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莺
柳莺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莺鹛科(Sylviidae)鸟类,鸣鸟纲,俗称双斑绿柳莺或黄眉柳莺,是中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
柳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黄眉柳莺、黄腰柳莺和极北柳莺三种。繁殖于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及西北等地,冬季迁徙至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等地越冬。体型纤巧,比麻雀更小些。上体皆为黄绿色,偶也有暗褐色,腹羽白色,略显黄绿色斑,具黄色、黄绿色或淡黄色眉纹。
形态特征
柳莺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益鸟。在枝间跳跃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很容易识别。
分布范围
柳莺主要分布于泰国西北部、老挝北部、缅甸中部。在中国中部及东部。
生活习性
夏季栖于高海拔的灌丛及林地,越冬于低地森林、灌丛及农田。夏季栖于高海拔的灌丛及林地,越冬于低地森林、灌丛及农田。
下级物种
代表动物
黄眉柳莺
黄眉柳莺(Phylloscopuinornatus)俗称黄腹柳莺、黄眉柳莺、槐串儿、树叶儿。体长约7厘米,橄榄绿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条淡绿色的眉纹以及翼上有两道白斑。活跃在柳树、槐树等乔木灌木丛树梢杈间,不停地跳跃、啄食。性不畏人,很容易被发现。夏季在中国东北地区、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在消灭害虫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虫种类有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虫,而这些都是有害种类,例如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有时也食禾本科杂草种子及植物种子。在迁徙时,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大力保护。
黄腰柳莺(Phylloscopusproregulus)身体比黄眉柳莺更小些,常与其他柳莺混集成群,在树枝间跳跃取食。与黄眉柳莺的区别在于没有淡黄色的眉纹,而腰部有明显的黄色横带。每年约在5~7月间繁殖于中国北方的山区林间,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数量增多。产5~7枚白色卵,上带褐红色斑点,卵比黄眉柳莺的小。黄腰柳莺与黄眉柳莺的食性很相似,也是著名益鸟。
参考资料
柳莺.同济大学.2024-08-01
柳莺.科普中国.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