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普若岗日冰原

普若岗日冰原,是地球上除南极洲、北极之外的最大冰川,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原。于1999年由冰川学家姚檀栋院士率领的科考队首次发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地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冰川覆盖面积达420余平方公里。

普若岗日冰原地势平坦,呈东南—西北向条状分布,从冰原中心向周边山谷溢出50多条长短不一的冰舌。与青藏高原中部的大多数冰川一样,普若岗日冰原地区气候以寒冷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为主。受西风带影响,夏季和春季的降水量大多为固态降水,年降水量约100-500毫米。

冰川总面积在1975至2017年间呈缩减状态,在2017至2021年间趋于稳定。1975-2021年期间冰川面积缩减了39.57±1.4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普若岗日冰原面积已缩减为约389平方公里。2024年10月29日,在普若岗日冰原科考的守护水塔科考队在10号冰川钻取了长度为324米的冰芯,创造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冰芯的新纪录。

历史沿革

冰川变化

普若岗日冰原的总面积在1975至2017年间呈缩减状态,在2017至2021年间趋于稳定。总体而言,1975-2021年期间冰川面积缩减了39.57±1.41平方千米。1975-2000年,普若岗日冰原总体上呈持续退缩的趋势,尤其是北部的G98冰川、西南部的G94冰川和东南部的G37冰川。2000年以后,大部分冰川持续缩小,而一些冰川则在前进,如东部的G05冰川和G13冰川。面积变化显著的冰川往往具有较大的冰舌或者呈狭长状。截至2021年,普若岗日冰原面积已缩减为约389平方公里。

科考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原地区开展冰川编目时,从航片和地形图上即注意到普若岗日冰川地区存在规模巨大的冰川群,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未能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在中国科技部重点基础规划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的支持下,1999年8月20日,姚檀栋院士带领的中美联合考察队从兰州市出发,于9月6日首次抵达普若岗日冰川,9月8日正式登上冰川,并陆续进行了冰川考察和冰芯选点工作。

2000年9月2日至10月28日,姚檀栋院士再次带领中、美、俄、瑞典四国联合考察队奔赴西藏自治区,对普若岗日冰川地区开展人类历史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这次考察内容以钻取冰芯为主。10月11日,考察队钻孔机首次打穿普若岗日冰原,成功获取了深度为118米的透底冰芯,该支冰芯的底部为咖啡色,可以恢复该地区过去2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10月18日,考察队获取了第二根深度为154米的透底冰芯;10月25日,考察队获取了第三根深度为213米的冰芯。

2004年,中国科学院科考队对普若岗日冰原进行了为期50天的科学考察,并在冰原南部成功钻取了80米的深冰芯。2017年7月7日,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江湖源冰川考察队到达普若岗日冰原脚下,在对冰原西南侧的冰川现状考察时发现,冰原表面积雪中水分含量极高,冰面形成大量的河流和湖泊。受普若岗日冰原气温过高等影响,考察队未能顺利钻取冰芯,于7月10日撤离。

2024年8月,水利部召开部务会议,启动了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建立亚洲水塔核心区高新技术观测体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深入实施。本次科考启动以来,科考队员在普若岗日冰原不同区域开展了冰川现代过程监测、冰芯钻取、湖泊与径流动态监测等综合性科学考察,进一步阐明了气候变化对冰川消融、径流变化、湖泊扩张等方面的影响机制。9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徐柏青研究员带领的科考团队在普若岗日冰原顶部海拔6100米的“Dome.C”点开机钻取冰芯。这是继2000年冰川学家姚檀栋院士带队在这里进行以钻取冰芯为主的综合性科学考察之后,第二次在普若岗日冰原进行冰芯钻取工作。10月29日,在普若岗日冰原科考的守护水塔科考队在10号冰川钻取了长度为324米的冰芯,创造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冰芯的新纪录。

地理特征

位置境域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在中国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西藏双湖县东北约90公里。地理坐标位于89°00′-89°20′E,33°44′-34°03′N,冰川向周围溢出50多条分支,面积423平方千米,顶部平坦区面积150平方千米,整个冰川区雪线在海拔5620-5860米。

气候特征

与青藏高原中部的大多数冰川一样,该地区气候以寒冷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为主。海拔较高,气温普遍偏低,平均气温不到1.0℃。

地形地貌

普若岗日冰原地势平坦,呈东南—西北向条状分布,从冰原中心向周边山谷溢出50多条长短不一的冰舌。最大的可伸至山麓地带,形成宽尾状冰舌,在一些下伸较低的冰舌段,形成许多冰塔林,以连座冰塔林和雏形冰塔林为主,在东南部一些冰舌段雏形冰塔林的上部,分布着新月形雪冰丘和链状排列有序的雪冰丘。

水文

普若岗日冰原的气候特征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夏季和春季的降水量大多为固态降水,因此该冰原为春夏混合积累型冰川。据气象站观测资料记录,该地区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约100-500毫米。

特色景观

普若岗日冰川是世界上除南极和北极以外第三大冰川,洁白巨大冰帽覆盖在山体上,各种形状的冰塔、圆圆的冰蘑菇和连绵的冰墙,晶莹剔透壮美。

普若岗日冰川处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可以观赏到成群的藏羚、藏野牦牛、西藏野驴等野生动物。

普若岗日冰川融水补给的最大湖泊为令戈错,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份,可观赏高原湖泊令戈措冬冰墙、冰洞等奇景。此外,普若岗日冰川令戈措之间,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和新月形沙丘,冰川、湖泊和沙漠相伴共生,景观奇特。

开发保护

2018年6月1日起,西藏那曲市双湖县辖区内的普若岗日冰川将暂停各类旅游接待服务。该县辖区内的普若岗日冰川将进入生态恢复期,这次生态恢复期间,双湖县林业、环保等部门将联合开展水毁道路修复、垃圾捡拾、非法穿越整治等行动,确保冰川区域内生态环境转好。

相关研究

仅列举部分

参考资料

探秘“世界第三极”普若岗日冰川:冰体厚度近400米.中国宁波网.2024-10-30

普若岗日冰原见闻:冰川退缩 湖泊增大.中国科技网.2024-10-30

324米!我国科学家在普若岗日冰原成功钻取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冰芯.央视网.2024-10-30

324米!普若岗日冰原钻取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冰芯.中国网.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我科学家组队考察西藏普若岗日冰川 这是人类第一次对该区域的综合考察.光明网.2024-10-30

绉戝瀹跺湪鏅嫢宀楁棩鍐板师鍗楅儴.新浪网.2024-10-30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完成江湖源冰川考察阶段性任务.新华网.2022-12-15

中国科学家再次在普若岗日冰原顶部海拔6100米处开钻冰芯.百家号.2024-10-30

..2024-10-30

壮美的普若岗日冰川.光明网.2022-12-18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普若岗日,将再度成为最美冰川“打卡”地.中国西藏网.2022-12-18

海拔6200米,带你看世界第三大冰川.双湖县人民政府网站.2022-12-10

双湖县好去处——普若岗日冰川.那曲市双湖县.2024-10-30

西藏普若岗日冰川6月起暂停接待游客.百家号.2024-10-3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