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天使综合征

天使综合征(英文名:Angelman syndrome;简称:AS;别名:快乐木偶综合征、安格曼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母源15q11-13染色体区域的UBE3A基因表达异常或功能缺陷引发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语言、运动或平衡发育障碍,快乐行为(如频繁发笑、微笑或兴奋),小头症癫痫等,1965年由英国儿科医生Harry Angelman发现且报道,此疾病以他的名字而得名。

2018年5月11日,AS被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中。截至2023年,北欧、美洲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10,000~1/24,000。

天使综合征由UBE3A基因在印记基因的调控下在人体不同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正常脑组织中的母源UBE3A基因表达活跃,而父源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小核糖核蛋白多肽N(SNRPN)基因的转录干扰而表达沉默。因此,母源UBE3A基因的不同缺陷可导致AS发生。符合AS临床诊断标准共识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母源UBE3A等位基因存在表达或功能缺陷时,即可诊断。针对AS患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一定程度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运动、语言等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AS患者通常拥有正常寿命,但无独立生活能力,因此需要专家和护理人员的长期协作支持。

命名

天使综合征于1965年由英国儿科医生Harry Angelman发现且报道,此疾病以他的名字而得名。

病因

母源UBE3A基因的表达或功能缺陷导致AS。已明确的分子遗传机制有4种:母源15q11-13缺失、父源15号染色体存在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 UPD)、母源15q11.2-q13印记缺陷(imprinting defect, ID)和母源UBE3A基因发生致病突变。四种分子机制都导致了母源UBE3A基因的功能丧失。其中母源15q11~13缺失最常见,多数约长5~7 Mb。

UBE3A基因编码的泛素蛋白连接酶E3A参与了泛素化途径,对特定蛋白进行降解。在人类胎儿脑组织和成人额叶皮质中,UBE3A基因主要表现为母源表达,父源因甲基化不表达。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由功能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进行平衡或维持,当UBE3A失功能时则可能影响该系统,引起患者黑质、纹状体、海马及小脑浦肯野细胞蛋白泛素化异常。另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细胞功能也至关重要,包括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进程、DNA修复和转录调节。然而,该疾病导致泛素化异常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表现

均出现的表现

正常孕产史和出生头围;无出生缺陷和生化指标异常;颅脑MRI/CT除轻微皮质萎缩、髓鞘发育不良外,多无结构异常;运动里程碑落后而无倒退;6~12个月出现严重发育迟缓;语言障碍显示为无或极少量词汇,重复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强于表达性语言能力;运动或平衡障碍常表现为共济失调以及四肢震颤;异常的行为特征表现为频繁大笑或微笑、明显的兴奋动作或快乐举止、常伴拍手或多动。

经常性表现

头围增长落后,随访至2岁仍表现为小头症;3岁前常出现癫痫;异常脑电图:特征性高波幅棘-慢波。

相关性表现

枕部扁平;喜吐舌;吸吮或吞咽障碍;婴儿期喂养困难;肌张力低;巨大下颌;牙间隙宽;频繁流涎;过度咀嚼动作;斜视;皮肤色素减退,与家人相比头发和眼睛颜色浅(仅见于缺失型);下肢腱反射亢进;上举或弯曲上肢,尤其是行走时;步基宽;对热敏感性高;异常睡眠-觉醒周期、睡眠少;迷恋水、纸、塑料;进食相关行为异常;肥胖(多见于年长、非缺失型患者);脊椎侧弯;便秘。

辅助检查

诊断

符合AS临床诊断标准共识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母源UBE3A等位基因存在表达或功能缺陷时,即可给予诊断。

AS临床诊断共识标准包括均出现表现(几乎全部患者均出现的表现)、经常性表现(超过80%患者出现的表现)以及相关性表现(少于80%患者出现的表现)。均出现的表现包括发育迟滞、语言障碍、运动或平衡障碍,通常是步态障碍和(或)肢体颤动、行为独特包括频繁大笑/微笑;明显的快乐举止、易兴奋性,往往伴有手颤和运动过度行为等。经常性表现包括头围发育延迟、癫痫发作以及特征性异常脑电图(高波幅棘-慢波等)。相关性表现包括平枕/枕骨凹陷、下颌突出、宽嘴、齿缝稀疏、频繁流口水、过多的嘴部动作、肤色及发色浅淡、运动时屈曲手臂、睡眠障碍等。

不同发病机制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采取的诊断手段不同。遗传学检测首先选择的是DNA甲基化分析,这类方法包括甲基化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S-MLPA)、甲基化PCR(MS-PCR)等,可诊断母源15q11.2-q13缺失、父源单亲二体(UPD)或印记缺陷(ID)所致的天使综合征,上述方法可诊断80%左右的患者。如果DNA甲基化分析结果正常,则可以考虑进行UBE3A基因序列分析,该方法可使大约10%的患者得到确诊。另外,仍有约10%患者由于尚未明确的致病机制而无法从分子遗传学确诊,只能依据典型表现做出临床诊断。SNP-array芯片分析可以检测15号染色体的微缺失和UPD,但无法从技术上区别天使综合征和普拉德-威利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进行诊断,或采用MS-MLPA方法进行验证。

鉴别诊断

AS患者通常存在非特异性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和(或)癫痫,因此鉴别诊断往往具有非特异性。包括脑瘫、非进展性脑病或线粒体脑肌病等,但天使综合征的肢体抖动和不稳定是其与上述疾病的鉴别点。

治疗方式

该病迄今尚无特效治疗。主要工作在于诊断后健康管理。目前主要是针对临床表现进行积极地对症及支持治疗,有助于提高AS患儿的生活质量。

当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时,需要采用特殊奶嘴和其他方法管理患儿吮吸能力弱或不协调的情况;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目前暂无推荐药物;对于出现社会破坏性或自我伤害等不良行为的患儿,建议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应在适当的时候尽早使用辅助沟通工具,如图片卡或交流板,以改善患儿言语障碍的情况;利用胸腰椎夹克和(或)手术干预来治疗脊椎侧弯症状。

有一些基因治疗正在积极开展中,比如利用端粒酶抑制剂或反义寡核苷酸激活甲基化沉默的父源UBE3A等位基因,以期达到增加父源UBE3A等位基因的表达、补充母源UBE3A等位基因缺陷、最终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后

对于天使综合征,至今尚无治愈的方法,主要还是针对不同临床表现联合多学科团队进行临床管理,包括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睡眠障碍、牙科保健、康复训练,纠正脊柱侧弯及斜视遗传咨询。目前也有一些基因修正治疗在进行临床试验有助于疾病治疗。Angelman 综合征一般不影响寿命,因为吞咽问题、癫痫发作、发育障碍,其发生意外的风险较大,需要家庭终身照料。

护理/调护

1、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时,需要采用特殊奶嘴和其他方法管理患儿吮吸能力弱或不协调的情况。

2、患者的癫痫发作在婴幼儿期严重,到青春期时看似减轻。但随着年龄增长,癫痫可能进一步加重。针对癫痫发作目前有多种抗癫痫药物可供选择,如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药物、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发作难以控制时还可采用生酮饮食

 3、对于出现社会破坏性或自我伤害等不良行为的患儿,建议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干预。

 4、应在适当的时候尽早使用辅助沟通工具,如图片卡或交流板,以改善患儿言语障碍的情况。

 5、可利用胸腰椎夹克和(或)手术干预来治疗脊椎侧弯症状。

相关事件

2018年5月11日,AS被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中。截至2023年,北欧、美洲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10,000~1/24,000。

参考资料

Angelman综合征——令人心碎的微笑天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4-06-04

天使综合征.官网.2024-06-03

天使综合征.央广网.2024-06-03

Angelman综合征——令人心碎的微笑天使.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3

天使综合症.官网.2024-06-04

【罕见病·科普】国际罕见病日|关注人间折翼“天使”- Angelman综合征.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