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拳
黄龙拳,又称崆峒拳、崆门拳、青龙拳,相传由黄帝在崆峒山问道广成子时所创,因黄帝被尊为黄龙,故得名。该拳种共有108路,以“空中有实,实中有空”为特征,具有攻防一体的特性。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禹州市浅井镇散驾村、陈垌村、小韩村及苌庄镇的于王沟村。
黄龙拳是一种综合性传统体育武术,从最早的单一拳脚,发展到各种器械综合性武术。黄龙拳不仅有健身功效,还有宗教和神话色彩,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历史沿革
黄龙拳最初秘不外传,直至清代中后期,由逍遥观道人传入民间。姜广元在上姜庄(今属浅井陈垌村)潜心练武,成为武秀才。清末民初,上姜庄以武防匪,建立炮楼和山寨,保护了周边村庄。黄龙拳的传承至今已有约300年。
神话传说
相传,黄帝游历天下时,得到一种神兽叫“白泽”,黄帝在逍遥观修道时与“白泽”为伴,改称“白猿”。为了强身健体,黄帝经常与白猿对拳,逐渐摸索出一套拳法,因世人奉黄帝为黄龙,故称为黄龙拳。起初黄龙拳秘不外传,至明清时代,才由逍遥观道人传入民间,如今在禹州市禹王沟村、姜庄村仍有传练。据说黄龙拳秘笈封存于崆峒山石门洞内,给世人留下了难解之谜。
拳路特点
黄龙拳共有108路,其主要特征为“空中有实,实中有空”,进攻时给对方以攻而无破(没有破绽)、防之不及的感觉。主要招式包括拳脚六路、大刀六路、铁鞭六路、稍子棍六路、出山棍六路、双刀六路、穿枪六路。
主要价值
1. 历史价值:黄龙拳历史悠久,对研究中华武术有很高的历史学价值。
2. 美学价值:黄龙拳形成稳定的套路,具有技击美、节奏美、意境美。
3. 健身价值:黄龙拳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濒危状况
黄龙拳曾是稀有拳种,在重大节日和古庙会上表演。民国27年(1938年),禹州武术高手在城内马号表演,黄龙拳者参与。解放后,黄龙拳得以传播。但80年代后,受电影电视影响,黄龙拳传承受到影响。目前,能完整打完套路的习武者多在70岁以上,面临绝迹。
传承保护
1. 对黄龙拳传承进行普查,建立完整档案。
2. 保护代表性传承人。
3. 培养传承人(继承人)。
4. 利用音视频等手段记录并保存资料。
5. 广泛宣传黄龙拳,使其深入人心。
参考资料
许昌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黄龙拳.许昌市人民政府.2024-06-22
轩辕黄帝治国修道五故事.许昌市人民政府.2024-06-22
云游非遗·许昌非遗影像展丨许昌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黄龙拳.许昌文旅官方账号.2024-06-22
非遗名录——黄龙拳.禹州市三都文化.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