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根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别名青鱼、螺狮青、青鱼、乌青,是鲤形目鲤科的一种鱼类,硬骨鱼纲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青鱼属。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与鲢、鳙、草鱼合称“四大家鱼”。自黑龙江省至珠江的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的青鱼种群为最大。
形态特征
青根鱼体圆筒形。腹部平圆,无腹棱。尾部稍侧扁。吻钝,但较草鱼尖突。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眼间隔约为眼径的3.5倍。鳃耙15~21个,短小,乳突状。咽齿一行,4(5)/5(4),左右一般不对称,齿面宽大,臼状。鳞大,圆形。侧线鳞39~45。体青黑色,背部更深;各鳍灰黑色,偶鳍尤深。
分布范围
青根鱼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自黑龙江省至珠江的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的青鱼种群为最大。
栖息环境
青鱼栖息的水层很低,一般不游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
生活习性
青根鱼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门。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美国白灯蛾;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目、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腹足纲。
生长繁殖
青根鱼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青根鱼生长快,2~3冬龄的鱼一般可达3~5千克。最大可达70千克。在华东大多数在4~5龄性成熟。每年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产卵繁殖。怀卵量至少26万粒,最多可达695万粒。卵半沉性,受精卵后吸水膨胀,顺水飘流而发育。生殖过后常集中在江河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肥育,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
养殖方式
中国历来将青鱼与鲢、鳙和草鱼等混养,成为中国池塘养鱼的主要方式。由于主要摄食腹足纲,有限的饵料资源影响了青鱼养殖的发展。现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已获初步成效。饵料中蛋白质应含28~41%,视生长的不同阶段增减。
营养价值
青根鱼肉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超过鸡肉,是家鱼中的上品,以清蒸为佳,也可加工成糟制和熏制品或茄汁油炸青鱼罐头等。
参考资料
Mylopharyngodon piceus.Mylopharyngodon piceus.2024-10-25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0-25
青鱼.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4-10-25
青鱼.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4-10-25
青鱼.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