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短剧

短剧

短剧,指的是一类网络影视剧作品,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定义为“微短剧”,并正式纳入监管。

微短剧从网络剧兴起之日就一直存在,与网络剧和长视频相对应,曾被称作短视频、短剧、中视频等。2013年播出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生活对我下手了》奠定了当下大部分喜剧向的微短剧的模式。2020年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元年”。因为生产难度较低,网络微短剧经过短暂的发育期便迅速占领了平台内容池,互联网受众反应热烈。从2022年6月起,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其中包括网络微短剧在内的国产重点网络剧片上线播出时,使用统一的“网标”。根据中国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自2014年6月1日起,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微短剧市场正式步入“备案时代”。

经过多年发展,短剧呈现类型多元化、内容差异化的特征,有爱情、喜剧、古装、奇幻、青春、悬疑、都市、职场等类型。

历史沿革

短剧从网络剧兴起之日就一直存在,与网络剧和长视频相对应,曾被称作短视频、短剧、中视频等,其制作史已有10年左右。

2013年前后诞生的《屌丝男士》和《万万没想到》,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两部微短剧。2013年,万合天宜的5分钟短剧《万万没想到》,被认为是如今微短剧的最早雏形,在当年曾创下20亿播放量。

2018年,爱奇艺率先布局竖屏微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这部短剧让“竖屏”属性为大众所熟知。《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生活对我下手了》奠定了当下大部分喜剧向的微短剧的模式,比如强情节快节奏、人物身份变化多、反转多。此后,精品化网剧全面占据市场,一些短剧因为低俗、庸俗的擦边球内容而逐渐退出市场。

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定义为“微短剧”,并正式纳入监管。这一次,微短剧终于获得了“官方认可”。一时间,平台、影视公司、MCN机构、广告公司等各类视频创作公司纷纷入局。2020年也因此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元年”。因为生产难度较低,网络微短剧经过短暂的发育期便迅速占领了平台内容池,互联网受众反应热烈,很多网络微短剧一上线,点击量便过千万,如《长公主在上》《念念无明》等。2020年11月1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跟传统时长网络影视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云合数据显示,微短剧数量在2021年加速增长,2021年全年共有398部微短剧备案,同比增长34%。

从2022年6月1日起,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其中包括网络微短剧在内的国产重点网络剧片上线播出时,使用统一的“网标”。这些举措都助推科幻微短剧告别原来的野蛮生长模式,向精品化时代进发。

2022年,微短剧市场发展进入加速期。在行业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各大视频平台、影视公司、网文平台等创作主体联合发力。在腾讯、优酷芒果TV等平台的移动端首页,“短剧”已成为视听内容重要类别之一。

2024年6月1日,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新规要求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非重点推荐的“普通微短剧”,由省级广电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审核和完成片审查。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的“其他微短剧”,由播出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职责负责内容审核把关与版权核定。截至6月1日,已有3309部约22.7万集微短剧在系统中完成备案并获上线备案号。上述微短剧大多数获得的是由视听平台发出的备案号即为投资额低于30万元的“其他微短剧”类别。按新规规定,已通过备案获上线资质微短剧应在片头标注节目备案号。

题材类型

相较早期《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类型单一、内容相似的搞笑喜剧类微短剧,经过多年发展后,微短剧呈现类型多元化、内容差异化的特征,爱情、喜剧、古装、奇幻、青春、悬疑、都市、职场等类型百花齐放,呈现出题材深耕、多元融合的发展特点。

现实题材

经过初期快速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一系列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的微短剧作品。更多与观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题材微短剧陆续开播或进入待播行列。

2020年以来,现实题材微短剧《我的“光棍”爷爷》《谢谢你,守护我》《“老懒老赖”脱贫记》《大妈的世界》等位列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名单,这些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给微短剧创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重大主题主线创作是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老懒老赖”脱贫记》聚焦扶贫攻坚主题,展现出一线扶贫干部直面脱贫道路上的问题与挑战,贯彻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帮扶理念。芒果TV出品的《谢谢你,守护我》关注抗疫主题,将镜头对准人民大众,讲述疫情期间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和喜怒哀乐。

聚焦老百姓生活的家庭题材是近来微短剧创作开发的重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我的“光棍”爷爷》弘扬中华家风,讲述了一位老人寻找百岁母亲的故事。该剧根据真实人物改编,通过人物口述回忆、现实与回忆双线并进的叙述方式,有机融合战争的厚重历史感和家庭生活的轻松幽默,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从战乱到和平时期坚守传承优良家风的动人故事。《大妈的世界》关注老龄化社会的银发群体,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用一个个喜剧故事讲述处于数字化时代的大妈们的老年生活。该剧故事紧贴社会热点,叙事节奏得当,借大妈们丰富潇洒的日常生活让观众回味与思索平日琐碎生活的闪光之处。

爱情类

在微短剧的众多类型当中,爱情青春类型占据内容创作的绝对优势,甜宠一时成为爱情题材微短剧的代名词。其高占比与受众群体密切相关,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微短剧的受众中女性占八成,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六成,其中“24岁及以下”和“24-30岁”之间比重最大,爱情青春类型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减压与疗愈。

爱情青春微短剧主要可以划分为都市和古装两类,由于其体量短小,创作模式以反类型化、创作风格以“土甜”为常见。《做梦吧!晶晶》作为都市爱情题材微短剧代表作品,女主人公晶晶通过拆恋爱盲盒并入睡做梦的方式,与形色各异的男友相遇恋爱,然而相处下来的他们却并不完美。该剧通过让美梦破灭的荒诞形式,让观众在浪漫的虚幻中回归现实。《不过是分手》在爱情类型中加入悬疑色彩,故事贴近年轻人感情生活,叙事节奏紧凑,通过最后一集情节反转完成反类型创作,也引发观众对于爱情的深层思考。

悬疑类

悬疑类是微短剧内容创作中具有潜力的类型。与长剧集惊心动魄、环环相扣的情节递进与逻辑推理相比,受制于有限的篇幅结构,悬疑类微短剧更加突出表现故事内核和氛围营造,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质。

bilibili“轻剧场”微短剧《夜猫快递之黑日梦》将悬疑与奇幻、先锋与现实结合,讲述了13个悬疑猎奇、蕴涵黑色幽默的故事。《7重效应》场景设计贴近生活,氛围营造诡谲凝重,故事讲述注重开放性和多义性,每集看似独立实则隐秘相连。软科幻成为悬疑类微短剧的热门元素。《剩下的11个》讲述了多位长相酷似但命运截然不同的男主人公,在不同时空中因为一款社交软件而被卷入一场游戏的故事。

别惹白鸽》《对方正在输入中》等微短剧在成功营造出悬疑氛围外,更是通过剧情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使得悬疑类微短剧多了现实观照和人文情怀。前者创新性地通过互助会的形式诉说三位性格迥异的当代都市女性的悬疑秘事,后者由7个独立单元故事串联社交、直播、打车、网购等多种生活场景,反映出当下手机软件应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引发了大众对信息和人身安全的警惕与反思。

主要特点

一集网络微短剧长不过10分钟,短则两三分钟,甚至看完整部剧只需花费一个多小时。靠一个“爽点”就能盘活整部剧,也适合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休闲。评论家吴长青认为,网络文学的内容平易通俗,跟短剧节奏相吻合。短剧的孵化周期短、制作成本低,网文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相继入局,形成了网文平台提供文学IP、短视频平台制作播出的模式。

新媒体文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的广告转移支付和流量加持。加之短剧拍摄对场景要求不高、制作周期短、演职人员成本不高等特征,吸引了不少广告公司的青睐。另外,新媒体文本身具有影视化特征,编剧的改编技巧和剪辑流程远比影视剧弱。因此,两者之间的融合度相比传统网络文学改编为长视频强,而且成本要低得多。

面临问题

随着短剧行业迅猛发展,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内容抄袭和侵权问题尤其突出。由于短剧的形式、传播方式独特性,导致版权保护面临困难和挑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盗取、篡改、传播、出售微短剧,严重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

如:2023年2月,映宇宙集团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公司未经授权,擅自将映宇宙集团出品的短剧视听作品《人到中年》直接更名,在其开发的“某米剧场”(化名)等多个微信小程序传播,并在抖音平台进行投放引流,通过用户点播获取收益。同年4月,映宇宙集团发现广西南宁另一公司同样是未经授权,擅自在其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提供某短剧的在线点播服务,供付费用户有偿点播观看。经核实,该短剧内容完全来源于映宇宙微短剧作品《我在古代当王爷》。

面对此类侵权行为,微短剧出品方、平台方纷纷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抵制。对出品方来说,以映宇宙的上述两起案件为例,大多通过技术监测、紧急向平台投诉要求下架盗版等方式进行先期处理,并及时固定证据,以民事诉讼法、行政举报和刑事报案等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多数视听平台方则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和过滤侵权视频内容,如对比文本关键词、建立黑名单、预警名单等。

发展情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网络微短剧火爆的时间曲线,正好与国内受到疫情影响的时间线吻合。由于各地疫情发展和管控政策不同,以往依靠聚集性生产模式的长剧集产出受到影响。疫情发生后上线的长剧集大多数为疫情发生前制作,新鲜出炉的长视频数量相对减少,居家期间,习惯于依赖新媒体的年轻一代对信息的渴求和对文娱产品的需要却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兴起的网络微短剧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受众的目光。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其中仅第三季度就发行了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总和的2倍。艾媒咨询预计,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2027年超1000亿元。德塔文影视观察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也显示,2023年上半年总共发行了481部微短剧,超过2022年全年的454部。有业内人士估算,2023年的微短剧数量最终将有可能突破800部。

参考资料

半年备案2859部 传统影视公司入场微短剧新风口.金台资讯.2023-12-03

网络微短剧成观众新宠(深观察).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2-03

媒体声音 科幻微短剧:有科幻外壳,还要文化内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12-03

“最严短剧新规”六月出台步入“备案时代”,微短剧市场变天?.新华网.2024-10-18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 行业资讯 【观察】微短剧创作在量质提升中前行.江苏省广播电视局.2023-12-03

半年备案2859部 传统影视公司入场微短剧新风口.成都商报.2023-12-0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03

新规首日有超三千部微短剧获批.新浪财经-百家号.2024-10-18

4月322部微短剧备案,短剧悄然变长.扬子晚报网.2023-12-03

“偷”来的微短剧.法治周末官网.2023-12-03

横店变“竖店”:短剧的秘密.中国新闻周刊.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