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黄冠啄木鸟

黄冠啄木鸟(拉丁学名:Picus chlorolophus),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黄冠啄木鸟为小型鸟类,体长23-27厘米。

形态特征

黄冠啄木鸟雄鸟的额红色或橄榄绿色,鼻羽至眼上方黑色,头顶和颈侧橄榄绿色,枕具一金黄色羽冠。一条细长的红色眉纹前端与额部红色相连,后端和金黄色枕冠相连。眼先经眼下到颈侧有一白色或黄白色颊纹,颚纹红色,耳羽和颈侧同色。上体淡黄绿色而有光泽,两翅褐色,头两枚飞羽外具不明显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外翈栗色。边缘微缀以棕色,往内飞羽绿色逐渐增加,直至与背同色。尾黑褐色,中央尾羽具铜绿色或橄榄绿色狭缘。颏、喉淡白色而具橄榄褐色斑杂状,下喉和胸暗橄榄褐色,胸以下的整个下体,包括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全为褐色和白色相间横斑,白色常缀有淡黄色或橄榄色。黄冠啄木鸟雌鸟和雄鸟相似,但额不具鲜红色,仅从眼后到枕有一条宽的鲜红色带。虹膜红色或朱红色。嘴黑色或灰黄色,先端和嘴峰角褐色,跗和趾绿黑色或灰绿褐色。爪黑褐色或角黄色。幼鸟与雌性相似,但颜色较暗。在印度半岛出现的亚种头部较灰。

大小量度:体重♂63-79g,♀64-73g;体长♂230-267mm,♀240-251mm;嘴峰♂22-27mm,♀21-24mm;翅♂121-131mm,♀126-130mm;尾♂90-104mm,♀93-105mm;跗蹠♂20-24mm,♀20-22mm。

分布范围

黄冠啄木鸟的分布范围广泛,不仅分布于中国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岛,还包括印度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东部到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关于这种物种的许多科学知识都来自于印度各地的正式研究。

栖息环境

黄冠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于竹林和林缘灌丛地带。

生活习性

黄冠啄木鸟为丛林鸟类,多在地势较高的林中,平原地较少见,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见它与其他鸟一起飞翔于阔叶林中。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它们可以伸出长舌头来捕捉昆虫,并具有一只笔直尖锐的喙,一只坚硬的尾巴用来支撑树干,以及“扣状”或“扣状”的脚,有两只脚趾向前,两只向后。

繁殖方式

黄冠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2-4枚白色椭圆形的卵,大小为25-27mm×18-19mm。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黄冠啄木鸟的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保护级别

黄冠啄木鸟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黄冠啄木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2021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林业网 .2024-02-07

Picus chlorolophus..The IUCN Red List.2024-02-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农业农村部.2021-02-0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