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花”是用多色丝线在坯架上缠绕出各种美术品,被列为湖北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起源
“缠花”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诗人宋祁《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缠花起源于北宋,盛行于明末清初,是以丝线缠绕胚架,搭配点缀来呈现的立体造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具有“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之美称。缠花在古时主要用于生诞、婚宴、寿宴等民俗场合,通过制作花鸟虫鱼等图案,来传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吉祥寓意。
简介
“缠花”,就是用多色丝线在坯架上缠绕出各种美术品。缠花现存于民间的藏品极少,并且被列为湖北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中国除了湖北英山缠花被纳入非遗之外,客家缠花也很有名,福建省和台湾也有很多手工艺人。
参考资料
一缕时光的诗意.江南非遗雕版印刷.2024-06-15
千里“缠娟”妙指拾遗.青年南铁.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