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守备区

守备区(shǒu bèi qū),是指某些军事要地设置的军队组织,隶属于军区或要塞区,辖守备队,担负所在军事要地的坚守和设防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立防御作战能力。守备区又称为守卫司令部,是担任就地设防和坚守的军事建制组织。

基本简介

守备区——在某些军事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隶属于军区或要塞区,辖守备队,担负所在军事要地的坚守和设防任务 守备区大门。

世界上有些国家把守备部队驻守的筑垒地域都称为守备区。

主要职责

主要担负所在要地的设防和坚守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立防御作战能力。

机构设置

守备区一般设有领导机关下辖守备部队、分队。防区筑有永备工事,配备较强的火力,储备充足物资。具有一定的独立防御作战能力。守备区又分为陆防守备区与海防守备区,海防守备区也称要塞区

各国区别

世界上有些国家把守备部队驻守的筑垒地域都称为守备区,在中国,守备区作为军队一级组织出现于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守备区设领导机关,辖守备师(旅)或守备团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主要担负所在要地的设防和坚守任务。世界上有些国家将守备部队驻守的筑垒地域(要塞)称守备区(要塞守备区),把军队在这类地域设立的领导指挥机构称守备司令部。

陆防海防

陆防守备区与海防守备区有一定差别。在装备上,陆防守备区以反坦克火炮为主,海防守备区则以岸炮为主;在机动范围上,陆防守备区可在小范围内机动,后方有一定保障,海防守备区则主要是在本防区内坚守作战。

历史沿革

在中国,守备区作为军队一级组织出现于中华民国时期。

1944年,国民党第7战区曾编有海陆丰守备区、广阳守备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沿海的防御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在海南岛设立守备区,隶属要塞区

1958年,又在沿海其他地区先后组建若干守备区;

1980年,沿海守备区分别改称守备师或守备团;

1981年,开始在陆防要地设立守备区;

1985年,海防要塞区均改称守备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