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会是连州市保安镇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通常在每年的重阳节期间举行。这一活动起源于唐朝时期的一个传说,据称保安人黄保义在京都扶正压邪,使得国家太平安宁,随后他将京都的重阳盛会带回故乡保安并传承至今。大神会是一种傩祭活动,也是民间傩戏表演的一部分,旨在庆祝节日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渊源
保安的大神会最初可能是一种滩祭活动,同时也是民间的滩戏演出,具有接神驱鬼祈福的功能。历史上,汉朝时期的京都有类似的大型滩祭活动,或许保安的大神会正是从中传承而来。然而,具体何时以及如何流传至南方地区,以及为何能在保安得以保存至今,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形式特色
大神会在保安镇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其中的"大神"角色由人装扮而成,身穿龙袍坐在龙椅上,头戴神伞,由八个人抬着。前面有戴着青面獠牙面具的"判官"和"行者"开路,后面跟着香案、锦架、龙狮、八音、十样锦锣鼓以及儿童扮演的历史故事人物,如许仙和白娘子、杨宗保和穆桂英等。此外,还有一种称为"高神"的角色,他们站在"神架"上,由四个人高高地抬着。"高神"的数量每年不同,通常是当地的历代乡贤,比如孟宾于,他在唐朝时曾因家贫而刻苦读书,最终成为官员,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盛唐的风格。
传说起源
关于大神会的起源,当地人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祖先世代相传的习俗。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讲述了一个皇帝的龙床不稳定,一位名为黄保义的保安人在梦中告知皇帝自己有能力稳定龙床。皇帝因此邀请黄保义进京,并授予他官职。黄保义拒绝了所有的赏赐,只是请求将京城的繁荣景象带回自己的家乡。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允许他沿途经过的土地都归他所有。黄保义为了不侵占别人的土地,选择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返回家乡。保安镇热闹非凡的"大神会"就是黄保义从京城带来的。
参考资料连州传统民俗.连州市人民政府.2024-10-31
保安“抬大神”闹重阳.搜狐网.2024-10-31
【民俗】连州“大神会”.清远市人民政府.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