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资料馆成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拥有建筑面积4714平方米的库房,实际使用面积达到2174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包括读者阅览室、读者休息室、检索室和电子阅览室。
简介
作为国家地质行业内的专业档案馆,全国地质资料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而闻名。其馆藏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勘查资料、海洋地质报告资料、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调查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资料、地质科学研究成果报告和技术方法研究资料。此外,馆内还保存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地质资料,其中包括由外国学者在中国境内进行地质调查所产生的外文资料共计4180余种。
主要职责
全国地质资料馆的主要职责包括接受并管理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建设并管理馆藏,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该馆致力于向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并逐步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工作范畴内,还包括参与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的研究,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此外,馆方还承担着地质资料数字化的任务,并执行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馆藏特色
全国地质资料馆的馆藏丰富,包含近10万种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按照时间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时期,前者约占总馆藏的10%,后者则超过90%。馆内不仅收藏了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珍贵资料,也保存了大量国内外著名地质专家的作品。这些资料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勘查、物化遥勘查、地质科学研究等。馆藏资料的文字种类多样,既有中文资料也有外文资料,包括俄文、法文、日语、英文等多种语言版本。
资料来源
全国地质资料馆的馆藏资料来源广泛,包含了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既包括了解放前中国“三大地质机构”——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及其下属或地方机构所形成的资料,也包括了日本侵华时期在日本人的地质机构中产生的资料。此外,还有来自解放后各个领域的地质资料,如地矿、中核集团、化工、建材、冶金、石油、煤炭、有色、武警部队、水利电力、铁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所形成的资料。馆藏资料的空间分布也非常广泛,覆盖了中国的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周边地区的资料。
参考资料
全国地质资料馆.全国地质资料馆.2024-11-07
地质资料服务进入数字化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4-11-07
绵绵用力,成功背后的基础支撑.新浪财经.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