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孟遏云

孟遏云(1923-1982年12月9日),女,陕西长安人,著名秦腔旦角,秦腔“孟腔”创始人。父亲孟光华是易俗社第二期的学生,工须生。

代表作品有《游龟山》《火焰驹》《三滴血》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3年,孟遏云出生。在比较开明的易俗社学习过6年,孟光华决定不给女儿裹脚,并让她学唱秦腔,而此前台上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扮演。

9岁随父学艺,艺名孟小光。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耳濡目染,又兼有一副好嗓子,遂脱颖成材。

15岁时已小有名气,当时的著名剧作家李逸僧先生为她易名“遏云”,取“响遏行云”的意思,这也与她日后给人留下的影响相吻合。她的唱,质朴端庄,不乱耍花子,无邪腔怪调,也不哗众取宠,而是扎实厚道,显出大家风范,是“正宗青衣”的本色。她的传统根基深厚,又注重继承借鉴,并能融会贯通,结合自身的条件,故而形成了特色独具的“孟腔”艺术。她的唱,融有李正敏的俏丽飘逸、何振中的奔放洒脱,杨金声的苍劲凝重,唱腔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是秦腔“乾旦”转向“坤旦”的制高点和里程碑。

然而,她的一生却是那样的不幸和悲苦。正当她青春妙龄,崭露头角之际,厄运也随之而来。斯时,她随父亲孟光华和名旦何振中先生去武威市演出,被当地的“土皇帝”马步青垂涎,马步青素有“色中恶鬼”之谓,为人残暴狡猾,以借打牌为由,请孟光华和何振中带孟作陪,牌局终了,竟轰走老的,留下小的,孟、何如五雷轰顶,茫然不知所措,面对豪霸军阀的淫威,亦无可奈何。马步青妻妾成群,生活奢侈,孟在马府,身陷囹,与世隔绝,其任人摆布之命运可想而知。所幸的是,她并未麻木消沉,心中时刻都在挂记着亲人戏缘,孟遏云毕竟还是孟,为安抚父亲的孤愤忧思,她以百元现洋为代价,要了佣人赵奶奶的孙女到孟家做养女,这就是后来的著名女小生孟小云。孟小云自己也并非赵家亲生,只是赵家抱养的孤儿,至于自己的父母、籍贯、出生年月,孟小云自己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自己比孟遏云小7岁。孟在马府,时刻都在想着飞出牢笼,重上舞台,她在马步青对她已不在乎的适当,以回家探望母亲为由,终于逃出魔掌,于1940年前后返回西安市

演艺经历

返回西安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之后,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搭班尚友社,挂头牌演出,所演剧目有《玉堂春》、《五典坡》、《赵五娘吃糠》等。在当时的西安,名家云集。在旦行中就有前辈名家李正敏王天民何振中宋上华、安鸿印、邓维民、凌光民和后起的马振华、苏蕊娥等人,在如此牵制包围的角逐环境中,能够巍然独立,足见她的魅力非同一般。但由于恶浊的社会环境的腐蚀浸染,也由于秦腔艺人的悲惨家境,以及自身的某些局限性,虽然声名远播,却因吸毒成瘾铛入狱,关押期间,孟小云为她送饭送水,还得提心吊胆的在瓷罐底上附上一个小“烟泡”,否则,她将因为犯瘾而痛苦难捱。在狱中关了一年有余,几经周折,终于放出,但毒瘾难除,为过足瘾,妇女一齐出马,邀集同行,租赁戏箱,挑班云升社,然而天不遂人愿,因诸多原因,班社欠债,无力支撑,孟光华见势不妙,溜之大吉,箱主凭借军阀势力,拉走戏箱及其他财物,并将孟小云做为人质绑架,幸遇好心人相救,遂逃之夭夭。一次在斗门镇卖戏,有省参议员李德生者,串通军警,将孟光华以吸食毒品罪抓走,并抢走孟遏云,逼孟遏云做其小老婆,孟为救其父,遂又一次脱离舞台,再次当起了姨太太,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几经折腾,母女俩又悲惨地离开李府,其中的隐情,无人知晓。

1943年秋天,孟遏云跟随父亲到汉中天汉剧社搭班演出,被国民党汉中航空第八总站少校马桂芳看中。

1949年6月下旬,红极一时的秦腔坤伶孟遏云因战乱停演两个月后,又重新回到舞台上。

这样的处境直到解放前夕,参加了西北野战军秦腔团(即今西安五一剧团的前身),从此生机焕发。

1951年又经西北局习仲勋书记特批,奉调易俗社

1951年,孟遏云成为易俗社的副社长。她戒掉烟瘾,和一个唱秦腔小生的结了婚,专心唱戏,主演的《探窑》、《大祭桩》等红透西北。田汉梅兰芳等人都对孟遏云的戏颇为赞赏。

1952年又参加了全国戏曲汇演,在这出参演剧目《游龟山》中,可谓名家荟萃,三代同堂,人才济济,刘老扮演胡彦,肖若兰扮演胡凤莲,张新华扮演田玉川,刘易平扮演田云山,扮演田夫人,姚俗国扮演卢林,樊新民前饰卢世宽,后演董威,雷震中的家郎,名小生王蔼民的唐滚等,扮演的田夫人,风度自然潇洒,神态真切恰当,尤其在《二堂献杯》一场的演唱,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述专文赞赏(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戏剧报》第二期《在西安看的戏》),在北京的演出,她荣获了表演三等奖,时年29岁。此后的赴朝慰问演出,“三大秦班”晋京演出,巡回13省市的演出,陕西省公演汇演中,她的身姿频频出现。

1958年和1960年她先后在电影《火焰驹》和《三滴血》中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中年妇女形象,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开创意义的,《火焰驹》中的李夫人,是一个“带青衣味的老旦”,《三滴血》中的王妈妈,又是一个“带老旦味的青衣”,形象生动别致,是秦腔物画廊中独领风骚的经典力做。从解放后到文革前期,是她人生中最辉煌的时代,她优秀的表演才华,先后得到田汉马少波梅兰芳等艺坛巨擘的高度肯定和赞赏,而此时的她,也可谓是事事称心,失散多年的老母欣然重逢,浪迹天涯的老父又重返易俗社任教,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妹妹孟小云也闻讯赶来,顺利进入易俗社,而他自己也与著名小生徐抚民喜结连理,唯一的遗憾是他从三原带来的女儿因病夭亡,为缓解心灵创伤,她又抱养了一个皖籍孤儿,这就是在日后孟老病孤寂中陪伴她的小孟红。

诚如世事难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964年,孟遏云的父亲孟光华去世,让她又染上了酒瘾和烟瘾。

1966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自然,孟也不可能幸免,她随即被戴上“反动军阀、反动官僚的姨太太”等大帽子,游街批斗,蒙受屈辱,一时间她声名狼藉,无地自容,她又一次被轰下了舞台,而她生平最满意的一次婚姻,也因为对方要和她划清界限而宣告解体,悲惨的境遇凶神恶煞般的又一次降临了到了她的头上,一连串的遭受着无辜的迫害和打击,使她的身心倍受摧残和折磨,三起三落的悲苦人生终于使一代名伶的辉煌艺术人生划上了句号。

“文革”结束后复出的孟,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神韵风貌,虽然也曾登台表演,但已今非昔比,“无可奈何花落去”,“响遏行云”的“孟腔”艺术就此变成了绝响。

1977年,西安市率先在全国恢复演出传统戏。孟遏云出场演拿手戏《火焰驹》。那天,剧院外面早早聚齐了她的老戏迷,很多没买上票的人一直围在那里,希望能到后半场不收票时挤进去瞅上一眼,有些甚至翻墙跳了进去。

个人生活

1982年12月9日去世,享年59岁。

个人作品

以下为存世音像作品:

录像资料

(1)《游龟山-二堂献杯》(片段)(刘易平合演录像)

(2)《三滴血》(全本)(1960年易俗社演出电影版)

(3)《火焰驹》(全本)(1958年易俗社、三意社演出录像)

(4)《五典坡-探窑》(全折)(茹甲华合演,1982录像)

录音资料

(1)《苏三起解》(全折)(晋福长合演录音)

(2)《美案-三对面》(肖若兰合演,中国唱片公司1957年录音)

(3)《三滴血-书房》(选场)(肖若兰、郭明霞李爱琴合演录音)

(4)《三回头》(全折)(刘毓中苏育民合演录音)

(5)《游龟山》(选段,录音)

参考资料

孟遏云-长安当代人物专题.博雅文化旅游网.2020-08-24

孟遏云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0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