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港
茂名港(茂名市老年人优待办法 Port),原名“水东港”,地处广东省西部,位于中国广东省省茂名市,是广湛水陆交通线的中心点,东接珠三角,西临北部湾,南濒南海,面向东南亚,北靠广阔的大西南、中南地区,是粤西地区的中心枢纽,为中国国家一类口岸。
茂名港是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天然水深-15米,岸线达220公里,建港岸线60.2公里。其陆路至广州市380公里,湛江市100公里,是广湛水陆交通线的中心点。水路东距香港特别行政区178海里,北距广州港246海里,西距湛江港68海里、海口港134海里。茂名港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铁路洛湛铁路、三茂铁路、河茂线、茂湛线在此交汇,使茂名与华南、西南、中南腹地连接起来;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广州—南宁公路、207国道相连。
2019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水东港口岸更名为茂名港口岸。茂名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广东省区域性重要港口,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国家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中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的主要港口,交通部规划的全国沿海港口大型货主码头,是国家四大进口原油接卸港之一,现有博贺、水东、吉达三个港区。
历史发展
据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所著的《建国方略》记载,电白港被列为中华民国需建的九大良港之一,并且提出“于电白湾之东南半岛颈地,开一新出口,以达深海,可成为佳港面。”
1986年,茂油公司提交了建设水东港陆上部分的可行性报告,并委托原交通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完成了港池、航道和水东港海上部份的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同时成立建港指挥部。
1990年4月18日,水东港首期工程拉开建设帷幕。
1992年9月5日,水东港首期工程建成,并装船通航。
1998年9月,经原交通部批准,“水东港”更名为“茂名港”,成为中国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2008年11月1日,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启动建设。
2009年4月29日,《茂名港总体规划》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已由广东省交通厅正式批复实施。
2010年5月26日,经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把茂名港纳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规划为服务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的能源运输主要口岸,是中国国家运输布局石油运输系统在珠三角地区的主要通道,规划建设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进口石油接卸中转储运系统。
地理位置
茂名港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西部,南濒南海、东邻阳江市、西连湛江市。
茂名港陆路至广州市380公里,湛江100公里,是广湛水陆交通线的中心点,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包头-茂名高速公路G65、广州—南宁公路、207国道、茂名大道相接,经多条省道通往全国各地。
水路东距香港特别行政区178海里,北距广州港246海里,西距湛江港68海里、海口港134海里。
铁路洛湛铁路、广茂铁路、河茂线、深茂线、茂湛线在此交汇;洛湛铁路途经信宜市、高州市,连接博贺新港区铁路支线,南北贯穿茂名市,使茂名与华南、华北地区腹地连接起来。而随着包茂高速公路、茂湛高速铁路的开通和深茂高速铁路的建设,茂名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将是大西南乃至华中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一条出海通道。
自然条件
气象
茂名市地处热带边缘,面临南海,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夏季长,冬季短,呈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根据茂名市电白区电城气象站2003~2005年的实测资料统计:
1、气温:年平均气温22.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5.6℃。
2.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1265mm,年最多降水量2169.5mm,最少降水量为1009.9mm;一日最大降水量182.3mm。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降水总量的92%。日降水量≥25mm的年平均天数为15天。
3.风况:本地区季风明显,夏半年盛行西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常风向为ESE,出现频率为16.0%;次常风向ENE,出现频率为15.0%;强风向为WNW,最大风速为30m/s。年平均风速为2.6m/s;偏东向平均风速较大,为3.2m/s。全年≥7级风日数多年平均为7.5天。
对茂名市地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主要出现在5~11月,7~9月居多;每年约发生3~4次,最多8次(1964年)。影响时的最大风速超过12级,极大风速达40m/s;风向多为NNW向,其次为ENE向;热带气旋造成的最大降水量可达647mm。
4.雾:年平均雾日数4.8天,年最多雾日数15天(1985年)。雾多出现于1~4月,春、冬季较多。海雾以平流雾为主。
水文
1.潮位
莲头岭:理论最低潮面在85国家高程基准下1.56m
水东港:理论最低潮面在56黄海基面下1.32m
(2)潮汐性质及特征值。本海区的潮汐主要受外海潮波的控制,外海潮波由东南向西北传播。潮汐性质数在1.14~1.39之间,属不正规半日潮。经相关分析,临时验潮站潮汐与炮台站的相关系数为0.99,相关关系较好。
2.水流
(1)潮流
茂名市近海的潮流性质属于非正规半日潮,潮流运动形式基本为往复流。涨潮流向指向西偏北;落潮流向指向东偏南,潮汐通道处的流向与潟湖通道方向平行。根据2004年水文测验资料,莲头岭和博贺滩外海域的垂线平均流速为0.22~0.8m/s;垂线最大流速为0.2~0.91m/s;最大实测涨潮流出现在3#垂线,最大涨、落潮流速均为0.91m/s。据以往资料,水东湾外最大涨潮流速0.56m/s,最大1.53m/s。
(2)余流
茂名市近海的余流一般都是分成海流,大多数余流的方向为WSW和W向;余流的流速较大,由单点系泊处一年测流资料统计最大余流流速可达117cm/s,
3.波浪
茂名港濒临南海,受外海波浪影响较大,海域波型为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风浪出现频率为100%,涌浪出现频率为36%;东北季风期的涌浪较多,西南季风期的涌浪较少。全年波向以ESE向为主,出现频率15.9%,西向浪次之,为10.7%。年平均有效波高(Hs)为1.23m,单点系泊处实测的最大有效波高为7.75m,方向ESE。该海域的东北季风期的强浪向为ESE向,次强浪向为E向;西南季风期的强浪方向为方向。各方向波动分布情况见图1-3。海域受外海涌浪的影响,年平均周期较大,为5.1s,实测最大周期8.8s;各月的平均周期变幅不大。
由单点系泊处一年实测资料统计的H4%≤2m的出现频率为70%左右,H4%\u003e3m的出现频率为4.2%左右。
海岸地貌
茂名市地区海岸在多种地质和动力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样的地貌类型,主要海积平原、海滩、砂泥质潮滩、泥质潮滩以及少量的红树林海岸,其中茂名水东湾、博贺湾为典型的沙坝泄湖海岸体系,形成了利于港口开发的潮汐通道和掩护水域。
地质
茂名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主要构造线方向为氖SW向,沿岸陆域出露的地层有加里东期混合岩、寒武系八衬群变质岩系及广泛出露的第四系松散沉积,在地质构造上属缓慢上升和较稳定的地区。
港区现状
茂名港现辖水东港区、博贺新港区、博贺港区三个港区。2009年,茂名港已建成500吨、3000吨、5000吨、1万吨、2万吨、3万吨及30万吨级等各类码头泊位16个(不含旅游、渔业等码头等),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2560万吨。2009年,茂名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两千万吨大关,达到212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6万TEU,全市水路运力达到11.4万载重吨,客位883个。茂名港拥有良好的油品储输系统,配套设施完善,相继开通了连接大西南和珠三角的输油管道,拥有各种储罐142个,储量达140多万立方米。
水东港区
水东港区是茂名港目前主要作业区,以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煤炭、集装箱码头为主,兼一定数量杂货和农副产品运输。2009年,水东港区已建成码头泊位1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220万吨,水东港区已达到中等以上规模的综合性港区。2009年,水东港区3万吨级航道建设工程成功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规划内建设补助项目,水东港区3吨级航道建设工程将正式动工,将全面提升水东港区通航能力。
博贺新港区
博贺新港区1994年开始建设25万吨级单点系泊,由外海25万吨级单点系泊装置、海底管线和陆上85万立方米罐区及63.87公里输油管线与炼厂衔接,设计通过能力1000万吨。2008,单点系泊改造升级为30万吨级。
2008年10月30日,茂名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博贺新港区开发建设启动仪式,拉开了港区全面开发建设的序幕。目前,港区供水、供电、进港公路、进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港区内粤电博贺煤炭码头项目、物流基地五千吨级通用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项目涉及投资近29亿元。中石化投资建设的200万吨原油商业储备基地项目已全面施工,首期工程建设15座12.5万立方米的超大型油罐,将于2011年下半年建成投用。
2022年6月28日,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与茂名市共同投资建设的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二阶段工程3、4号泊位正式动工建设。
博贺港区
博贺港区内目前主要为渔港,博贺渔港是广东省三大渔港之一,是茂名市发展海洋捕捞业的重要基地。现有渔业码头岸线800米,渔业泊位31个,并配有制冰厂、仓库、鱼货加工厂等完善的渔港设施,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为30万吨。建成旅游码头1个,经营博至放鸡岛航线。
利用规划
此次岸线规划包括公用码头岸线、临港工业岸线,不包括旅游、渔业、养殖岸线。规划港口岸线6段,合计总长60.2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3.9公里。
1、水东港区西岸岸线:从割海尾至牛母石,规划岸线长7.1公里,其中已建油气、通用等码头2.1公里,已批准使用岸线2.94公里。规划主要用途为油气和通用泊位、支持系统。
2、水东港区东岸岸线:从鑫龙码头西1.2公里至港口(村),规划岸线长6.2公里,其中已建鑫龙油气码头一座,规划主要用途为临港工业码头、通用及散杂货码头。
3、博贺滩岸线:从尖岗岭至博贺湾口西侧,规划岸线长8.9公里,未开发,规划为远景预留岸线。
4、博贺湾岸线:从白蕉岭至沙咀,规划岸线长17.9公里,主要用途为临港工业及通用泊位。
5、北山岭岸线:从马咀石至爵山扶岭,规划岸线长11.7公里,其中已建单点系泊油库及管道区占用800米,生活岸线占用300米。规划用途主要为煤炭、矿石、集装箱等大型深水泊位。
6、东山岸线:从爵山扶岭至鸡打港东,规划岸线长8.4公里,未开发,规划为预留港口岸线。
发展规划
根据广东省政府2009年4月29日批准实施的《茂名港总体规划》,茂名港将形成以水东港区为依托,博贺新港区为重点,博贺港区为补充和预留的总体发展格局。
水东港区
进一步发挥港口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作用,重点开展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运输,继续为茂石化、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石化企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适当开展散杂货和旅游客运等业务,扩大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城市生产、生活和商业贸易发展需要,带动本地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博贺新港区
是茂名港扩大港口规模、提高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依托,以建设现代化大型深水港区为目标,服务于腹地经济发展需要。港区在承担茂石化的原油接卸任务、满足重化工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促进茂名市电力、冶金、石化等临港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集装箱运输,全面发展综合物流、信息、综合服务等现代化服务功能,加速形成区域性的综合运输枢纽,逐步发展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规模化、综合性港区。
博贺新港区参照日本鹿岛、高雄市、法国新马赛等世界著名工业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坚持“依托大型深水良港,打造重化工业平台”发展思路,建设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造船、机电制造、港口物流六大产业,打造以石化、电力、钢铁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华南地区临港重化工业产业集群。港区规划吞吐能力3.5亿吨、76个万吨以上的码头泊位,其中30万吨级码头泊位1个,20万吨级码头泊位2个。百年前,伟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述“以容巨船”的深水港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石化产业:
炼油:近期规划在博贺新港区东区内新建一座1200万吨/年炼油厂,预留2000万吨/年扩改的场地。在现有茂石化公司30万吨单点系泊系统范围以东2500米处建设一个独立的30万吨单点系泊系统。
乙烯:近期规划与1200万吨/年炼油厂同步建设100万吨/年乙烯厂,乙烯厂紧靠炼油厂。
远期规划利用100万吨/年乙烯和2000万吨/年炼油提供的丰富原料资源,和已经形成的芳香烃下游加工中间产品,建设芳烃联合装置、聚氯乙稀树脂、丙烯酸及、多异氰酸酯等大型项目,进一步拉长乙烯和芳烃下游加工产业链。
石化产业功能区内建设铁路专线与进港铁路相连,作为产成品的主要运输渠道和部分原料的进厂通道。
电力:
博贺新港区800万千瓦热电联产大型燃煤电厂拟由粤电力投资建设。近期计划建设2×100万千瓦,年耗煤量463万吨,建设10万吨级煤码头一个、3000吨级重件码头一个。
远期续建6×100万千瓦,新建15万吨级煤码头一个。
冶金:
近期在现有180万吨/年轧钢的基础上扩改至500万吨/年轧钢。近期建设一个20万吨级铁矿石(粉)专用码头,远期续建另一个20万吨级专用码头。相继建设两个2万吨级钢铁产品专用码头,作为部分产品海运出口。远期规划建设铁路专线外出与进港铁路连接,为产品进入内陆市场开辟通道。
造船:
目前国内江南造船能够建造最大的散货船达17.5万载重吨,最大的油轮30万载重吨,最大的LPG轮船2.2万载重吨,最大的集装箱船达国际主流的8000标箱。远期规划建设30万吨级船厂,建造480米和360米船坞各一座,能制造17.5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轮船和30万吨级油轮,年造船总吨位达到100万吨,并可承接相当吨位的轮船检修。同时配套两个15万吨级码头及航道作为轮船出入的通道。
机电制造:
机电制造产业是指服务于石化、电力、冶金和造船等其他产业的综合性机电类制造企业集群,专业负责港区内石化企业新建、改扩建工程所需大型化工设备及检修所需设备零件的制造。配套两个3000吨级重件码头以备大型构件的进出。
物流:
以300万立方米战略储备油库、年接卸能力1000万吨粤西煤炭储运中心建设为契机,发展以海洋运输中转为主的大宗工业产品物流产业。博贺新港区总计可建成多达76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规划每年吞吐能力达到3.5亿吨。随着港区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物流区可发展成为保税区。
博贺港区
近期以维持现状为主,在服务渔业发展的同时,适当建设旅游客运码头和游艇码头,满足滨海旅游、观光休闲的要求,成为茂名市建设新型滨海城市的重要窗口。
吉达新港区
吉达港区面向南海,北部是开阔的海域,西与博贺新港区相接,将建设成为服务后方园区企业的专业化港区。
吉达港区规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作业区以10万吨级以下大型深水泊位建设为主;西部作业区以2万吨级以下泊位为主。港区最终将形成“双口门、三突堤、六港池”的总体格局。规划建设1~10万吨级通用杂货泊位47个,预留规划建设5~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个。预测2020年和2030年吉达港区总吞吐量分别为500万吨和3000万吨。
交通状况
铁路交通
茂湛合湛高速铁路、深茂高速铁路(建设中)、洛湛铁路、广茂铁路(与京广、广九相接),河茂铁路(与柳湛铁路相连)。
公路交通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茂湛高速、阳茂高速公路)、包头-茂名高速公路,207、广州—南宁公路。
航空交通
粤西国际机场(建设中),与茂湛高速公路相连。
经济腹地
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茂名市,面积43.91km2。
茂名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网络,半小时可达粤西国际机场(建设中)。广茂(广州-茂名)铁路与京广、广九相接,河茂(河唇-茂名)铁路与柳湛铁路相连;207、325国道贯穿南北东西;茂名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名列全国大港之一。电话实现程控化,移动电话遍布城乡。电力、水利一应满足石化工业需要。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茂名港现有水东街道,博贺和吉达3个港区,已建成500吨级以上码头1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4个,年吞吐能力1759万吨。
仓储堆场及其能力
茂名港具备液体化工产品和油品的接卸、储运设施,现有罐容近111.2万立方米,输送管道250公里,年输送能力达1800万吨。
硬件设施
1979年前,茂名港设有7个50吨以下木帆船泊位,年吞吐量2万吨。
截至2000年,茂名港辖水东、北山岭和博贺3个港区。全港建有码头泊位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5个,最大靠泊能力3万吨,设计年吞吐能力1759万吨,建成仓库总面积6800平方米,堆场总面积11.32万平方米;成品油罐60个,罐容50万立方米,原油罐12个,罐容60万立方米。起重装卸机械24台,最大起重能力40吨。
茂名港水东港区进港航道为单向道航,自航道进港l#灯标起至19#灯标止,全长6.12海里,分外航道和内航道两段。1#灯标至9#灯标为外航道,航道设计宽度为120米,底标高9.6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长3.87海里;9#灯标至19#灯标为内航道,长2.25海里。外航道7#至9#灯标之间水深9.0米,其余航段水深均为9.5米。7#、8#灯浮处航道宽度仅为80米左右。博贺港区是自然港湾。航道全长4.5海里,宽度为100至200米。其中4#、5#、6#、7#、12#灯标处水深最浅,为1.7至2米。
运营情况
主营业务
水东港区是茂名港的主体,港区以成品油、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同时开展散杂货及集装箱运输;博贺新港区,以建设现代化大型深水港区、服务腹地经济发展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促进石化、能源、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的发展;吉达港区主要承担临港工业发展所需的成品油、化工品等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兼顾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腹地城市生产生活所需的钢材、水泥、矿建、食品、机械设备以及集装箱等货物运输。
客货运量
2000年,茂名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04万吨(其中集装箱8631标准箱),接卸进口原油841万吨。
2012年,茂名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390万吨,同比增长3.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5万TEU,同比增长41%。其中,水东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302万吨,同比增长1.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5万TEU,同比增长41%,博贺新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088万吨(原油),同比增长6.67%。
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茂名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57.37万吨,同比下降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37.87万吨,同比增长1.88%,内贸货物吞吐量1019.50万吨,同比下降6.5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0441万TEU,同比增长1.43%。
价值意义
茂名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广东省区域性重要港口,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国家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中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的主要港口,交通部规划的全国沿海港口大型货主码头,是国家四大进口原油接卸港之一。(茂名港集团评
参考资料
港口规划.茂名市人民政府.2024-03-19
电白再添国际贸易大通道.网易.2024-03-19
历史发展.www.cmmp.com.cn.2020-01-07
地理位置.www.chinaports.com.2020-01-07
自然条件.www.chinaports.com.2020-01-07
广东茂名开建首个千万吨级吞吐量码头.中国新闻网.2022-06-29
港区现状.www.ufsoo.com.2020-01-07
利用规划.www.ufsoo.com.2020-01-07
发展规划.www.ufsoo.com.2020-01-07
交通状况.www.ufsoo.com.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