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1905年2月24日-1954年6月7日),原名陈世椿,乳名松善,湖南宜章县栗源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陈光出身农民家庭,幼年曾就读于私塾,后因家贫弃学务农。1926年,陈光参加革命,加入了栗源堡农民协会;次年年底,陈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陈光参加湘南起义,并组建栗源堡赤卫队,后率部加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随军至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1)(2)1929年春,陈光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军江西、福建;在上杭战斗后,他升任红四军一纵队大队长。同年10月,陈光参加进攻广东梅县的战斗,率一个大队阻击国民革命军3个团,掩护全军撤出县城。1930年2月,陈光参与了水南、值夏战斗,并在战斗中冒险救出林彪。之后,陈光历任了红四军1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等职。1933年,陈光担任少共国际师师长,并对部队进行训练,后担任红2师师长,参与保卫广昌等战役。次年10月,陈光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陈光率部担负开路先锋的重任,先后参与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战役。1936年6月,陈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并担任高级干部科科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光任115师343旅旅长,参与指挥平型关大捷,担任主攻任务。之后,陈光又指挥了广阳伏击战,击毙日军近1000人。1939年初,陈光率115师主力推进到山东省,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1944年初,陈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第5支部书记。次年10月,陈光调任东北地区前线,先后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并参加了占领长春市、保卫四平市等战役,还率部队夺回了新站、拉法等地。1947年8月,陈光任松江军区司令员,负责在松江省维持后方治安和组建二线兵团。1949年5月,陈光率部随第四野战军南下,任四野副参谋长。在东北期间,陈光与林彪曾多次发生冲突。次年1月,陈光调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同年7月23日,广东军区参谋长李作鹏奉命以“反党”罪名将陈光软禁,后被转移至武汉继续监禁。1954年6月7日,陈光含冤去世,终年49岁。
1987年,中纪委、中组部、总政治部和军委纪委联合调查了陈光案情。1988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撤销了陈光的“反党”结论,恢复其党籍和名誉。黄克诚评价陈光称:“论军功,陈光在我们大将之上。”聂荣臻晚年发表过对陈光问题的意见说陈光过去有些毛病,但是有战功,他多次负伤,而且在长征途中表现突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5年2月24日,陈光出生在湖南宜章县栗源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陈世椿,乳名松善。父亲陈普和是栗源堡有名的老实人,因不识字,给地主家当长工。母亲李氏,因家中穷困,卖自己的母乳给人喂养孩子。陈普和夫妇生有12个子女,却只有陈光和一个女儿幸存于人世,其余10个儿女先后夭亡。陈光性情刚烈,好打抱不平。1915年在陈光10岁时,父亲将其送入栗源小学读书。由于家中贫困,陈光只读了3年书,在其14岁时被迫弃学,回家务农种田,兼做卖花生之类的小生意。
投身革命
加入农民协会
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陈光的家乡宜章县也成立了农民协会,他加入了农民协会,并担任委员。栗源堡为客家人聚居的村寨,历来就有守寨用的土枪,陈光即用这些土枪组成武装,带领群众向土豪劣绅进行斗争。不久后,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中共湖南临时省委决定动员农军反抗,因寡不敌众,各县的农军先后被许军各个击破,陈光把掌握的枪支藏了起来,准备再次掀起革命斗争。然而陈光被宜章县衙通缉,在团丁前来抓人时,他连夜逃离了家乡,躲在山上藏了半年之久。1927年12月,陈光又回到了栗源堡,经地下党员陈东日、陈俊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地下党成员们暗中积蓄力量,准备起事。
组织赤卫队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由广东进入湖南,首先来到栗源堡。陈光率农民自卫队前往迎接。随后,朱德、陈毅、陈东日、胡少海、陈光等商定智取宜章的方案。在攻取宜章县城的战斗中,陈光带领自卫队为朱德的部队呐喊助威。战后,朱德部队在宜章西南的梅田,给陈光发了20支枪。陈光回栗源堡后,发动群众举行暴动,摧毁了帝国主义开办的经营煤矿的地利公司,捉拿并枪决了与地利公司勾结的万菊显,将地利公司的煤炭充公,收缴了反动武装,焚烧全村的田契,成立了农会,组织了有100余人、七八十支枪的赤卫队。
反击挨户团
不久,许克祥亲率6个团从坪石、栗源堡至岩泉圩。面对许军的进攻,陈光率领栗源堡赤卫队四五十人主动撤出了村堡,钻进山沟与许克祥的军队周旋。随后,陈光派赤卫队员陈茂摸回到栗源堡打探敌兵的情况,然后派人去报告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朱德闻讯立即和陈毅率部前往岩泉圩、坪石进行围歼,宜章2000多农军也前来进行配合。战斗打响后,陈光率领栗源赤卫队跑到渡头河,拆掉了河上的木桥,然后带领着部分工农革命军抄小路赶往长岗岭,刚好堵截住了许克祥的军队,双方交战,许克祥部大部分被歼灭,许克祥本人换上便衣才得以逃脱。随后,许克祥率独立第3师纠集胡凤璋的挨户团进行反扑,两次围攻栗源堡。陈光将全村老弱病残疏散到外乡,率赤卫队转移至栗源堡西北朱武岭。挨户团攻进栗源堡后,将全村家具耕牛全部抢走,将所有房屋烧光。陈光于是带领粟源堡赤卫队开始与敌人周旋,专挑反动衙门的房屋烧。土豪及衙门的房屋接连二三的被陈光烧毁。“清乡委员会”主任只好匆忙请退胡凤璋率领的军部,众劣绅派人说和,陈光才罢手。
私分浮财受处分
1928年3月下旬,陈光带领赤卫队向主力靠拢,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独立第3师,任特务连连长。同年4月,陈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后,独立第3师改编为第29团,陈光任第3连连长。之后,陈光奉命带着3连到县与郴州间的水口山一带打土豪、劫劣绅、筹粮款,缴获了不少粮食、衣物、银元。这时,陈光入党不到半年,在中国工农红军初创的战争环境中,还没接受过党的系统教育,陈光从本位主义出发,听从了副连长的意见,以后3连打土豪的财物,上缴一部分后,一部分在“内部”私分。这件事很快被团长胡少海发现,副团长陈东日也很生气,问题查实后,陈光受到撤销连长之职并开除党籍7天的处分。团党代表李赐凡闻讯后,经过调查,得知陈光是受副连长的蛊惑,认为处分过重,便恢复了他的党籍。鉴于这次教训,陈光要求到教导队学习,提高自己。同年8月,红军冒进湘南时,第29团中大部分湘南农军出身的战士跑回家乡,陈光对其进行劝阻,并对大家说自己要留在红军队伍中。回到井冈山后,陈光任红31团排长、连长。
积功升职
1929年1月,因湘赣两省军阀兵分五路进攻井冈山,为了粉碎敌人重兵的“会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陈光率6连跟随毛泽东率领的主力前进。到了月底,红4军占领了大庚城,因遭追兵袭击,陈光和部队被冲散,与红31团失去联络,只好跟随红28团行动。红28团和红31团会合后,陈光转入了红28团,并担任排长。同年9月,在攻打上杭的战斗后,陈光又升任连长。同年10月,红4军率1、2、3纵队开赴广东东江,帮助东江地区的对敌斗争。打下蕉岭后,红4军又攻占了梅县,但由于冒险冒进,遭到粤军第61师师长蒋光翮3个团的夹击。在激战中,陈光率领1大队在城北担任阻击,掩护大部队撤出梅县县城,被敌人的刺刀刺穿小腿,他负伤继续指挥,直至完成了狙击任务。
1930年2月,陈光参加了歼灭国民党军独立第15旅大部的水南、值夏战斗。在战斗中,林彪和第1纵队指挥所曾一度被国民党军包围。陈光不惧危险,率部奋勇冲杀,终于将指挥所救出,使林彪转危为安。此战,陈光第二次负伤,并与林彪结识。战后,陈光被提升为第1支队副支队长,陈光一边养伤,一边学习文化。同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等部在长汀古城整编,成立红1军团,陈光升任支队长,随后北进。8月1日,在南昌郊区牛行车站鸣枪示威后向湖南转移。8月20日,红1军团主力奔袭湖南浏阳文家市,歼灭湘军1个旅,击毙旅长戴斗垣,俘虏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近2000支。陈光率全营英勇作战,第三次负伤。10月间,红4军攻克吉安后,陈光升任第10师第30团团长。次年5月至9月,陈光率部参加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陈光被授予二级红星奖章。年底,陈光升任第10师师长。
1932年,陈光先后参加漳州战役,南雄、南雄水口战役和建黎泰战役。在激战中,陈光身为师长,带头冲锋陷阵,两次负伤,但他仍然带伤作战。同年10月,陈光调任第11师师长,参加金资战役,在南雄、建宁,又第四、第五次负伤。1933年,陈光伤愈后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一月余,任红22师师长。同年8月,由红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局倡议,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由陈光任师长。9月3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县(今属于都)举行了成立誓师大会。全师由1万多名青年组成,其中团员占70%以上,战士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在训练时,陈光除进行队列训练外,还用梭镖教大家操练举枪、扛枪、劈刺等动作。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在福建沙县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缴获大批武器。这批武器主要装备了少共国际师。又经过一个月的训练,陈光、萧华率少共国际师到东线配合红3、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作战,拿口一战,歼敌1个连。同年11月,陈光和吴高群对调工作,任红2师师长。1934年4月,陈光率部参加了保卫广昌之战,第七次负伤,因伤势不重,仍随队行动。同年9月,在温坊战斗期间,红2师4团1营、3营按照陈光“打近战”的战法作战,夺下温坊村,占领了8个山头和3座堡。此战,红1军团歼敌1个多旅,红2师4团2个营歼敌两营。
参加长征
突破粤汉路封锁线
1934年10月14日,陈光率领红二师从江西于都县川辛店出发,开始长征。长征途中,陈光率领红二师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左翼担任前卫,率先通过国民党军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的宜章县至乐昌段。粤军为了防止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广东,此时正利用铁路、公路等便利条件,调兵前来堵截。中革军委决定兵分三路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三、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为右纵队,红一军团的第1师和红五军团一部掩护红星、红章纵队为中纵队,红一军团率第2师和红九军团为左纵队。中革军委致电红一军团,要求占领乐昌以北的九峰山,以掩护中纵队突破粤汉路封锁线。收到电报后,林彪认为敌人尚未到达乐昌,主张冲过乐昌。而聂荣臻不同意林彪的意见,希望他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执行。双方争执之际,左权参谋长派陈光去侦察。陈光亲自带了几名团的干部和一个连前去侦察。陈光侦察回来报告,乐昌大路已有粤军,正向北开进。陈光和第4团团长耿奉命马上集合队伍抢占九峰山,连夜跑步前进。当中国工农红军冲上九峰山时,国民党军虽然已经占领了山头,第4团很快就把敌人赶下了山。随后,红2师其余部队陆续赶到,立即构筑工事,对国民党军进行阻击,掩护中央纵队突破了粤汉路封锁线。
湘江之战
1934年11月底,红军突破国民党军三道防线后,向潇水与湘江之间进发。此时,蒋介石终于判明红军动向,调来40万重兵布下第四道防线,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之东。为突破封锁,陈光奉命率红2师泅渡潇水,在界首、脚山铺一带阻敌。陈光率红2师长途奔袭潇水,抢占湘南道县,打开一条血路,随后渡过湘江,在广西兴安的界首、脚山铺一带阻击迫剿之敌。同年1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湘江西岸20余里的战场上同国民党军展开恶战,战斗一直打到傍晚5点,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并越过桂黄公路。陈光率第2师和第1师交替掩护,边打边向西撤入越城岭山区。此后,陈光率第2师仍然担负开路先锋的重任。中国工农红军转兵贵州后,为攻占遵义,陈光奉命率红2师4团强渡乌江。乌江对岸敌人借助地利,猛烈射击。红军渡江分队无法靠岸,只能退回。此时,陈光令赵章成炮轰敌阵,仅有的3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一举将敌人击溃
佯攻贵阳
1935年2月下旬,在二占遵义以后,陈光奉命率部和红1师一起侧击向遵义反扑的国民党军吴奇伟纵队的二梯队,在敌人溃逃后进行猛追,一直追到乌江边,迫使吴奇伟置他的后卫于不顾,拆掉浮桥逃命。此役,红军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毙伤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同年3月底,三渡赤水后,毛泽东来到红2师,对陈光、刘亚楼面授机宜,要他们佯攻贵阳,设法把滇军调出来。陈光、刘亚楼命令部队沿途到处张贴“拿下贵阳城,活捉蒋介石”的标语,逼近贵阳时还大张旗鼓地准备攻城的云梯。此时,蒋介石正在贵阳,而中国工农红军这一次杀回马枪,完全出乎他的预料。蒋介石发电报给滇军孙渡,要他立即出发,限于4月1日到达贵阳以西的镇西卫。然而红军并未进攻贵阳,而是掉头西去,进兵云南,在昆明以北虚晃一枪,然后北渡金沙江。
攻占腊子口
在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陈光率红2师于1935年5月下旬来到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由于河水湍急,且后有国民党军追击,陈光临危受命,率红2师4团向泸定桥疾进,于29日到达并夺取泸定桥,攻占泸定城,打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通道。8月,陈光在带少数部队试过草地时,遭藏族武装袭击而负伤,这是他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负伤。红军走出草地后,来到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通道腊子口。腊子河对岸筑有坚固工事,由国民党军两个营凭险扼守。陈光经过侦察,发现可从腊子口左侧峭壁绕至敌后,如果再配合正面进攻,可以取得优势,于是他挑选一些善于攀爬的战士组成穿插分队,出其不意绕到敌后,而后向山下部队发出攀崖成功信号。随即,穿插分队和正面部队同时发起攻击,经过激战,敌受红军两面夹击,迅速被歼。中国工农红军成功夺下腊子口,打开北上通道。
直罗镇战役
1935年9月19日,陈光、萧华率红2师到达哈达铺;红一方面军在此地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改称第1纵队,陈光调任纵队作战科长。同年10月19日,陈光随部队到达长征终点陕北吴起街道。11月初,中央军委决定恢复红一军团建制,陈光任第4师师长。当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发起直罗镇战役。在战斗中,陈光带领四师,在友邻部队配合下,担任主攻任务,一举攻克直罗镇,全歼敌109师,俘虏师长牛元峰以下5000余人。1936年2月20日,陈光率红4师随红一军团东渡黄河,参加东征。同年6月,陈光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任高级干部科科长,同时参加学习。西安事变后,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陈光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代军团长。
抗日战争
平型关战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下辖343、344两个旅,陈光担任343旅旅长。1937年8月25日,陈光率第685团和第686团作为主力,参加平型关战斗。此战,共歼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其中包括标有日军华北地区作战计划及目标的日本军用地图。同年10月,陈光率343旅奉命南下,协同八路军第129师在山西平定县广阳地区伏击日寇,歼敌千余,缴获骡马7百余匹及大量枪支弹药。1937年底,陈光与史瑞楚在山西孝义县上村结婚。
午城、井沟之战
1938年2月底,日军一部占领临汾,直接威胁陕甘宁边区。毛泽东致电要求八路军第115师消灭该敌。同年3月,由于林彪行军路过隰县以北的千客庄时,被阎锡山部队误伤,回延安治疗,八路军总部正式任命陈光代理115师师长。陈光领命指挥343旅在午城、井沟公路两侧,以埋伏、夜战、分割围歼等战术,先打敌重,再围歼其主力,歼日军第二十师团一部1000余人,烧毁汽车79辆。同年9月,日军第一〇八师团再次西犯。陈光在汾离公路的薛公岭、油坊坪、王家池三战三捷,歼日军旅团长以下1200余人
陆房之战
1938年12月、党中央为加强山东方面八路军力量,巩固和发展山东根据地,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于是,陈光率领115师师部和343旅686团,由晋西出发向山东挺进。1939年3月,部队进入鲁西后,经过樊坝等战斗,全歼伪军8百余人,扫除敌伪据点,发动群众,培训地方武装,扩大主力部队。随后,陈光、罗荣桓将第686团第3营等部留在当地,称东进支队第1团,由第686团团长杨勇率领,创建运西抗日根据地;然后,继续东进,渡过运河,并于3月中旬到达泰西地区东平县常庄,同中共鲁西区党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6支队会合,确定了依(泰)山傍(东平)湖建立泰西根据地的方针,随后横扫汶河沿岸日伪军全部据点,歼灭伪军1000余人,控制了泰西大片地区。
日军在山东的最高指挥官尾高龟藏于5月初调动济南、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和宁阳等17个城镇的日伪军,兵分九路,合围泰西,妄图一举消灭在此地的八路军。日军首先“扫荡”东平、汶上等外围地区,从5月9日开始逐步向肥城、宁阳一带推进,紧缩包围圈。陈光同第6支队段君毅等商量后,确定以第6支队为前卫,向西南方向突围,过汶河,去东平、汶上一带。第6支队行动后,陈光率第686团和师部走到半途看到汶河南岸隔数十米就有一处火堆,经过思虑觉得不如在山区安全。于是陈光决定北上,向大峰山转移,结果第6支队突围成功,而第115师主力和机关却遭到日军重兵堵截,不得不退入陆房地区。陈光命令第686团占领陆房西南面的肥猪山、岈山等地,津浦支队和师部特务营占领陆房以东和东北的凤凰山,并嘱咐他们一定要坚持到天黑再突围。于是,部队和机关向西南和东南方向突围,然后到东平县无盐村集结。第二天清晨,日军发起总攻,炮火准备后,日军从四面八方小心翼翼地进入陆房,除得到一些马匹和辎重以外,一无所获。战后,日军承认自己伤亡1200余人,其中包括大佐以下军官50余名,但八路军实际伤亡360人。由于陆房战役中辎重和骡马的损失较大,陈光因此也受到影响。
梁山阻击战
不久,陈光去驻湖西地区的苏鲁豫支队检查工作,7月下旬带了两个连队到运河以西的梁山地区与罗荣桓会合。同年8月1日,陈光趁日军长田大队孤军深入之际,率师直特务营和六八六团三营各两个连,在梁山县独山庄,全歼长田大队,长田敏江被击毙,缴获野战炮2门、九二步兵炮1门、掷弹筒3具、轻重机枪12挺、步枪200余支。梁山战斗后,陈光、罗荣桓转移至东平湖内同“扫荡”之敌周旋,并进行短期休整;不久后,向津浦路东转移。10月下旬,陈光、罗荣桓率少数参谋人员和两个连队到达鲁南抱犊崮山区的大炉,同第115师师部会合。
南下作战
1939年10月28日,陈光、罗荣桓奉命率部南下,发起了郯码战役,攻克水路交通要地码头镇,并一度攻克郯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2月12日,陈光率第686团和苏鲁豫支队的胡炳云、田维扬等部冒雪北上。之后,陈光率部三次攻克白彦,歼灭日伪军800余人,缴枪350余支,挫败了日伪军占领白彦以控制鲁南的企图,为向天宝山区发展,打通与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的联系扫清了障碍。同年4月中旬,日伪军集中8000人的兵力,从邹县、滕县、枣庄、县、费县、临沂等据点及陇海线,分十几路出动,向抱犊崮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陈光指挥主力部队作战,历时一个多月,经历了32次大小战斗,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终于迫使日伪军撤回据点,从而粉碎了这次“扫荡”。
青口战役
1940年9月,第115师在桃峪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总结了第115师进入山东以来,发动群众,同日伪军进行斗争,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验。会议还号召开展“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活动。根据会议要求,陈光领导了部队的军事训练,对部队的射击、刺杀、投弹和土工作业四大技术,制式教练,内务卫生,军容风纪等逐项检查,要求部队严格按照条例、教范和有关规定执行。直到1940年11月底,第115师在山东的部队发展到7个教导旅,4个军分区,主力部队达6万余人。次年3月,第115师师部向滨海区转移,为了巩固和扩大滨海根据地,陈光、罗荣桓决定在发起青口战役,由教2旅和山东纵队第2旅一部配合,向连云港附近的重镇青口及其附近的沿海地区出击。命令下达后,陈光就到教2旅前线指挥所,参与直接指挥。3月19日,开始扫除青口外围据点,经6天激战,连克海头、兴庄等10余个据点,一度攻入青口和下口,解放了从汪到下口之间的临海地区,取得出海口,打通了从海上与华中及胶东的联系,为开展海上贸易打下基础。战役结束后,陈光留在教2旅指导进行战役总结,直到6月才返回师部。
反“扫荡”斗争
1941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组成中共山东分局,陈光分管财经工作。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合组军政委员会,陈光为委员。由于积劳成疾,陈光此时心力交,身体不好,便在莒南县胡子村兵工厂休养。同年11月初,陈光随师部转移到沂蒙山区,并参与了沂蒙反“扫荡”的指挥。留田突围后,为粉碎日伪军烧光、杀光、抢光,摧残和伪化沂蒙根据地的企图,陈光、罗荣桓决定率师指挥所和特务营重返沂蒙区,一边组织群众开展分散游击战,一边寻机打击日伪军。12月初,罗荣桓和朱瑞率1个连与山东纵队领导人联络并协商,陈光、陈士和萧华率师指挥所和特务营向天宝山区转移。至此,为期50余天的沂蒙反“扫荡"结束。
甲子山战役
1942年12月初,陈光返回师部,与罗荣桓决定发起第三次甲子山战役。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第111师副师长孙焕彩占据着甲子山,不仅对滨海区造成威胁,而且阻断了滨海同胶东半岛的联系。12月中旬,陈光亲自到前线指挥,带领参谋人员到达最前沿的哨位观察地形及敌防御设施。探查后,陈光确定由陈士榘指挥万毅部、山东军区第2旅等部从东面,教2旅等部从西面包抄甲子山,切断孙焕彩的后路;教5旅从中间突破,夺取石场,陈光本人则随教5旅第13团行动。战斗打响后,孙焕彩率兵于12月30日乘夜突围北窜,沿途遭八路军多次截击,剩下数百人逃到莒日公路以北。
“七大”落选风波
1943年1月,为配合沂蒙山区反“扫荡”,陈光指挥教2旅发起海陵战役,拔除陇海路以北日伪据点16处;随后又进行郯城战役,攻克郯城并扫除郯城周围据点18处。同年春天,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根本扭转,陈光奉命回延安。到延安后,陈光参加了华北地区座谈会并作了发言。1944年初,陈光到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第5支部书记。1945年4月,陈光作为山东代表团的副团长,在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并被选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参加各项议程的讨论。在选举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时,由各代表团充分酝酿后提出候选人名单,经山东、山西两个代表团提名,陈光也被列入中央候补委员的候选名单之内。但毛泽东认为井冈山的人太多,在候选人中把陈光和李井泉替换为习仲勋和张宗逊。陈光得知后产生了情绪,被部分人得知后,认为陈光企图“抵制党的七大”,进而上书毛泽东,指斥其有“反党行为”。因此,陈光在“七大”选举中中央候补委员落选。毛泽东经过调查,并给陈光写信:表明自己了解了陈光的意见,承认他在山东执行的路线是正确的。
“七大”以后,毛泽东邀请陈光夫妇来家中作客。在谈话中,毛泽东对陈光参加革命以来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他以后的工作也做了不少指示和嘱托。同年5月11日,中央党校一部党小组作出《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指出:“陈光同志自农民出身领导游击战始到现在,已成为我党有数军事人才之一,亦看出他一贯地忠心耿耿,为党为阶级事业虚心学习,联系群众之优良品质。在指挥作战中,机智英勇,曾创造出不少有名战斗范例。”“在抗日战争中,陈光同志率我军八路军第115师转战华北地区,后于三九年进入山东,又创梁山灭敌,陆房突围等有名战斗,使我党我军威名远震,鲁苏局面大开,根据地建立。”
解放战争
积压“电台”事件
1945年10月22日,陈光调任东北。由于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共东北地区局决定在黑山、北镇一带设置第二道防线,由陈光负责指挥。出于战略需要,老战友罗荣桓当即把从山东带来的一部电台和机要人员交给陈光使用。11月下旬,林彪带领前线指挥所从锦州撤到阜新,并给陈光打电报,要陈光把配属他的电台和机要人员调到阜新总部。陈光考虑当时形势紧张,没有电台无法进行联络、指挥,而林彪处已有两部电台,便回电希望不调。林彪又连续来两封电报要调电台,并指责陈光扣压电台妨碍他的指挥。陈光决定顾全大局,便通知机要股长冯学彦和电台队长黄传龙,要他们准备,一两日内带着电台到阜新总部报到。当冯、黄正准备出发时,锦州、沟帮子街道之敌向北镇大举进攻。冯学彦、黄传龙只好随陈光向东转移至吉林盘石一带。由于新驻地同总部渐行渐远,电台没有调成。后来林彪就指责陈光“无理霸占电台,抗命不交”。
东满作战
1946年1月,陈光调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年3月中旬,随着苏军撤退,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集中10个师的兵力由沈阳沿中长路向东、南、北三面扩张。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坚守四平。为保卫北满,中共中央要求东北地区民主联军在苏军撤退后占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战略要地。国民党政府依据中苏条约接管长春后,将冀东原伪满靖安军“铁石部队”姜鹏飞部空运至长春担任守备,连同伪满军警宪特及股匪,守城兵力共2万余人。城内防御设施完备,易守难攻。林彪认为收复长春难度较大,对是否攻打犹豫不决,而陈光已下定决心拿下长春。陈光趁苏军将撤未撤时,在其配合下,亲自进城侦察,摸清了城内地形和“铁石部队”部署。4月14日中午,苏军撤出长春后,陈光指挥所部向“铁石部队”发起猛攻,全歼守军2万余人,占领长春。长春解放的当天,四平保卫战打响,陈光还专程到四平北面的梨树看望林彪,并将缴获的武器送到四平前线。但陈光因电台事件和攻打长春又未经林彪批准,已经和林彪产生了矛盾。同年5月18日,民主联军在坚守四平一个月以后,为摆脱被动,保存实力,在当日深夜主动撤出四平;又于23日、28日先后撤出长春和吉林。国民党军在进到第二松花江南岸时,已成强弩之末。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从6月7日起,在东北地区停战15天的协议。
四平失利,长春弃守后,蒋介石亲到东北部署,命令在停战协议生效前,以其第71军第88师一个团又一个加强营于6日抢占吉林市以东的新站、拉法。陈光建议调集山东第1、第2师进攻新站、拉法。东满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表示同意并发报向总部请示。由于东北停战协议已经达成,林彪对他们的建议未作答复。陈光和梁兴初等人商量后,决定不等上级的答复,立即抓住有利战机,向敌人进攻。陈光赶到前线,组织山东主力一师、二师夜袭拉法,得手后围歼新站的敌军。此战,歼灭新站、拉法的敌军1800余人,夺回了新站、拉法。
愤离6纵
1946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进行整编,山东7师及新四军,3师7旅组建为第6纵队,陈光被任命为6纵队司令员。12月,为准备南下作战,6纵隐蔽开至松花江北陶赖昭一线集结待命。陈光带3位师长到松花江察看结冰情况,并亲率侦察连到江南农安县侦察地形,以便大部队从冰面过江。此时林彪得到国民党军即将进攻哈尔滨的情报,想让6纵撤回原地防敌进攻,并去电征求陈光意见。陈光回电认为,敌正忙于南满战事,无暇北攻,建议仍按原计划行动。林彪不但不考虑陈光意见,反而直接给6纵各师发报,令他们从陶赖昭撤回原地布防,并强调“不要等待纵队的命令"。3个师接电后撤走,而在江南侦察的陈光被蒙在鼓里,孤零零地置于险境,直到3天后纵队司令部通信员通知后才回到纵队。陈光对林彪的做法非常不满,气得大病一场,不久就离开6纵到哈尔滨养病。
解放长春
1947年8月,陈光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警备司令员,负责在松江省维持后方治安和组建二线兵团。次年6月,陈光被任命为第一前指副司令员兼“围长指挥部”司令员,负责对长春的围困。陈光回到前线,工作性质重点是敌工情报工作。陈光摸清了守军兵力情况,搞到了长春地下排水系统的图纸,找到了原总工程师,还派人找回了杨靖宇等烈士的头颅。陈光仅保留四五个独立师的围困部队,尽可能将主力部队投入主攻锦州前线。长春解放后,辽沈战役也胜利结束。随后,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陈光被任命为副参谋长。林彪在会上作了《论团结》的报告,他首先讲了团结是无产阶级战胜敌人的武器,随后结合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精神,讲了反对骄傲自满和加强集体领导的问题。在讲话中,林彪把陈光作为骄傲的典型而予以点名批评。
广州蒙冤
1949年5月,陈光随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抵达武汉。次年1月,陈光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陈光到任后,缺少对城市管理建设的经验,难免发生失误。当时中央明确规定,在港、澳、台做情报工作,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和高度的纪律,结果陈光在掌握政策时,表现得主观、简单和不够审慎,以致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陈光还违反干部政策,从老家宜章县将烈士子弟和知青招到广州,办起了训练班。为此,广东军区主要负责人亲自出面找陈光谈话,劝他认识和改正错误,由于其性格的原因,加之组织上对其错误有些不实和夸大,陈光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后来,在广东军区党委的组织生活会上,大家就其错误继续开展批评,结果陈光又再次发了脾气。鉴于陈光的错误和抵触情绪,广东军区党委做出了组织处理,并报告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林彪。在对陈光的处分决定中,林彪又把当年他当连长时的“贪污事件”“电台事件”“抗命事件"等都补写了上去。林彪在处理陈光时落井下石,陈光知道后,发了很大的情绪。
鉴于陈光的态度不好,中南军区报经中央批准后,决定对陈光采取措施。1950年7月23日,当时任广东军区参谋长的李作鹏以老部下、老战友的身份邀请陈光到荔枝湖公园划船散心。陈光走后,保卫部的干部立即查抄了陈光的住处,缴了陈光的警卫员的枪。陈光一回来,就在他居住的二楼卧室内向他当面宣布撤销其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和广州警备区司令员的职务,将他软禁起来。陈光的警卫人员全部调换,只留了一个老炊事员给他做饭。1950年10月,陈光被转移到武汉继续软禁。之后,陈光被开除党籍,继续被长期非法关押。
含冤离世
1954年6月7日,陈光所住的小楼失火,他被烟熏,窒息而死,终年49岁。1986年,熟悉陈光的10余名老同志联名上书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陈云,请求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的精神,重新审查和处理陈光的案件。1987年,中纪委、中组部、总政治部和军委纪委联合调查了陈光案情。1988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撤销了陈光的“反党”结论,恢复其党籍和名誉。
人物评价
军史专家黄瑶曾说:“陈光是一位很能打仗的将军。”
林彪曾说过:“陈光不死,至少是大将;可授元帅。”他还曾评价陈光指挥作战:接敌时对敌情判断准确,决心正确,战斗打响后意志顽强。
黄克诚曾说过:“论军功,陈光在我们大将之上。”
聂荣臻晚年发表过对陈光问题的意见:“陈光同志过去有些毛病,但有战功;他多次负伤,尤其在长征途中,表现突出。”
萧华上将评价:“陈光对培养这支年轻部队呕心沥血,打下了良好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5月11日,中央党校一部党小组作出《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指出:“陈光同志自农民出身领导游击战始到现在,已成为我党有数军事人才之一,看出他一贯地忠心耿耿,为党为阶级事业虚心学习,联系群众之优良品质。在指挥作战中,机智英勇,曾创造出不少有名战斗范例。”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1989年7月27日,八路军第115师的老同志陈沂、苏静、林月琴、王宗槐在《人民日报》发表《历史不会忘记——怀念陈光同志》一文。
2014年,山东肥城市将原陆房烈士陵园扩建为肥城市烈士陵园,选择陈光逝世60周年纪念日6月7日,为陈光夫妇举行安葬仪式。
轶事典故
陈光献枪
1928年1月初,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由广东省进至宜章县境。中共湘南特委和宜章县委决定配合起义军发动湘南暴动,回击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一天,陈东日带一个圆脸,高额的瘦长个来见陈光,说:“这是起义军的连指导员萧克,来我们这里组织梭镖队,准备响应湘南起义。”陈光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把“马日事变”后他埋藏在娘娘庙后面的12支步枪挖出来,和陈东日、萧克等一起在栗源镇拉起了一支农民武装。此时赤卫队武器很少,多是些大刀梭镖,有十多条步枪很不简单。陈光献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1944年,毛泽东经萧克细说了枪的来源,才得知12支枪是陈光所献,并说:“陈猛子”献出12支枪,是湘南暴动的大功。
“草桥阅兵”
陈光打仗很勇猛,也讲究计谋。1939年3月7日,陈光率686团两个营和115师部向东渡过运河,进入泰西地区。在这里,陈光上演了一场“草桥阅兵”。一天,陈光派出师部骑兵连向汶上县县城方向侦察敌情,在出发前,骑兵连连长被他叫过来了;陈光在骑兵连连长耳边嘱咐了一番,连长笑着点头而去。不一会儿,骑兵连战士全部穿上了日军的黄大衣,骑着缴获的日军大洋马,大摇大摆地出发了。很快,这一大队“皇军”来到了距汶上城西北五里的伪军据点草桥。伪军的哨兵见“皇军”来了,慌忙敬礼。化装成军官的骑兵教练员“叽里呱啦”,说了一通谁也听不懂的“东洋话”,他身边由侦察员扮成的“翻译”立即把“皇军军官”的命令“翻译”给伪军:“联队长来阅兵,快把队伍集合起来。”伪军大队长毕恭毕敬地出来迎接。在伪军集合好队伍后,战士们突然将其包围,把伪军全部缴了械。就这样,陈光略施小计,骑兵连没费一枪一弹,就生俘伪军大队长以下800余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