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邹普胜

邹普胜

邹普胜,字查明,号文斋。麻城七里坪(今属红安)人。元末红巾军将领。

邹普胜为铁工出身,曾在徐寿辉密谋抗元时为其铸造兵器。至正十一年(1351年),起义军占领浠水县(今湖北水)和黄州路(今湖北黄冈),打败元朝的威顺王宽彻普化。邹普胜与彭莹玉共推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称帝,邹普胜被任命为太师。徐寿辉和邹普胜创建天完政权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贫苦人民的广泛响应,红巾军迅速发展壮大。控制了湖北、湖南省、江南、浙江省以及福建省等广大地区。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将徐寿辉杀害,自立为帝。邹普胜加入陈友谅的队伍,仍任太师。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朱元璋展开决战,陈友谅战败中箭身亡。邹普胜亦不知所踪。在潮汕地区民间传说中邹普胜化名何野云云游四方,被称为“虱母仙”,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存在较大争议。

人物生平

参加起义

元朝末年,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位时期(1333—1368年),元朝的统治处于危机四伏的阶段,政治腐败,官贪吏污,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元朝中后期,政府开支很大,入不敷出,便竭力搜刮民财与滥发印钞予以维持应付。

邹普胜,字查明,号文斋。为铁工出身。邹家原籍江西后迁至麻城七里坪(今属红安县),至邹普胜为第三代。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在州起义成功后,邹普胜积极准备起义,但需物色一位体态雄伟的人物,以应“弥勒佛下生”之偈言。一日,徐寿辉行山中,获鉴铁十斤、夜晚,邹普胜梦见有黄龙蟠其铁砧。次日,徐寿辉携铁过来希望邹普胜能代制锄锹等武器。然而,邹普胜对此表示惊讶,并告诫徐寿辉称,今天下无须用锄头治理,遂炼剑一柄赠予徐寿辉。于是,两人深与相结谋举义旗。同年九月,邹普胜、徐寿辉和彭莹玉合力策应武装起义,用红巾军为记号,彭莹玉因为徐寿辉的形状和面貌长得奇特,就推举他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军,被称为红巾军或红军。

获任太师

徐寿辉和邹普胜率领的红巾军一路攻下浠水县(今湖北浠水)和黄州路(今湖北黄冈),打败元朝的威顺王宽彻普化。于是就以蕲水为首都徐寿辉称皇帝,国号叫徐宋,建年号叫治平,任邹普胜为太师。

徐寿辉和邹普胜等创建政权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所到之处得到贫苦人民的广泛响应,红巾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徐寿辉和邹普胜以今黄冈市为中心根据地,遣将分兵先后攻克今湖北、江西省、安徽、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的许多城市和地区,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淫不杀,所到之处,仅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余无所扰,因而深得人心,队伍迅速扩展为百万之师,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正当红巾军迅速壮大,士气日盛的时候,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其阴谋败露后,便从汉阳逃往黄州府,途中被其部将陈友谅捕杀。陈友谅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并且吞并了倪文俊的旧部,取代倪文俊掌握实权。

不知所踪

至正十九年(1359年),徐寿辉又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改年号为天定,然而此时的陈友谅掌握着军政大权,篡位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并暗中将徐寿辉的心腹部将一一除掉。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暗设伏兵,借察看作战地形之机,将徐寿辉杀害于太平附近的采石镇(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陈友谅随即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汉,年号为大义。邹普胜加入陈友谅的队伍担任太师,为其出谋划策。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朱元璋展开决战,陈友谅战败中箭身亡。邹普胜亦不知所踪。

人物关系

人物争议

有关邹普胜和何野云是否为同一人,后世多有争议。

持肯定态度

一种说法,学者黄悦标在《潮汕“龙尾爷”信仰考论》中认为,潮汕民间传说何野云就是邹普胜的化名,因陈友谅兵败流落潮汕,后来得到潮汕人崇奉,民间流传“虱母仙”“龙尾爷”信仰的传播。

肯定的理由如下,据《潮阳县志》卷十三杂录篇记载,“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与青乌之术”,“青乌术”是古代“风水学”的别称,说明他懂风水玄学之术;文中“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说明他曾经跟随陈友谅随军打仗。据此推断邹普胜化名为何野云,理由如下,其一,史书中关于邹普胜兵败后不见确切的去向记载,有可能隐姓埋名来到潮汕地区。史载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陈军兵败,其部将四散潜逃。其二,邹普胜是元末白莲教徒之一,通晓风水玄学之术,曾是麻城市地区白莲教首,利用民间传统谶纬玄学之术,蛊惑群众,发动起义。

持否定态度

另一种说法,学者何华东在《明代“虱母仙”何野云考论》中认为,何野云并不是邹普胜化名,二人毫无关系。

否定理由如下,其一,根据《剑邑留台何氏大成族谱》记载。剑邑留台何氏第十六世何野云,生于元至正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元1354年10月13日),卒于明景泰七年九月九日(公元1456年10月8日),享年一百有三。何野云,赐名野云,字德宏,号南塘,行尚六。经考证,永乐年间,何野云被朱棣召至南京市,临别赐词“踪似野云”,何野云从此以“野云”之名号自称。此后,何野云在南昌与朱权朱权交往时获赞,“文章若海霞之灿,踪迹如野云之行”。

其二,陈友谅于1363年8月战死江西鄱阳湖,此年何野云才9岁,不可能是陈友谅的军师。再则,以何野云不愿为官的性情,是不会接受敌方的聘请,为死敌朱元璋勘墓。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即皇帝位后召何野云规划建设朱元璋墓,朱元璋另外一个儿子宁献王朱权分封南昌府时为何野云写赞词,何野云不可能这么张扬深入敌方核心圈而不被发现。

其三,何野云辞世不久,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状元的明朝内阁首辅、江西铅山人费宏有感于何野云嫡孙何翼海为其祖坟堪地,为留台何氏宗祠题赠“仙宦名宗”匾。该匾至今仍悬挂于何氏宗祠中。今杜市镇何家村东残破的门头上,嵌有三百多年的红色大理石刻“仙宦世家”,乃为清代何氏后人为纪念何野云而参照“仙宦名宗”匾命名所建。这也有利的证明何野云为丰城人,而不是陈友谅军师邹普胜。

所以当时邹普胜被明将所杀,葬于家乡麻城市,不可能化名何野云。

相关传说

明洪武年间,邹普胜化名何野云流落到了潮州府地界——主要是潮阳区,为人营造阴宅,指导建筑风水。后得玄女赐破棉袄,可“扶危济困,造福黎民”。世人称其为“跳蚤仙”(潮州话叫“虱母仙”)。一日,虱母仙来到凤港养女卢氏家探望。卢氏见其外衣又脏又破,臭气熏天,便拿去洗晒。卢氏见虮子太多,抓也抓不完,就去烧了一大锅开水,冲洗破衣,虱子全部死光,与此同时,屋内虱母仙惨叫一声,出外一见衣上虱母全死,自知寿期已终。

据说虱母仙逝世后,被玉皇大帝封为水神,管理潮州市江河。深得潮汕地区百姓人心,显灵为穷苦百姓指点迷津,化灾消孽,成就事业。每遇其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二有山门城,传为野云所筑,故又称仙城。潮阳贵屿何仙陵、仙湖福天宫、峡山龙尾庙所供奉龙尾圣王、龙尾老爷,据称所祀神即是何野云

相传,邹普胜有一次在山边破庙避雷雨,想起当初下山时,师父曾吩咐他“有光者,可辅助之”,他投友谅时把友谅理解为“月亮”(即“光”);直到朱元璋扯起大明旗号,他才知“明”者,日月齐辉,才是真正的“光”。据说凤港乡的老百姓至今还留传虱母仙的遗诗:“何人知我赞帝,野鹤高飞到此地。云开见出龟眼像,逝后方知吾是仙。”

人物纪念

墓地

文光街道凤港有何野云墓,并列入当地文物保护名录。

何仙陵

潮阳贵屿镇凤港大桥西南侧,练江岸边上有一处文物景点叫何仙陵。两周王陵内有一穴已有六百余年的古墓。其碑文上刻:“元地仙虱母仙先生之墓,光绪十三年重修,凤港主人卢立。”据当地人介绍,此墓清代毁于战乱,光绪十三年修建,后残损。但古墓主人虱母仙的故事令人神往,为抢救古迹,发展旅游业,1998年8月,凤港卢氏乡亲发起并成立了虱母仙纪念馆筹建会,重修古墓和部份亭台楼阁,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使之成为纪念何野云的圣地和新旅游区。墓之西邻有“逸仙阁”,内设仙师圣像厅,挂有仙城九旬画家赵适怀所绘油画《何野云真像》,供人瞻仰。

潮汕地区

炮台镇石牌村有一处自然风景区叫风门古径,内有风门古庙,供奉何野云。潮汕祭何野云(龙尾爷)的庙宇达60余座,义社(父母会)龙尾圣王神坛更是无法统计。

潮汕地区几乎每乡都有供奉陇尾老爷。而据说陇尾老爷就是虱母仙,最为著名的仙迹有潮阳仙城三仙庙、贵屿凤港何仙陵及揭阳风门古径野云岩。

参考资料

虱母仙何野云.普济寺.2023-12-25

何方神圣“虱母仙”.潮州新闻网.2024-01-02

传家训扬新风之355/和合乡七房詹村:七房七叙(上) .微信公众平台.2024-12-27

潮阳古迹游全指南,带你穿梭千年时光! .微信公众平台.2024-12-27

鼎脐石与“虱母仙” 生动传说为濠江珠浦这处景观增添神奇色彩 .大华网.2024-12-27

兴 · 揭阳 | 虱母仙传说.新浪财经.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