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于爱梅

于爱梅,女,1952年出生,1976年参加工作,1984年入党,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百岁“张淑贞”张淑贞的女儿。长期的家庭熏陶和影响使她始终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2004年从教师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她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沂蒙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上。现任沂蒙红嫂拥军协会名誉会长,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省党性和群众路线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2011年被评为十佳大义临沂人,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沂蒙新红嫂”荣誉称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市级社会化拥军十佳个人,因诚实守信,荣登中国好人榜;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临沂市道德模范,11月25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4年被临沂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五好五老志愿者。2015年于爱梅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并在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其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并在12月12日表彰会上再次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为了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沂蒙精神弘扬好、传承好,2016年6月她组织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并当选为会长,使沂蒙精神传承实现了组织化。2017 年她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2018年5月14日,于爱梅一家又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人物简介

于爱梅,女,1952年出生,1976年参加工作,1984年入党,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百岁“张淑贞”张淑贞的女儿。于爱梅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党和人民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2004年退休后,她积极组织妇女拥军活动,并成立了“红嫂拥军协会”,开始了自费拥军的道路。她先后到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大队、临沂军分区、武警中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兵种训练基地、军区总医院、北京阅兵村、兰州军区打井队、北京军区打井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福州海军女兵连、沂蒙旅、青岛北海舰队训练基地等进行慰问,还每年定期看望老英模、老党员、老八路、老红嫂及红嫂后人和困难群众,每年她用于拥军优属的费用都在1万元以上,而自己省吃俭用。这些年来,她投入购买拥军优属慰问品资金15万余元,鞋垫5000多双;协调个体企业物品价值100多万元,用于老英模、老红嫂和山区群众,给他们以党的温暖和关怀。她组织成立了沂蒙红嫂拥军协会,发动民营企业家和个体老板联合拥军,使沂南县的拥军优属队伍越来越壮大,受到党委政府、部队官兵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她的事迹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社会报》《农村大众报》《临沂日报》等报刊登载。

个人事迹

成立红嫂拥军协会

2004年,于爱梅积极组织妇女拥军,成立了“红嫂拥军协会”,从此走上了自费拥军的道路。这些年,每年她用于拥军的花费都在1万元以上,而她每个月只有2000元的退休金。她坚持到学校、企业等单位宣传红嫂事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捐赠鞋垫

2009年“十一”国庆阅兵前夕,于爱梅和李秀莲赶往北京,向在北京参加国庆阅兵训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部官兵赠送鞋垫280双。当时有二十几个人离要求的标准身高差1厘米,部队首长正在为此着急时,她们赶了去。二十几位官兵垫上鞋垫后,那1厘米的身高差距消失了,部队首长激动地握着于爱梅和李秀莲的手说:“两位大姐啊,你们及时送来的这些鞋垫,简直是雪中送炭。”

沂蒙精神宣讲

2009年3月,沂南县组织沂蒙精神宣讲报告团,作为报告团重要成员之一,累计作报告46场,参加报告会人数达到15000余人,活动期间,于爱梅家中事务繁多,但她未向组织请过一次假,其感人事迹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果。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宣讲沂蒙精神,她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组建了20多人的沂蒙精神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使沂蒙精神尽快走进校园,组织编写了《沂蒙精神.中国梦》一书,现又着手编写低年级沂蒙精神读本,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沂蒙精神教育。为扩大沂蒙精神覆盖面,2017年,在上海设立了分会,今年又在德州设立了分会,济南市潍坊市日照市等分会也即将设立;北京、青岛市广州市、新疆等地的分支机构也在筹建中。

党性义务报告

2011年1月,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成立,于爱梅同志作为“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后代,到党性教育基地为全省的党员领导干部做义务报告,先后为党员干部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50多场,在沂南党性教育基地展馆内为大、中、小学生讲述革命故事无数次。她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成为沂南党性教育基地的突出亮点,许多党员、干部、学生,被老一辈的革命事迹感动的泪流满面,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密切的党群关系以及军民鱼水深情,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

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于爱梅从教学一线退下来以后,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她就联系周边学校,利用学校开班会、校会的时间去为学生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沂南县少工委了解情况后,就聘她为校外辅导员,沂南县关工委也聘她为沂蒙精神宣讲员。于爱梅便充分利用这种便利条件,经常到沂南红军换于小学、将军小学、沂南双语红军小学垛庄镇实验学校、沂南马牧池中学等40多个学校作政治思想报告。

关爱青少年成长

于爱梅长期担任换于红军小学、将军小学的志愿辅导员;自觉组织义务帮教小组,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在担任志愿辅导员的过程中,于爱梅发现,有很多队员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顾,致使学习生活受到影响。于是,于爱梅就把教师岗位退休的姐夫、当教师的女儿、女婿和外甥等召集起来,组成一个家庭义务帮教小组,以帮助队员解决亟需问题。没有辅导场所,她就把家中一套房屋挤让出来。没有桌椅,她就花3000多元去市场买来。几年来,于爱梅的家庭帮教小组共义务辅导队员十余批次,受益队员150多人。她建议县关工委建立“四点半”学校,解决留守儿童下午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她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王换于故居、沂蒙红嫂纪念馆入队、入团宣誓;她带领学生到老战士、老红嫂家中慰问,听他们讲革命故事;指导学生帮老人们打水扫地、洗衣择菜、按摩捶背、赠送礼物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英模人物,感受沂蒙精神,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家庭成员

祖母

于爱梅的祖母王换于,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中女主角于宝珍的原型。王换于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任艾山乡副乡长,她率领全家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拥军支前,为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她带领全家创办了战时托儿所。除此之外,王换于还率领全家掩护救治一大批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精心救护大众日报干部白铁华,并且还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陈若克,精心保存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等。王换于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对党坚定不移的信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沂蒙精神、张淑贞精神的真实写照。

母亲

母亲张淑贞,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东、西两辛庄的妇救会长,还负责岸堤片十三个村庄的抗日宣传发动工作,从1940年到1943年间,在八个村庄共发展了二十多名党员;与此同时她和婆婆一起创办战地托儿所,抚养了40多个八路军和领导干部的孩子。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做军鞋、缝军衣、磨军粮、烙煎饼等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荣誉称号

2011年,于爱梅被评为十佳大义临沂人;2012年,被临沂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沂蒙新红嫂等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临沂市道德模范;2014年,被临沂市关工委评为五好五老志愿者;2015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2017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山东省优秀退休干部等。

参考资料

本期人物:沂蒙精神传承模范于爱梅.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2024-06-12

总书记走过的地方|红嫂精神 代代流芳.齐鲁网.2024-06-12

于爱梅:红嫂精神代代传 爱党拥军终不悔.临沂党建.2024-06-12

传承沂蒙精神的“广州军嫂”:“沂蒙新红嫂”于爱梅既当红娘又帮教下一 代 .百家号.2024-06-12

红嫂家风代代相传.百家号.2024-06-12

于爱梅:“红嫂精神”的传承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委会.2024-06-1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