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龙池山澄光禅寺(又名禹门禅院),地处茗岭龙池村,距市区35公里。山高岭峻,林木苍。宋咸淳二年(1266年)建禹门禅院。据称澄光禅寺有上中下三院。上院在山上玉阳 旁,凭虚阁右,内供观音大士像。中院在龙池山之畔,由邑令丁建修。下院背山临,相传唐宰相陆希声、大德禅师鉴真和尚当年均到澄光寺幽居了很长时间,并有诗文记载,广为流传。清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也住过澄光寺。
地理位置
澄光禅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龙池山风景区内。宜兴地处苏南,毗连浙江长兴县、安徽广德市。宜兴市域内寺庙众多,澄光寺周围山林胜景,满目青山,那些浓得化不开的绿色随着山势起伏绵延开来,悦人眼目。我不止一次在盛夏时节来到这里,在烈日下走走停停,仔细阅读古寺及周围的一草一木,一任汗流浃背。很喜欢这样一种宁静的环境,恰似“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景象。
历史
据称,澄光禅寺建于宋咸淳年间,有上中下三院。上院在山上玉阳X旁,凭虚阁右,内供观音大士像。中院在龙池山之畔,由邑令丁懋建修葺。永乐年间御赐大藏经一部,慈仁太后赐金观音一尊,金蓝一只。下院背山临峁。明隆庆初年由僧慧澄重建,名士万士和撰记,万民表书,文彭镌碑,时称“三妙碑”。
清康熙南巡游龙池山御笔亲书澄光禅寺,后制匾额蓝底金字与山门照壁墙五个大字“面南看北门”相呼应。澄光禅寺鼎盛之时有常住僧人达千余单,时称江浙八大业林之一。由于历史诸多原因,澄光禅四亦几经兴废。“文革”时期,拆庙毁像,僧人被扫地出门,除留下一堆堆碎石瓦砾外,原貌早已消失无存。追溯已逝之岁月,缅怀古德龙池弘扬灵之道,令人肃然起敬。
相关典故
自宋入明,即有禅门高僧栖居龙池,绍佛隆种,续佛慧命。其主要人物首推正傅幻有。幻祖乃溧阳市吕姓子,年十九从宜兴善权寺乐庵剃度,继赴北京宝禅参祖临济第二十八世园通禅师。服勤数载,礼辞南归,通书“从上源流”付之,临行复送一笠曰“无露圭角”,付示法印。幻祖应两京太常少卿凝庵之请入主龙池山澄光禅寺。
隆庆九年,园通禅师示寂,幻祖嗣继临济第二十九世,继开禹门堂上中兴第一代。时幻祖门下有嗣继四人,即密云园悟、天隐园修、X峤园信、抱朴园莲是也。时道风歧异,误导学子枯坐。幻祖力排时弊,倡扬参禅学道“在作务里办”,力戒业林呆靡之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十二日,幻祖圆寂。
时隔两年,幻祖身骨入塔,赐进士出身周汝登撰塔名,王季鹤书。今灵塔犹在,位于灵池古道进山左侧。幻祖生前有语录、信札、文稿等,由密云区、天隐汇编《幻有禅师语录》问世。
民间传说
幻祖门下“四园”弟子皆得师傅,尤以密云、天隐卓着。密云俗姓蒋,宜兴人,生于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卒于崇祯十六年,享年七十七岁,僧腊四十四,凡六坐道场,说法三十余年。密云二十九岁到龙池山依幻祖出家,因其学道勇锐,故幻祖命名园悟。密云在龙池山掩关三年,参宝益力。万历三十年,幻祖卓锡燕京,委密云龙池监院。次年秋,密云行经铜官山,入昭昭灵灵之境,豁然大悟。
又隔两年,密云区入燕京观拜幻祖,一年后南还。万历三十九年,幻祖亦还归龙池,亲传密云心印。幻祖卒前曾命密云继住,而密云“敛芒闭采三年,泯泯心丧,山顶高寒,焚香却坐”。
万历四十五年四月,密云继席龙池,众请开堂,同门亦有微词,但密云一升座席,众皆屈服。密云受请入主宁波天童寺,时值佛殿奠基,密云有“虚传空作殿,日月为灯”之语,并作偈曰:“太白山下天童寺,洪水漂流殿如洗,普告四众诸檀那,大家出手共扶起”。
兴盛时期
一时僧俗争傅,声名远播,宜兴市老旧称其为“蒋天童”。此外,抱朴园莲弘法湖州市,X峤园信住法庐山。天隐园修独辟蹊径,开法本邑药师佛大道场,傅付心印玉琳、庵。清顺治召请玉琳进京,内宫说法,赐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箬庵弘法常(州)、扬(州),成绩斐然,临济一宗自正傅幻有开堂傅法龙池,分嗣弟子遍布东南,宗风大振。
历史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党的宗教政策贯彻实行,为了满足佛教信众礼佛的需要,宜兴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池山澄光禅寺恢复开放并派人专程去金山迎请五十年代初澄光禅寺最后一任住持释戒舫返回故里住持寺院,戒舫老和尚年迈,未几圆寂。继而由现任市佛教协会会长、南岳禅寺方丈宏仁禅师暨弟子惟敏法师挑起重担,四方奔走,募化资金,不遗余力,重建古刹。眼下,一座规模宏大的大雄宝殿已高高屹立在龙池山。
澄光禅寺构成
禹门祖塔
禹门祖塔为立在塔林正面的一座四柱三门石碑牌坊,上书:“上承临济传心印,下承禹门振宗风”。
临济祖庭
临济祖庭为即为三座墓塔,分别为临济宗29世幻有禅师墓塔、30世密云禅师墓塔、31世万如禅师墓塔。
大雄宝殿
2002年开始建造,大殿屋脊高40多米,室内天花板净高16米,建筑面 积近1300平方米。正面有三尊佛像高大魁伟,光佛头高度就有1米多。背面的观音则为万手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