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镇

新店镇位于自贡市大安区东南部,总面积22.9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为10475人。东邻团结镇、大山铺镇,南接马冲口街街道,西抵威远河威远县界牌镇相望,北与威远县靖和镇相邻。新店镇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属富顺县上北路的高、新又、大山、升平4乡。1953年设民乐乡,1958年设新店公社,1984年置新店乡,1995年建镇。镇政府驻生基桥,截至2020年6月,辖10个行政村。新店镇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浅丘陵地带,属丘陵温暖湿润气候区。2011年,新店镇财政总收入6992.9万元,工业总产值5.1亿元,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30%。截至2019年,新店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2018年10月,新店镇被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四川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2020年8月3日,新店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这是对镇内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水平的认可。

历史沿革

新店镇原属富顺县所辖,清同治年间形成场镇,名新店铺。

1949年前,辖6保83甲。

1950年,保改称保农会。

1951年1月,1、2保农会和3保的部分并为1乡(新店);4保(部分)、5保农会并为二乡(罗井),同年3月划归牛佛区;3保、4保(部分)、5保农会并为三乡(高峰)。

1955年11月,高峰、新店合并,命名新店乡

1958年9月,与仁和乡合并,建立新店人民公社,辖19个村。

1960年10月,划出光明、光华、跃进、全家、五星、三合建立仁和公社,划出藕塘镇4个队归牛佛镇,辖9个大队。

1978年4月,由富顺县划入大安区

1984年,公社改乡。

1995年8月,改为新店镇。2001年4月新民市、新胜2乡合并为新民镇。新店镇于1995年建镇,镇政府驻地为生基桥。

行政区划

1988年,新店镇辖九井坝、柏树、天元、金钱、董家、燎原、花园7村民委员会和天元井、盐卡子2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新店镇辖天元区井1个居民委员会,董家、天元、柏树、燎原、富华、焦家坝、詹家、白杨、白果冲、文家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个居民小组,155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6月,新店镇辖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生基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店镇地处大安区西北部,东接团结镇、大山铺镇,南连马冲口街街道,西抵威远河威远县界牌镇相望,北与威远县靖和镇相邻。人民政府驻生基桥,距区政府4千米。

地形地貌

新店镇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马鞍山市,海拔424米;最低点位于沙鱼坝,海拔290.3米。

气候

新店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水文

新店镇境内有大小河流4条,总长27千米,面积1984亩,属沱江水系的二级支流。境内最大河流威远河,在詹家村入境,由北向南,经廖家堰、方家沱、麻柳湾、高碾、沙鱼坝二道牌坊出境,境内长16千米。

自然灾害

新店镇主要有地震、夏伏旱、洪涝、风雹灾害等。

自然资源

新店镇有天然气、页岩、石灰石、青、黄石市料、河沙、黄沙、黏土等。煤,蕴藏量90万立方米;天然气,蕴藏量1315万立方米;石灰石,蕴藏量200万立方米;页岩,蕴藏量632万立方米;青、黄石料,蕴藏量1700万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辖区户籍总人口31700人,城镇常住人口3382人,流动人口372人。男性占49.5%,女性占50.5%。14岁以下占25%,15~64岁占55%,65岁以上占20%。主要民族为汉族,有藏、彝2个少数民族,共5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7.79‰,死亡率6.05‰,自然增长率1.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96人。截至2019年末,新店镇辖区总人口为19031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1047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新店镇财政总收入69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1.7%,财政收入2271.14万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收入2102.8万元,非税收入168.34万元。

2018年,新店镇固定资产投资12000万元,其中商贸固定资产投资3742万元。新店镇地区生产总值59000万元,增长1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491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97万元,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14941万元。

截至2019年,新店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农业

新店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8170亩,其中水田6677亩,旱地11493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薯、小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新店镇生产肉类3574吨,禽蛋778吨,鲜奶962吨。

截至2011年,新店镇林地面积9.2万亩,森林覆盖率27.4%。

2018年,新店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0元,同比增长11.35%。

工业

新店镇初步形成以电子机械、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盐卡子工业园。2011年,新店镇工业总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8%。

截至2011年,新店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职工11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商业

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有商业网点210个,职工320人。2011年,新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财政总收入69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国地两税收入完成6824.6万元(全部上缴国库,国税4960.97万元、地税1863.60万元),比上年增收1925.05万元,增长39.3%;非税收入完成168.3万元,比上年下降6.5%。

2018年,新店镇招商引资协约4.57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

邮政业

2011年,新店镇邮政业业务收入2万元。

电信业

2011年,新店镇电信业务收入35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新店镇有县、镇级公路1条,总长9千米。新店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30辆,5吨位;客运汽车12辆,30座位;客运量36.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1万人千米。

新店镇境内通航河道1条。2011年,新店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船舶12艘,40吨位;货运量17.5万吨,货运周转量3900吨千米。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有文化艺术团体2个,会员120个,其中团体会员80个,个人会员40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4.6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0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藏书2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1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1%,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48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3所,在校生771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6人,专任教师2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专业卫生人员36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新店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4万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61.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新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7户,人数727人,支出189.3万元,比上年增长27%,月人均217元,比上年增长27%;城市医疗救助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98人次,共支出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73户,人数998人,支出77.8万元,比上年增长2.6%,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7人,支出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2人,支出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7%;农村医疗救助3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98人次,共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临时救济105人次,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截至2011年,新店镇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5万元。社会福利费42.5万元,比上年增长5.5%;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00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100张,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床位100张,收养105人。

截至2011年,新店镇新增就业人员150人,有2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全年共帮助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截至2011年末,新店镇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55人,比上年末增加508人。参加失业保险35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35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新店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生产能力90吨/日,年工业用水1万吨、生活用水2.3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新店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3万笔,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0.3万件,征订报纸2万份、期刊5万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50门,固定电话用户21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万户,比上年增加1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150千米,主干电缆达160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38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380个,宽带接入用户350户,比上年增加30户。

历史文化

新店镇的地名来源于原新胜公社和民乐公社合并而成,取其首字而得名。

参考资料

自贡市大安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 统计数据 - 大安区人民政府网站.大安区人民政府网站.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