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原名向俊贤,笔名振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女权主义领袖、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
向警予出生于湖南溆浦县的一个商人家庭。1903年,向警予进入新式小学学习;1912年,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长沙市周南中学学习。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返回家乡创办浦女校。1919年秋,向警予参加“新民学会”,并组织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同年12月,向警予与蔡和森同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5月,向警予和蔡和森结成了革命伴侣,并在法国与周恩来等人共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建党计划,对早期党组织的创立进行了筹备。向警予在留法期间,还参与了进驻里昂大学等学生运动。1921年末向警予启程回国,并于1922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七月,向警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妇女运动决议案》,会后在中共中央局机关负责全国妇女工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担任了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书记。1924至1925年间,向警予在上海等地通过罢工、演讲、声援等多种形式领导妇女运动,并于1924年任中共中央首位妇女部长。1925年10月,向警予受党中央派遣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7年向警予回国后,先后在武汉总工会、中共汉口市委和湖北省委宣传部工作,并主编党报《大江白话报》等刊物。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遭到叛徒的出卖,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抓捕;5月1日,她被押赴汉口余记里空坪刑场就义,年仅33岁。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运动中的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纪念国际妇女节大会上称赞向警予是模范妇女领袖。2009年,向警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9月4日,向警予出生于湖南溆浦县城关西街商会会长之家,原名向俊贤,自幼受留洋的兄长们的影响,她便很喜欢追求新知识、新思想。父亲向瑞龄是一名商人,自幼家境贫寒,他成年之后依靠经商发家,并在“鼎盛昌”做管事经理,晚年曾担任过溆浦县商会会长;母亲邓玉贵娘家家境贫寒,嫁给了向瑞龄,并与其生育了14个孩子,其中只有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向警予是家中第九个孩子,父母便给她取名“九九”。1903年,向警予进入其兄长执教的学堂学习,后又考入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校,并于19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朱剑凡被迫辞职,向警予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与几个同学商议转入到由朱剑凡创办的长沙市周南中学读书,并将其名字改为向警予,取笔名振宇,以示其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向警予在就读期间认识了蔡畅,并通过她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
创办女校
1916年夏,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回到家乡创办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警予学校,并担任校长,以“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重视新思想的传播。同年11月21日溆浦女校开学,开学后入校学生寥寥无几,向警予便一边呈请当局各区送女子入学,一边去乡下劝学。在办学期间,向警予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砍掉读经课,并和教师们根据近代科学发展以及新办的《新青年》的有关文章,编写了补充教材,供教师们讲授或供学生课外阅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向警予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演讲,并组织了反日救国的“十人团”,向群众演讲,宣传爱国救国,开展抵制洋货的斗争。期间,向警予还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广大同胞“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赴法留学
向蔡同盟
1919年秋,向警予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10月,向警予与蔡畅等人组织湖南省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随后她离开长沙市赶赴上海市。同年12月25日,向警予与蔡和森、葛健豪等50人,在上海杨树浦码头乘船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5月,向警予与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尼结婚,并称为“向蔡同盟”。
1920年7月,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会,在会上确定新民学会的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但在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会员分为两派:一派以蔡和森为首,主张旗帜鲜明地成立共产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派主张实行蒲鲁东式革命,以教育为工具,以工会合作社为实行改造的方法。向警予赞同和拥护蔡和森的思想并在会上讲述了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批评了工读主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错误主张。之后,向警予、蔡和森二人的主张,得到了在国内的毛泽东的认同。不久,毛泽东便写信给向警予,希望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勤工俭学运动
1920年冬,蔡和森和向警予计划在法国联络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世界社的会员开联合讨论会,研究成立共产党的计划。之后,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逐渐增多,但绝大部分学生无工可做,无法维持生活和求学,蔡和森、赵世炎等人组织发起了勤工俭学运动。1921年2月28日,聚集在巴黎的400多名勤工俭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包围了中国驻法使馆,向警予带领20多个女同学打头阵,冲进了公使馆,同驻法公使陈第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向警予和十多个代表被提前埋伏在公大使馆的警察抓捕,并将他们囚禁在警察局的拘留所。这次请愿虽未全部达到目的,但仍迫使公使馆同意继续发给失工和候工的勤工俭学生三个月的维持费,答应与勤工俭学生所在的各校校长交涉,暂时容许他们在校学习。
拒款运动
1921年6月,北洋政府财政部派代表团来巴黎向法国政府借款,名为救灾,实际是借外债打内战,并以出卖海关,邮政和滇渝铁路建筑权来担保。不久后,由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人发起了拒款运动。在拒款斗争中,向警予到处奔走呼吁,发动勤工俭学生和华工一起,坚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行径。经过中法各界人民的斗争,终于使这次中法秘密借款被取消了。
进占里昂大学
拒款斗争后,北洋军阀政府和法国当局,便假借勤工俭学名义,协议把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一小部分,开办一所“里昂中法大学”,利用里昂的旧炮台作校址,以招收部分留法学生。开办里昂中法大学的消息传来,向警予与蔡畅熊季光、熊淑彬等新民学会女会员联络其他留法女生、组织“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并于5月30日发出致女界公开信。通过请愿斗争,更加坚定了向警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想法。1921年7月23日至25日,向警予参加工学世界社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讨论留法共产主义组织的问题,会议明确了组织宗旨,通过了行动大纲,也为后来中共旅欧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1921年9月15日,华法教育会停发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维持费。勤工俭学生决定进一步联合起来,开展一场“争回里大"的斗争。由李维汉,向警予等人组织十人团留巴黎,负责联络和争取声援蔡和森、赵世炎、陈毅等人率领先发队由巴黎赴奥林匹克里昂足球俱乐部,进占里大。北洋政府驻法公大使馆勾结法国政府警察当局,将先发队员全部抓捕囚禁。向警予与十人团一起分头寻找援助,设法营救被捕的同志。之后,法国当局以“中国政府对于勤工俭学生无办法,法政府亦无力补助,现已由两国政府商定将全体送回”为借口,将囚禁的勤工俭学生遣送回国;向警予因已怀孕,继续留在法国。
妇女解放
1921年底,向警予启程回国,次年正式办理了入党手续。1922年4月,向警予生下了女儿蔡妮。同年7月16日至23日,向警予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大会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大会结束后,向警予留在中共中央局机关,负责全国妇女工作。1923年春,向警予来到北京,指导了北方妇女运动的开拓;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后,向警予坚持北方区党的机关工作。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召开,会议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担任了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书记。同年7月,向警予在《前锋》杂志上发表《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一文。之后,向警予常驻上海中兴路三曾里的中共中央机关,与驻会的成员以及其他来这里开会的党的领导人商讨党和妇女运动中有关重大问题。9月至12月期间,向警予在《妇女周报》上发表了《酝酿中之女国会的我见》《告丝厂劳苦女同胞》等13篇文章,指导中国妇女运动广泛、深入的发展,并对国际妇女运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1924年初,向警予发动上海市知识妇女到劳动妇女中去工作,领导丝厂女工成立上海丝厂女工协会;她先后在《妇女杂志》《天津妇女日报》《妇女周报》上发表文章,对各地妇女运动进行指导。不久后,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国共合作,向警予到上海执行部工作,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部长助理。同年3月1日,向警予在《妇女杂志》上发表《中等以上女学生的读书问题》一文,文中对妇女运动和女子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了论述。之后,向警予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工作,参与组织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运动委员会,还在《妇女周报》上发表《直隶第二女师学潮在女子教育革新运动上的价值》一文。同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任命向警予为中央妇女部部长。同年6月,向警予领导上海丝厂一万五千多名女工举行了罢工斗争,她发动女权运动同盟会、全国学生总会和闸北市民协会等团体声援女工的斗争。同年9月,向警予又领导了南洋烟厂七千多名工人的大罢工。随后,向警予在《向导周报》上用“振宇"的笔名发表《南洋烟草资本家打破罢工之恶辣手段》的文章。到了11月中旬,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途经上海市,提出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向警予与杨之华等代表执行部妇女部起草公函,并出席欢迎大会,发表意见。同年底,向警予先后发表了《国民会议与妇女》《寒假中女学生应努力的一件大事》《妇女运动与国民运动》三篇文章,着重论述了妇女运动与国民运动的关系。
1925年1月,向警予出席了中共四大。同年2月,上海女界推选向警予,刘清扬、钟复光三人为上海国民会议促成会代表去北京。孙中山逝世后,向警予在上海公共体育场进行演讲,追悼孙中山,并开展政治宣传;之后,向警予又电嘱在京的刘清扬、钟复光发动各地在京的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妇女代表,筹组中国女界联合会。同月22日,上海女界国民大会开幕,向警予担任会议主席,并在会上作了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的报告。4月底,中国女界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同年5月,向警予担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并增选为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在《妇女周报》上发表6篇文章,其中《五一纪念与妇女经济独立》《在中国妇女协会成立会上的演说》二文,论述了妇女经济独立与政治独立的关系,妇女运动与民主运动的关系。向警予指出:妇女“真要达到经济独立的目的,只有把万恶的资本主义推翻”“妇女运动是求妇女的自由平等”“然而中国妇女运动的大半已经包含在民族的自由平等之中了”。
“五”运动前后,向警予集中精力投入这一运动的组织发动和领导工作,曾以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名义起草和印发了《为日人惨杀同胞宣言》和《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两份传单,亲自带领妇女积极分子游行示威,进行募捐和讲演。同年6月1日,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在勤业女师开代表大会,向警予担任主席。在“五卅"运动广大妇女发动起来、提高觉悟的基础上,向警予发起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全国各地“妇女解放协会”会员多达30万人。之后爆发了省港工人大罢工,向警予通过各地妇女解放协会以多种形式予以支援,组织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数千名女工直接参加斗争。
坚持斗争
1925年10月,向警予受党中央派遣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2月至3月,向警予参加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第6次扩大全会,向警予在会上代表上海和全中国女工接受献旗并致答词。会议结束,向警予进入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中文听讲班学习;期间,向警予因与蔡和森性格不合,感情破裂,直至分手。1927年向警予从苏联回国后,先在广州工作,后到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同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向警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大会主席团;她在会上敢于坚持原则,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会后不久,向警予到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她积极撰写宣传提纲及传单,筹办工人夜校,组织党员干训班,并兼任中共中央妇委的工作。与此同时,向警予还参加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群众》周刊的编辑工作,曾亲自到武昌南湖参加军官学校支部会议,动员学员参加平息夏斗寅叛乱的斗争。同年7月,宁汉合流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向警予在湖北省委宣传部工作。
次月,在八七会议召开后,向警予组织湖北各地代表20余人,在一条小船上,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与此同时,向警予还在武汉市会见了卢德铭及辛焕文,韩浚三人,要求他们回去后成立一个指挥部,以原来部队作基础,把两湖武装农民招集拢来,加以训练编为部队,还派给他们6个干部和3000元活动经费,后来这支部队成为秋收起义部队的主力。直至10月,向警予兼任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地下刊物《大江报》主笔,还主编了党内秘密刊物《长江》,运用报纸鼓舞群众,揭露敌人,坚持江城的地下斗争,并设法大力营救被捕的同志。11月,向警予积极参加两湖暴动的准备工作;同月27日,向警予在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她主张建立党的农委,批评内部报告太迟缓的问题,提出党应当建立自己的通讯社,及时搜集国际及国内工农之状况及敌人情形,直接迅速地贡献于各地。
被捕就义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宋若林的出卖,向警予在武汉法租界三德里被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关押至法国巡捕房拘留所里。同年5月1日,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处决向警予,将其押至汉口余记里空坪刑场行刑,年仅33岁;当晚,向警予遗体被运至汉阳古琴台对面的六角亭下安葬。1978年,向警予遗骸移葬于龟山,并建筑了向警予烈士陵园。
人物成就
创办溆浦女校
向警予毕业后,怀抱着“教育救国”和“妇女解放”的理想,创办了男女兼收的溆浦女校。在向警予担任校长的三年里,为了让女孩子上学,可谓竭尽所能,经常为此废寝忘食。她把“自治心、公共心”作为校训,注重实践,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1939年,为了纪念向警予,溆浦女校更名为警予学校。
解放妇女思想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运动中的杰出领袖,早期女权运动的倡导者。1920年,向警予在李大钊先生主办的《少年中国》发表《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提出了女权主义的立场和分析思路,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女权主义的理论体系,她致力男女平等,兴办女学教育救国,深入发动女工,领导妇女运动,主张打破旧的家庭制度,让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出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新思想,并反对裹脚陋习,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解放女权发声。向警予不仅提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目标,还全身心投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她发表《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上海女权运动会应注意的三件事》《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等30余篇文章,分析并指导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向警予注重妇女解放与国民革命相结合,重视劳动妇女与知识妇女二者的关系,主张将妇女解放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使得中国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突破理论表面,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领导妇女运动
向警予在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中,向警予充分认识到,妇女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女界统一战线并加强妇女组织建设。1919年,她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之后,向警予在领导上海市女工早期的罢工斗争中,以上海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运动,开办了30多所女工夜校,培养妇女骨干,并经常在自己主编的《妇女周报》上撰写文章,鼓励女青年学生投入妇女运动。1924年6月,向警予领导闸北丝厂女工举行罢工,率先起来罢工的是云成丝厂和丰水丝厂的女工。同年9月9日,向警予又发动南洋烟厂7000名工人大罢工。在向警予的直接发动下,上海各公团成立了失业救济会,救济被厂方开除的工人,直到这些工人都得到妥善安排,才结束了罢工斗争。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市开展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向警予冒着暴雨,率领女工、女学生在多伦路上举行反帝游行示威。之后,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向警予以联合会主任委员的身份在大会上作报告,提出反对外人惨杀同胞宣言,要求撤退外国武装、释放被捕同胞、收回租界、保障公民自由等12条内容。罢工和罢课发动之后,商界的罢市还在犹豫,于是向警予又带领一批女工、女学生开到上海总商会,与先前包围了总商会的民众汇合,要求总商会立刻下令罢市。总商会会长董立时以需要电告北京执政府为由,百般搪塞和拖延,向警予坚持要求他下令罢市,谈判从下午延至晚上7时,总商会在强大的民众的压力下,才由副会长方椒伯签发了罢市通告。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向警予发动上海市10多万女工投入了罢工斗争;随后,她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的基础上,发动各地建立了统一的新型妇女团体——妇女解放协会。
主编宣传刊物
1927年5月,向警予参加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群众》的编辑工作。同年10月,向警予兼任中共湖北省委地下刊物《大江白话报》主笔,该刊由中共湖北省委创办的党报,是省委唯一对外宣传的地下刊物。1928年2月7日,向警予在《<大江>复活与纪念“二·七"》一文中,阐明刊物《大江报》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并鼓励革命群众“走上光明的大路”。之后,向警予多次撰写文章发表在刊物《大江报》上,来阐述当时的革命形势和任务,对“左”倾错误路线表示怀疑或抵制,揭露了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及帝国主义者的反动本质和卑劣行为。《大江报》还设有《遍地的红党》《遍地的红军》《普遍各县之工农潮》《工农消息》等专栏,反映了各地工农运动开展的情况,使得广大群众认清革命,积极拥护和投身于革命斗争。
人物评价
1939年,毛泽东评价向警予:“要学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1939年7月20日,周恩来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的演讲中称赞向警予是中国妇女的模范。
1981年,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肯定了“向警予是我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向警予同志纪念馆馆长刘蓉华评价向警予:“她倡导教育救国,创办了男女兼收的学校;提倡学生解放思想,弘扬个性。她短暂的一生中笼罩着革命的光环,更以终生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影响着后人。”
人物关系
个人作品
人物轶事
拒嫁司令:一日,一位中年妇女来到向警予家提亲,向警予父亲向瑞龄得知前来提亲的是当地的周则范司令,想到向警予嫁给周司令以后,对其管理的商会也有帮助,便答应了婚事。向警予回家得知了消息后,对这门亲事十分拒绝,认为周司令是旧军阀,求亲的目的只是为了用自己新式女子的身份来装点门面。向警予为拒绝婚事,便独自来到周府找周司令以自己即将出外求学的事情来拒绝这门亲事,谁料周司令以向警予父亲答应了婚事要挟向警予嫁给自己。向警予便对周司令说:“我父亲并不能代表我的意愿,今日我对周司令直言,我向警予将以身许国,终身不嫁。”向警予说完,不顾司令面子,当场拒绝之后,便离开司令府,从此踏上了救国救民之路。
相关作品
戏剧作品
影视作品
后世纪念
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向警予同志纪念馆位于溆浦县警予西路27号,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于1981年7月1日开放。纪念馆由向警予铜像纪念碑广场、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三个部分组成。1984年,胡耀邦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匾额。
向警予铜像纪念碑广场肃立着向警予铜像,于1985年9月建成,塑像高四米,塑像基座为5米高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是陈云亲笔题写的“向警予同志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其余三面镌刻着蔡和森撰写的《向警予同志传》中的内容。
向警予故居是清代五柱穿斗式木结构四合院,故居院内有“故居复原陈列”和“向警予同志手迹展览”,展示了她学生时代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以及她从事革命活动时期撰写的文稿、书信30余件以及其他实物40多件。江泽民同志曾为故居题写“向警予同志故居”匾额。1995年,向警予故居被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次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珍藏着向警予同志学生时代用过的书篮、梳妆盒、针筒、鞋刷,还有她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撰写的文稿、书信手迹等。
参考资料向警予 (1985).豆瓣电影.2023-11-22
向警予 (2021).豆瓣电影.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