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公村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北部,距离班洪乡政府约6.2公里,至县城的距离约为55公里。村庄周边接壤的是勐来乡、班洪村以及班莫。全村国土面积54.47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 19℃,年降水量2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920亩,人均耕地3.4亩,林地66568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3.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元。
人口状况
截至2008年,富公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富公村共有农户309户,乡村人口1439人,其中男性812人,女性627人。农业人口占比为100%,劳动力数量为816人。村庄以佤族为主要民族,其中佤族人口为1368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96%,享受低保的人口为387人。村民的主要就医场所为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分别为6公里和3公里。村庄设有公厕3个,但尚未建立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和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约占81%。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 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09户通自来水。有30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8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5户(分别占总数的35.5%和24%)。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6辆,摩托车6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2亩,有效灌溉率为2.15%。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其他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还有28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经济发展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3.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96.54万元,占总收入的41%;畜牧业收入49万元,占总收入的2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10头,肉牛48头);林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5.5%;第二、三产业收入11.5万元,占总收入的5%;工资性收入18.84万元,占总收入的8%。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1人(占劳动力的6%),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48人。
社会事业
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5087.7平方米,拥有教师9人,在校学生190人,距离乡中学5.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64人,其中小学生190人,中生生74 人。全村建有图书室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卫生健康
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农村合作医疗1388人,参合率96%;享受低保38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3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50户,占农户总数的81%。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4人,少数民族党员44人,其中男党员42人、女党员2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7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44人。
新农村建设
通过新农村建设,富公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人均纯收入从277元提高到了1247元。村庄实现了每个家庭都有一套安居房的目标,并且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基本农田和经济林地。村庄还成立了新农村理事会,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
发展方向
富公村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扩大核桃、木薯、竹木产业以及畜牧业的规模。同时,村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农民生活条件较差,收入不稳定,部分农户仍居住在非标准住宅中,且有四个自然村尚未设立公共厕所。
参考资料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富公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