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保民,出生于乌马河区西岭林场,黑龙江省宝宇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现任黑龙江宝宇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社会活动
慈善公益
公司成立以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近1000万元,也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物事件
他在外创业29年,一直思念家乡,想念家乡淳朴的乡亲们,当他看到林场职工仍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低矮破旧的房子时,内心受到了很大触动,于是萌生了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想法。龚保民通过多年的奋斗,多次被评为全省房地产创新人物专家和龙江地产风云人物等称号。
2008年5月,宝宇集团进驻西岭林场,正式拉开了建设新林区的序幕。他为了能让家乡百姓住顺心房、放心房,在一期工程开工时,专程赶回西岭,强调一定要不惜资金,严把工程质量关。宝宇集团把所有居民住宅的地基深挖至2米的冻层以下,房屋下部为20公分圈梁,上部为18公分圈梁,可抗8级以上地震,房屋寿命在100年以上。墙体为37墙,外加8公分的保温板,相当于两个37墙的保温效果。外墙涂料为国内质量最好,每平方米成本30多元,可保证30年不退色。建成后,住宅每平方米造价达2000元.为了真正造福于家乡百姓,宝宇集团在回迁户房屋分配中,坚持做到了回迁住宅面积大于动迁住宅面积,回迁面积与动迁面积相差部分由集团无偿提供。原西岭居民住宅有两种面积类型:33平方米和42平方米,动迁房屋面积是33平方米的,实际回迁52平方米住房;动迁房屋面积是42平方米的,实际回迁56平方米,最大的回迁102平方米住房,西岭百姓不用自己花一分钱,便实现了拆小房、旧房,住大房、新房的目标。他的作为彻底改变了林场所面貌,惠及了职工群众,促进了旅游业的战略升级。他是伊春市人民的骄傲,是真正的大山骄子。
提起龚保民,人们会想起许多头衔——著名的民营企业家、黑龙江省宝宇集团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然而熟识他的人,才知道他原是乌马河区林业局西岭林场土生土长的伊春人。这位“林业三师”的后代,虽然走出了大山,却从来不忘回报家乡。如今,他的事迹在兴安大地家喻户晓,广为传唱。
继承“林业三师”的遗志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龚保民的父亲龚道昂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8月,经过休整和训练,龚道昂所在部队登上军列闷罐车,准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时,朝鲜战场由于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战局发生了转变,迫使“美国佬”不得不在板门店谈判。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木材,小兴安岭刚刚开发,急需建设者。伊春林区多次请示,后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这支原准备入朝作战的部队,被改编为林业第三师。龚道昂作为其中一员,也随队开赴小兴安岭,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林区——伊春市的开发建设中。
1954年,林业三师集体转业到地方,龚道昂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他被分到黑龙江省伊春市乌敏河林业局(现乌马河区林业局)秀水森铁车站。那里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他负责给小火车加水和道路维修。在这期间,龚保民出生了。他看着父亲龚道昂在林区干了一辈子,直到1988年退休,正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因家庭贫困,龚保民高中只念了一个月就辍学了。他冬天上山搞抚育伐,夏天种地干农活。一晃几年过去了,龚保民也长大成人。那时林区青年的主要出路就是当兵,龚保民这个“林业三师”的后代也选择了父亲的道路。1981年10月,龚保民应征入伍。1984年,由于军政素质好,龚保民被提为排长,后来又被提拔为中队长,硬是把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双鸭山市支队的一个落后的中队建设成全省武警系统的先进中队。
抓住商机,闯出一番天地
龚保民工作非常认真,在基层带兵,处处以身作则。由于龚保民的突出表现和他的身体状况,1989年底,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双鸭山支队领导考虑,不让他再带兵,而让他回支队机关任作训参谋。那年正赶上支队建营房、家属楼和办公楼,龚保民忙得不可开交。眼瞅着楼房就要封顶了,可高寒地区平楼顶的防水问题解决不了,主管营房建设的战友急得团团转。龚保民想起河南老家有个叔叔是搞楼房平屋顶防水的,于是赶紧打电话。叔叔带领的工程队采用“三毡四油”的方法,楼房平屋顶防水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龚保民是个有心人,他一边当工程监理,一边跟叔叔学技术,还到书店买了很多相关书籍潜心研究,很快就摸透了门道。
1993年,支队决定让龚保民转业。这时他开始琢磨创业的事:一个农民工都能干的,我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于是他托朋友办了个公司,组织一些人就干了起来。那时高寒地区楼房平屋顶防水是老大难问题,一直解决不了。龚保民他们的公司一成立,工程特别多,经济效益非常好。他们几乎把双鸭山市楼房防水工程都包了,大伙越干越来劲。但双鸭山的市场毕竟有限,他们又把眼光放到了边境口岸。那时,黑龙江省正加强对俄口岸建设,于是他们又把队伍拉到了黑河口岸。后来随着口岸建设政策的调整,龚保民带着创业成功的喜悦和原始积累的资本来到黑龙江省城哈尔滨市,开始了他更广阔的创业之旅。
细心的龚保民发现,搞房地产比干防水工程效益好得多,于是他成立了黑龙江宝宇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领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不计成本搞好家乡建设
龚保民的事业虽多集中在外地,但心却一直牵挂着家乡。看到大多数职工依然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低矮破旧的棚户区中,他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2007年5月,龚保民105岁的祖母在哈病逝,他按照老人遗愿扶灵回到家乡,西岭林场的干部职工纷纷前来为老人送行。质朴的乡情深深打动了龚保民,也坚定了他建设家乡的决心。
仪式完毕,龚保民请全林场的人吃饭时动情地说:“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帮助了我们,这一点我终生难忘。现在,我在党的政策下致富了,我要回报家乡,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时,龚保民就要拿出100万给乡亲们,让大家过个热热闹闹的春节。西岭林场场长李光却说:“你给钱是对乡亲们的回报,但钱花没了,还是不能解决这里的贫困问题。现在乡亲们最关心的就是两大块,一是安居,一是乐业,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龚保民大受启发,于是出资给乡亲们建新房,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彻底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
为促进更多人就业,龚保民根据西岭雪山的旅游资源优势和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搞起了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旺季安排2000多人,淡季也有几百人,光是西岭人根本不够,还得到附近去招聘。如今看到乡亲们的变化,龚保民很欣慰:“人不怕穷,观念落后才最可怕。方向搞准了,迈出一小步,就向胜利前进了一大步。”
林区冬日严寒,许多深山作业的老工人都有腰腿疾病。为乡亲们建新房,龚保民想得很周到。他特意给每家搭了一铺火炕,还将新房墙体设计成37公分厚,外墙还有8公分的保温层。笔者到一位老工人家串门,他乐得合不拢嘴:“这辈子连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和过去比真是天壤之别,这都得感谢人家龚保民啊。保民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他重情重义,是咱山里走出的汉子。”
这就是龚保民,只要是家乡建设的事,他从不吝啬。这就是龚保民,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企业家,既扎根于小兴安岭这片沃土,又深深植根于西岭百姓的心中。
参考资料
他为家乡建设倾注一切.中国林业新闻网.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