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藻虾(学名:Caridina multidentata),又称多齿米虾、日本米虾,属于匙指虾科米虾属的一种洄游型淡水虾。主要生活在干净的溪流里,具有观赏价值。其繁殖过程复杂,幼虾需在海水中度过浮游时期。大和藻虾的学名在2006年由“Caridina 日铜罗花金龟”改为“Caridina multidentata”。
形态特征
额角短,稍向下斜伸,前伸超出第1触角柄第1节的末端,但达不到第2节的末端,通常多伸到该节的中部;背缘具13—25齿,全位于额角上,末端约1/3—1/4无齿,基部稍隆起;腹缘具7—15齿。头胸甲的前侧角圆,不具颊刺。
尾节背面末端约3/5具6—7对背侧刺,末端背面中央具一大短刺突,末端钝圆,末缘具4—5对缘刺,粗细与长短约相似。肛前脊具一突起,无刺,末端生刚毛丛。
第1颚足内肢外末角具一角状突起,第3颚足约伸至第1触角柄末节的末端;末节约为末2节的4/5,末端爪状,末腹缘具小刺5—6枚。
第1步足,短粗,约伸至第1触角柄第1节的末端;腕节的末缘凹陷,长为宽的1.5—2倍,约等于长节,但短于,螯长约为宽的2倍,指节稍长于或近等于掌部。第2步足较细长,约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的末端;腕节长稍大于宽的5倍,长于螯,与长节近等长,螯长约为宽的2.4倍,指节长于掌部。第3步足掌节约有近一半超出第1触角柄的末端;长节约为腕节的3倍,腹缘具3—4大刺,腕节为掌节的0.7—0.8倍,末腹角具1大刺,腹缘具几个小刺,掌节约为指节的3倍,后缘具10—15个小刺,指节长约为宽的3.3倍,腹缘具5—7刺。第5步足指节末端约伸至第1触角柄的末端;长节稍短于掌节,腹缘末半具3大刺,腕节稍长于掌节的一半,末腹角具一大刺,掌节为指节的5—6倍,后缘具15—17刺,指节长约为宽的2.6倍,末端为1弯爪,后缘具54—62个疏状刺。
雄性第1腹肢内肢略似三角形,末端圆,内缘凹陷,具细长的刺毛,外缘凸,基部的3/4为长羽状毛,末端约1/4为细刺,其上并无羽毛;具发达的内附肢,约1/2超出内肢的末端。第2腹肢雄附肢棒状,内侧和末端具许多粗刺;内附肢约为雄附肢的1/2,基部具刚毛丛。
尾肢外肢的端叶缝具18—23个活动刺。
体长
通常为28—35mm。最大的可达46.2mm。最小带卵雌性个体为25mm。
卵
卵小而数多,卵径为0.36mm×0.52mm。
体色
淡绿色半透明,有红棕色纵纹。
生活习性
大和藻虾的雄雌相对容易分辨,身体上红色斑点规则的呈线条状排列的为雌虾,相反不规则的则为雄虾。大和藻虾食欲旺盛,一天中不停地进食,当食物不足时,容易由于营养不良引发疾病造成死亡。这时,大和藻虾可能转而摄食水草的嫩叶或腐叶。
分布范围
大和藻虾原产于日本,国内主要分布在台湾,国外除日本外,还分布在斐济,马达加斯加岛。
保护现状
市面上所贩售的大和藻虾多为野外采捕,这些业者的采捕行为对于野外的族群及栖地是极大破坏。目前,人工繁殖大和藻虾的技术已在台湾海洋大学成功研发,但尚未推广至民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