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集尿袋

集尿袋是收集尿液的消毒塑料袋。留置导尿是临床为了准确记录尿量、解决患者排尿困难而进行的一项最普遍且经常应用的护理操作,集尿袋是留置导尿必备的用品,需定期更换。留置导尿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尤以尿路感染多发。

定义

集尿袋是尿失禁截瘫、长期卧床等一些排尿困难病人的尿液收集工具。一般由是由塑料袋、引流导管、挂圈、宝塔接头、尿套、排液管、护塞组成。

适应症

1. 尿留或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而又无外科治疗指征,需要暂时缓解或长期引流的尿潴留患者。

2. 尿失禁

为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其他非侵入性措施如使用药物、尿垫等仍不能缓解且患者不能接受使用外部的集尿装置时。

3. 精确监测尿量

需要频繁监测尿量时,如危机重症患者。

4. 患者不能或不愿意收集尿液

如全麻或脊髓麻醉下手术时间较长的外科手术患者;需要实施泌尿系统或妇产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

5. 需要长时间卧床或被迫体位的患者

如潜在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多发伤如骨盆骨折

6. 外科手术时的围手术期使用

泌尿生殖道临近结构接受泌尿外科手术或其他手术的患者;可能延长手术时间者(这种情况下插入的导尿管需要麻醉苏醒后拔除);术中可能会大量输液或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术中尿量的检测。

分类

1. 普通尿袋

主要由引流袋、排液口、引流管、接口、引流夹组成。医院里常用的一次性尿袋,容量一般为1000ml,一周更换2次。

2. 抗反流尿袋

能有效防止尿液倒流,防止尿液反流所致逆行感染。与普通尿袋相比,在与尿管的接头处有一个抗反流装置,且较大,质地坚硬,可抗扭曲。一般容积为2000ml,减少尿袋放尿次数,减少感染风险。一般一周更换1次。

3. 子母式集尿袋

主要由袋体、进液管、排液管、排液阀、采样接头、护帽、止流夹、计量瓶、滴瓶、螺旋阀和止回膜组成。能准确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方便观察患者出入量是否平衡。止回膜能有效防止尿液逆流,减少尿路感染。放尿次数少,也减少感染风险,一般一周更换1次。

4. 腰侧尿袋

腰侧尿袋又称为腰侧集尿器,是一种用于体外收集尿液的辅助型医疗器械产品,属于家庭护理用医疗器械范畴。如膀胱癌病人住院以后,为防止病情恶化,通常进行膀胱全切手术。膀胱切除之后,进行尿道改道,在病人的腰部进行造瘘,就是在人体表面塑造一个“乳头”,用来排泄人体尿液。一般采用套装型,分为日用型和夜用型。

日用型由集尿腔、导尿管、储尿袋、腰部束带、肩背带等附件组成;病人佩戴合适的日用型产品以后,可以和普通人外出参加社交活动,进行简单的运动等,其关键是防止尿失禁和熏蒸及其带来的伤口感染,尤其是粘贴型的反复撕扯对瘘口部位皮肤过敏型溃烂所引发的发烧、搔痒造成的伤害为最大的损害。

夜用型由集尿腔、长导尿管和腰部束带组成。夜用型由病人在夜晚休息时使用,关键是用户佩戴合适,能以不同姿势休息,防止漏尿,使病人能够安然入睡。

使用方法

普通尿袋、抗反流尿袋和子母式集尿袋多在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在医院一般会有护士帮忙佩戴和更换。以下主要以在家庭中使用的腰侧尿袋进行介绍。

腰侧尿袋的使用:

1. 日用型使用方式

1) 用集尿腔轻轻罩住排尿造瘘口,旋转集尿腔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和位置,用集尿腔腰部束带固定到腰侧,做到松紧合适、穿戴舒服。

2) 将肩挎式储尿袋背带穿戴好,用背带吊钩连接储尿袋悬吊孔,调整吊带长度和背带胖瘦,使背带松紧合适、穿着舒服,波纹管自然弯曲,不承受任何拉力,储尿袋高低适中。

3) 佩戴完成,穿好外衣,像常人一样从事各种活动。

2. 夜用型使用方式

1) 用集尿腔轻轻罩住排尿造瘘口,旋转集尿腔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和位置,用集尿腔腰部束带固定到腰侧,做到松紧合适、穿戴舒服。

2) 佩戴完成,自由翻身时,可根据内侧卧、外侧卧、仰卧等不同睡眠姿势旋转集尿腔至合适角度,将透明长导尿管通过身前或身后把另一端直接垂落至床前接便容器中。

扩展阅读

蔡晓霞,黄彦英,刘伟媚. 集尿袋终端护理干预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影响与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3,20(08): 1007-1008.

张素琼,赵晓燕,寇琼. 护理干预对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15): 2150-2152.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