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熙,广东嘉应人,清代官员,曾在清军名将张国手下当差,官至江苏省道员。1876年十月十二日,李光熙在送母亲灵柩的途中因公殉难,他的儿子提举衔运判李培清以身殉父。
人物生平
李光熙在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担任扬州府清军总捕贴堂同知。他以军功保升道员,为人孝顺,在扬州市司马任上接母亲前来赡养。1875年母亲病逝,他亲自送母亲灵柩从上海海路归籍,不幸在南澳岛海上遭遇飓风。同船者皆跳小艇逃生,李光熙因不愿抛下其母灵柩逃生,遂与母棺木同沉,其同行儿女亦不敢离开,一家八口并没于海。
史料记载
《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第二十一卷清同治年间记载:李光熙,广东嘉应人,同治九年任扬州府清军总捕贴堂同知。《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记载:光绪二年丙子二月癸酉○予父子因公殉难、道员李光熙、提举衔运判李培清、优恤。《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记载:光绪二年丙子三月丙辰,○吏部奏、江苏省道员李光熙回籍舟坏。身殉母榇。应否从优旌恤。得旨。交部议旌。毋庸给予恤典。摺包。《梅水诗丛》记载:李筱峰,又名李光熙,以军功保升道员,为人孝顺,在扬州市司马任上接母亲前来赡养。1875年母亲病逝,他亲自送母亲灵柩从上海海路归籍,不幸在南澳岛海上遭遇飓风。同船者皆跳小艇逃生,李光熙因不愿抛下其母灵柩逃生,遂与母棺木同沉,其同行儿女亦不敢离开,一家八口并没于海。嘉应州西阳籍举人李纶光作诗挽曰:逃生有路不肯行,古来孝子忠臣类如此。君不闻,崖山堂堂张陆大丈夫,拥护龙髯俱赴水。纯忠纯孝古来难,令我作歌泪盈纸。
人物关系
李光熙曾在清军名将张国梁手下当差,李鸿章也曾拟派李光熙充当营务处,李光熙的儿子为提举衔运判李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