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艳,1987年6月29日出生于北京,博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作家。
2002年,霍艳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2010年,霍艳为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2013年,霍艳获得新西兰路易·艾黎国际作家奖学金,并赴新西兰创作,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作家。2021年6月,霍艳所著书籍《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24年12月5日,霍艳发表了题为《琼瑶是我们这代作家实际却又不愿承认的创作源头》的文章。
霍艳的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注于新时代文学与文化,尤为侧重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新变。霍艳曾获得首届《花溪》原创大赛“纯情文字大奖”,获《中国图书评论》杂志2012年度最佳评论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霍艳于1987年6月29日出生于北京,7岁学习大提琴,14岁获得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出版小说《地下铁》(中国工人出版社),15岁蝉联第五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并与人合著《SARS时期的爱情》。霍艳16岁获得首届《花溪》原创大赛“纯情文字大奖”,创作首部长篇小说《生如夏花》。17岁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霍艳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在香港浸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霍艳博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
工作经历
2002年,霍艳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2010年,霍艳为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2012年起从事文学评论工作,获《中国图书评论》杂志2012年度最佳评论奖。2013年,霍艳获得新西兰路易·艾黎国际作家奖学金,并赴新西兰创作,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作家。《李约翰》《秘密》入选2013年度最佳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作品见于《十月》《北京文学》《山茶花》等杂志,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等多次选载。
2014年,霍艳获得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中篇小说佳作奖。2021年,霍艳主编的论文集《转折时代的汉语文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6月,霍艳所著书籍《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24年12月5日,霍艳发表了题为《琼瑶是我们这代作家实际却又不愿承认的创作源头》的文章。
研究方向
霍艳的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注于新时代文学与文化,尤为侧重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新变。
主要成就
霍艳主要成果包括专著《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主编论文集《转折时代的汉语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文汇报》等报纸发表理论文章、文学评论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受邀在多家媒体开设评论专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人物作品
书籍作品
编剧话剧
参考资料
策划作品
小说作品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霍艳的母亲是北京市一家酒店的服务员,父亲原来是北京市一家工厂的职工。
相关评价
作品评价
李壮在2013年《山花》杂志第10期中发布了题为《“其他人”与“历史感”》的文章,文中表示,霍艳中篇新作《李约翰》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落魄的中年人,他“灵魂疲惫,肉身自卑”。他的妻子则是一个弱智的女人,枯叶般的身体毫无生命力。小说角色的形象与经历,与身为“80后”的作者几乎毫无交集,跟青春写作所钟爱的“高富帅、白富美”搭配也相去甚远。但毫无疑问,在生命经验的复杂性和深度上,这样的人物潜力巨大。从“白富美”到“老屌丝”,这是霍艳的选择。对写作者来说,新开出一只眼要比新长出一只手更加重要;跳出了自己的情绪,霍艳让众生的喜悲进入了自己的视野,从而使作品在经验的丰富性与广度上获得了新的可能。
王宇婵在2016年《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布的题为文章《失败者的挽歌 ——论霍艳小说中中年人形象的现实意义中》中表示霍艳七篇小说中的中年人形象,通过洞察他们的生命特征和生存状态,以及父辈和子辈之间的代际关系,探求了他们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人物评价
董外平在2013年《创作与评论》第12期中发布了题为《青春告别式中的霍艳》的文章,在文章中表示,在纯文学日益式微的年代,霍艳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抉择,她要告别青春文学的繁华之地,加入寂寥的纯文学创作的队伍。这个抉择在旁人看来是多么的"不识时务",严肃作家的境遇已经每况愈下,许多作家为了生存要么另谋它业,要么转向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影视剧本创作或网络文学创作,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纯文学不是正在、显然已经处于一个十分卑微的位置,除了僵而不死的官方文学刊物和一群混在高校里日渐功利化的。
岳雯在杂志《创作与评论》上发表的题为《兔八七长大了——霍艳论》的文章中表示,她的同龄人一样,霍艳开始她的写作"事业"源于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某种程度上,这几乎成了80后文学创作的"梦工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得主都"功成名就",恰恰相反,多少天赋异禀的写作者消失在时光的深处,从此湮没不闻,这得因于神秘的难以尽述的好运以外,意志可能也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黄德海在2015年《山花》第1期中发布了参看世间悲喜--《离弦之箭》及霍艳的小说一文,他表示二十岁的霍艳,是个出版了七八本小说集、前途无量的青春小说写作者,仿佛沿着这条路,一位广受欢迎的小说家的前途就在前面。不知该庆幸还是感叹,霍艳并没有沿着这条看起来的丰田坦途一路高歌。
参考资料
霍艳.豆瓣.2024-12-06
霍艳.中国作家网.2024-12-06
霍艳.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2024-12-06
霍艳:琼瑶是我们这代作家实际却又不愿承认的创作源头.澎湃新闻.2024-12-06
霍艳.北京文联网.2024-12-06
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豆瓣读书.2024-12-06
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获奖名单及授奖词.光明网.2024-12-06
恋人.豆瓣读书.2024-12-06
地下铁.豆瓣读书.2024-12-06
生如夏花.豆瓣读书.2024-12-06
兔八七的小时代.豆瓣读书.2024-12-06
幸福单行道.豆瓣读书.2024-12-06
日出之前请将悲伤终结.豆瓣读书.2024-12-06
给我一刹那宠爱.豆瓣读书.2024-12-06
浪漫满屋2.豆瓣读书.2024-12-06
没有人像我一样.豆瓣读书.2024-12-06
生如夏花.豆瓣读书.2024-12-06
SARS时期的爱情.豆瓣读书.2024-12-06
地下铁.豆瓣读书.2024-12-06
回赠现实的精神需求.光明网.2024-12-06
李雪:城市的乡愁——谈双雪涛的沈阳故事兼及一种城市文学.中国作家网.2024-12-06
最低温(中篇小说).中国知网.2024-12-06
2021年北京文艺论坛聚焦“百年新文艺与当代城市文化”.中国文艺网.2024-12-06
“其他人”与“历史感”(李壮).中国作家网.2024-12-07
失败者的挽歌.万方数据.2024-12-07
青春告别式中的霍艳.中国知网.2024-12-07
“兔八七”长大了——霍艳论.中国知网.2024-12-07
参看世间悲喜--《离弦之箭》及霍艳的小说.万方数据.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