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州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地处江州区北部,东连驮卢镇,南邻太平镇,西与大新县毗邻,北靠那隆镇。左州镇行政区域面积209.2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左州常住人口为25529人。
成化十四年(1478年),左州改土归流,将州治自原思崖村圩迁至龙村。正德十五年(1520年),左州迁治今左州街。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左州公社。1984年10月,左州公社改左州乡。1989年,左州乡设13个村公社、46个村。1992年8月18日,左州乡改左州镇。截至2020年6月,左州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左州新街。
2018年,左州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历史沿革
元废潭羁州,并改左羁縻州为土州。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左土州改属太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左土州改为太平府。
1984年10月,左州公社改左州乡。
1992年8月18日,左州乡改左州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左州镇地处江州区北部,东连驮卢镇,南邻太平镇,西与大新县毗邻,北靠那隆镇。左州镇行政区域面积209.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左州镇境内东南多石山,西北为丘陵地带,中部地势平缓,属丘陵地区。较高山脉有松山(海拔517米)和油松山(海拔429米)。
气候
左州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易旱,夏热易涝,秋凉干燥、冬短微寒,年平均气温21℃~22.3℃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1634.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64.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8月。全年无霜期346天。全年光照充足,且光、水同季。全年夏长冬短,作物一年三熟,林木四季可长,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水文
左州镇镇内主要河流是那玛河,全长约17千米。
自然灾害
左州镇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滑坡。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2008年9月底至10月初,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87万元。
自然资源
左州镇主要矿产资源已探明有锰、磷、铁、煤等。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左州镇辖左州1个居民委员会,也模、黄村、光坡、渠西、林村、中干、陇念、广何、那坎、果坡、龙合、立村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个居民小组,9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左州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左州新街。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左州镇辖区总人口38038人,农业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92%。总人口中,男性20047人,占52.7%;女性17991人,占47.3%;14岁以下8736人,占23%;15~64岁25338人,占67%;65岁以上3964人,占10%。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36972人,占97.2%;汉族人口为1066人,占2.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8‰,人口死亡率6.19‰,人口自然增长率4.99‰。
2018年末,左州镇户籍人口46544人。
2021年6月11日,江州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左州常住人口为25529人。
经济
2011年末,左州镇耕地面积18.3万亩,人均4.8亩,其中水田6760亩,旱地17.6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459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98元,增长12%。
2011年,左州镇生产以甘蔗种植为主。2011年,全镇完成甘蔗种植面积14.86万亩,全镇2011~2012榨季原料蔗产量达59.9万吨,同比增长4.2万吨,蔗农增收2100万元,人均增收552元。2011年,全镇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96万亩,总产量达0.79万吨以上。其中早晚稻种植面积1.3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55万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0.06万亩。大力推进甘蔗、果园、木薯地间套种植西瓜、南瓜、花生、玉米等模式。2011年,全镇完成农作物间套种面积2.66万亩,其中甘蔗间套种西瓜、南瓜等1.76万亩,本薯间套种西瓜、南瓜、花生等0.9万亩,实现瓜蔗等双丰收。
2011年,左州镇以饲养生猪、山羊、家禽为主。2011年,建成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共34个,全年出栏总数达5500头以上;打造了中干村新安屯、岜模村逐屯等圈养山羊项目6个共8户,存羊400多头;建成立村屯、龙合村和渠茗屯3个养鸭场示范基地,年出栏达到2.3万羽以上;养鸡场5个,年出栏5600多羽;庭院养蛇4户、养龟鳖1户。
2011年末,左州镇建有1个集市,集镇范围内有固定私营商店123个,固定摊位216个,临时摊位250个,饮食店15家,旅馆6家,个体工商户360户。2011年,交易额2000万元。
2018年,左州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文化
金山节,又称金山花炮节(本地人叫"歌坡")日期:农历二月一十九日左州镇一年一度的金山花炮节,既保持了传统的民族特色,也融入了新的时代风尚,把农村和外界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金山花炮节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各族人民的热情参与,已经成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巨大动力,极大地推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据考证,金山花炮节源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农历二十九日。这一天,当地壮族人民舞龙、舞狮、唱戏、对歌,并在金山区设坛祈求平安,举办抢花炮活动,节目丰富多彩,延续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当地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
交通
左州镇距至崇左市市区中心公路距离47千米,至南宁市市区160千米,至大新县城50千米,省道西大线(南宁至大新)公路横贯境内。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左州镇有农家书屋13个;村公共服务中心1个,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共149场。左州镇一年一度传统民族体育活动"金山花炮节"已列入崇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左州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770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10所,在校生1500人,专任教师2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368人,专任教师50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1124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43.6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8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1.6%。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84%,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左州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卫生站13个;病床40张,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9万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276人,参合率99%。体育2011年末,村篮球场16个,均已建成使用。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左州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41户,人数281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达212.1万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户,人数62人,发放低保金12万多元;为149户五保户发放补助金约20万元;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参战人员447人,享受国家抚恤金的参战人员7人。发放生活补助金58.89万元;2011年,春节前建成并交付使用了左州社区五保村;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920人。
生态文明村
1997年以来,左州镇率先建起内坡、勇坡、果怕、塘顶等一大批生态文明村。特别是,作为崇左市文明示范村——果怕新村,建于2001年11月18日,工程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整体设计融硬化、净化、美化、生态为一体,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如今的果怕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全村甘蔗种植就达3000亩,产蔗量13500吨。全村农户都住进了二层的楼房,电脑、空调、电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沼气池入户率达到100%。2006年5月,果爬新村又开通了宽带互联网,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信息村”。2007年7月,果爬新村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示范村。在果爬新村的辐射带动下,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座座洁白的、风格各异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靓丽的村庄点缀在绿油油的蔗海中。
代表人物
梁成业,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现任顾问。左州镇曾是旧左县府所在地,素有“前狮子,后麒麟;左金山,右玉井”之美誉。古迹有金山庙,位于该镇西北角,据传,此寺建于朱棣永乐年间,因建寺前发现一金炉而得名。建寺后,香火不断,至明成化十三年(即公元一四四七年)翌年,把农历二月十九日定为纪念日,在纪念日里举办抢花炮、舞狮、舞龙、舞麒麟活动和山歌会。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旧金山传统抢花炮节,吸引了县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观众多时有3万多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使左州镇名传千里,享誉区内外。今天的左州,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迅速崛起,在镇党委、政府“继续做强做大甘蔗产业,把左州镇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产蔗第一大镇”的号召下,全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谱写着辉煌的篇章。我们相信,左州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江州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政府.2021-06-20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