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自白派

自白派,又称坦白派,是一种文学风格,其特点是作者毫不掩饰地揭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那些通常被认为私密或不光彩的情感和经历。

历史沿革

1958年,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的诗文集《生活研究》出版,引发了“自白热”,标志着自白派的诞生。约翰·贝里曼早在1953年就有自白诗的倾向,他的《梦歌》成为了这一流派的经典之作。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安·塞克斯顿也是知名的自白派诗人。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期,传统学院派诗歌的限制使得许多诗人感到压抑。在这种背景下,自白派应运而生,洛威尔通过深刻的自我反省,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社会矛盾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洛威尔和贝里曼的竞争推动了自白派的发展,而普拉斯和塞克斯顿则为其增添了女性的声音。

重要成员

罗伯特·洛威尔

(Robert Lowell)(1917-1977)

洛威尔是自白派的先驱,他的首部作品《威利爵爷的城堡》获得了1947年的普利策奖。随后的作品《生活研究》赢得了全美图书奖。他还发表了多部著作,包括《大洋附近》(1967)、《笔记本》(1969)、《历史》(1973)以及《海豚》(1973)等。

约翰·贝里曼

(John Berryman)(1914–1972年)

贝里曼是自白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向布雷兹特里特夫人致意》(1956年)、《贝里曼十四行诗集》(1967年)和《错觉等》(1972年)。此外,他还撰写了传记《斯蒂芬·克莱恩传》(1950年)和回忆录《我们梦想荣耀》(1987年)。

西尔维娅·普拉斯

(Sylvia Plath,1932—1963)

普拉斯是自白派的杰出代表,被认为是继艾米丽·迪金森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诗歌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安·塞克斯顿

(Anne Sexton)(1928-1974)

塞克斯顿是自白派后期的代表性诗人,她的诗歌以其直接有力的方式揭示了个人生活的深刻情感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自白派的诗性取舍:物极必反 | 琉璃姬诗歌创作日记(一).中国诗歌网.2024-10-23

自白派:世界上的爱,突然改变了颜色 | 凤凰诗刊·流派.个人图书馆.2024-10-23

它们祈求自己弱不禁风的作品能够长存 .搜狐网.2024-10-2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