族,1973年3月生,云南易门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获天气动力学学士,1998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获天气动力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获气象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陆气相互作用、陆面过程与气候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2005年-2007年受国际著名陆面过程专家Robert E Dickinson邀请,到美国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海山曾获第四批国家“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数值天气预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等多项荣誉。
人物经历
1991~1995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本科
1995~1998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9~2002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气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5年4月-2007年3月,受国际著名陆面过程专家Robert E. Dickinson教授邀请,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拟、陆地生态系统--气候相互作用及陆面过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2007~2000.08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助教。
2009~2004.0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讲师。
2011~2005.0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系主任助理。
2007~2005.0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副教授。
2003~2005.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系副主任。
2004~2007.03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后。
200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
20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博士生导师。
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
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中国气象学会第27届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委员,数值天气预报委员会委员,高原气象学委员会委员,气候学与气候资源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气象学会第13届气候学与气候变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第26届数值预报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气象学会第12届气候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AGU)会员,气象科学、大气科学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科学、科学通报、Advance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物理学报、大气科学、地理学报、高原气象、气候与环境研究、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大气科学学报、气象科学等学术刊物审稿人。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欧亚中高纬植被覆盖的异常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40405018),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夏季风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40331010)第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另主持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北半球积雪的异常变化及其物理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先后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
2017年4月,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长江学者”。
学术论文
陈海山、孙照渤.2002: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的研究进展.《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5(2):277-288.
陈海山、孙照渤、倪东鸿.2002:Nino C秋季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带气象学报》18(2):149-156.
陈海山,孙照渤,倪东鸿,谭桂容.2002: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SSTA响应的数值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5(6):721-730.
孙照渤,陈海山.2003:欧亚冬季积雪异常分布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敏感性试验.《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吴国雄等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1,123-131。
陈海山、孙照渤.2003: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I:观测研究.《大气科学》,27(3):304-316.
陈海山、孙照渤,朱伟军.2003: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II:数值模拟.《大气科学》,27(5):847-860.
陈海山,孙照渤.2003:陆面模式CLSM与NCAR CCM3的耦合试验.《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会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41-245.
陈海山、孙照渤.2004:积雪季节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其敏感性试验.《气象学报》,62(3):269-284.
陈海山、孙照渤.2004:陆面模式CLSM的设计及性能检验I:模式设计.《大气科学》,28(6):801-819.
陈海山、孙照渤.2005:陆面模式CLSM的设计及性能检验II:模式检验.《大气科学》,29(2):272-282.
陈海山、孙照渤.2005:青藏高原单站地气交换过程的模拟试验.《高原气象》,24(1):9-15.
陈海山、倪东鸿、李忠贤、曾刚.2006:植被覆盖异常变化对陆面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9(6):725-734.
张天宇、陈海山、孙照渤.2007:欧亚秋季雪盖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地联系.《地理学报》,62(7):728-741.
英文
Chen Haishan,Sun Zhaobo. 2002: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to Winter Snow Cover Anomaly,ACTA.Meteor.Sinica.,16(2):133-149.
Chen Haishan,Sun Zhaobo.2003:小数点 simulation of seasonal snow cover with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SPIE Conference Proceeding,Vol.4899,112-123.
Sun Zhaobo,Li Chun,Chen Haishan.2003: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East Asian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s over North China .SPIE Conference Proceeding,Vol.4899:1-10.
Tan Guirong,Sun Zhaobo and Chen Haishan.2003:Diagnosis of summertime floods/droughts and thei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ver North China.ACTA.Meteor.Sinica. 17(3):257-273.
Chen Haishan, Sun Zhaobo, 2005:设计 of a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 and its validation II: model validation. Chinese J. Atmos. Sci., 2005, 29(4): 381-397
Chen Haishan, Sun Zhaobo, 2005:Design of a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 and its validation I: model 描写文 Chinese J. Atmos. Sci., 2005, 29(3): 211-232.
Chen Haishan, Sun Zhaobo, 2005:Simul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snow cover and its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CTA Meteor. Sinica,19(2):174-191.
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2006:Comparison of terrestrial photosynthesis and canopy transpiration simulated by two different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 schemes.11th Annual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CCSM) Workshop, 20-22 June 2006, Breckenridge, CO.
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2006:Impacts of Land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izations on Terrestrial 碳 熔剂 Simulation. EOS Trans. AGU, 87(52), H51C-0493.
Chen H., R. E. Dickinson, Y. Dai, 2007:Uncertainty in the simulation of terrestrial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canopy transpiration induced by different stomata conductance and 碳 assimilation schem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In Revision)
Wei J., R. E. Dickinson, H. Chen, 2007:An unexpected soil moisture-precipitation relationship and its cause.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Hydrometerology)
Zhou L. M., A. Dai, Y. Dai, R. S. Vose, C. Zou, Y. Tian, and H. Chen, 2007:Spatial Dependence of Diurnal 温度 Range Trends on Precipitation from 1950 to 2004. (Submitted to Climate 动力学)
Zhou L.M., R. E. Dickinson,Y. Tian, H. Chen and Y. Dai, 2007:Sensitivity of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to Changes in Soil Emissivity over the Northern African Sahel. (Submitted to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2007:Impacts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Schemes on Land-Atmsophere Fluxes Simulation. (To be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2007:Impacts of Land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Terrestrial 碳 熔剂 and Transpiration Modelling. ( In preparation)
Chen H. and R. E. Dickinson , 2007:Simulation of Recent 50-year Land Surface Conditions Based on Multi-Land-Model Ensemble Experiment. ( In preparation)
科研项目
2013~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欧亚大陆表层热力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的物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2~2014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欧亚陆面热力异常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2~2013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基金资助项目-“陆面模式改进及其在区域气候模拟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
2011~2015全球变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第4课题“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区域气候效应的系统评估及未来气候情景集成预测”(参加)
2011~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亚区域近60年土壤湿度的多模式集合模拟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0~201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的气候效应及对策研究”第5课题“沿海城市带驱动的表层系统与东亚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参加)
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个植被动态冠层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项目负责人)
2008~201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重大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第三课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数值模拟”(参加)
2008~2009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积雪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7~2009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QX)-“陆地表面过程模型及其参数化方案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7~2009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项目“长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效应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2008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北半球积雪异常变化及其物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欧亚中高纬度植被覆盖异常及其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项目负责人)
2004~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夏季风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诊断与模拟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2~2004江苏省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气候灾害的成因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2~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潮SSTA异常与东亚季风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参加)
2003~2004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大尺度积雪分布的数值模拟试验”(项目负责人)
1999~20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参加)
参考资料
陈海山.cic.nuist.edu.cn.2024-04-08
陈海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04-08
尚洪波已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陈海山已任校长.今日头条.2024-09-09
中国近50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大气科学学报.2024-04-08
陈海山.kpjd.nuist.edu.cn.2024-04-08
江苏省政府关于华桂宏等职务任免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2022-08-20
学校领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