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猪属
海猪属(学名:Scotoplanes)是海参纲平足目海猪属动物的通称,是一种海参,截止到2023年,根据生物物种名录(COL)所示,海猪一属中共有5个物种;因其有鼓胀的腿部和丰满的、椭圆形的粉红色身体而得名,由瑞典动物学家约翰·哈尔马·泰尔(Johan Hjalmar Théel)于1882年进行了描述;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深海泥沙层中。
海猪属动物是深海生物,体型小巧,具有多对管足帮助在海底行走。它们还有触须用于移动和感知周围环境,以及用于筛选食物的触手。海猪属动物拥有水管系统,通过水压在深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它们通过肛门呼吸,使用呼吸树从水中获得氧气。以海底的有机化合物为食,包括已死去的生物和植物以及从海洋表面掉落的微小碎片和大型鲸目尸体。它们通常聚集在食物资源丰富的地方。海猪属动物几乎没有天敌,因为它们味道不好,皮肤含有毒素,可保护自己。海猪属动物无法在陆地上展示或被观赏,因为它们的身体在深海以外的低水压环境中会迅速分解,也容易在渔网中受损。因此,它们只能在深海中生存。
海猪属动物可与帝王蟹(Neolithodes diomedeae)建立共生关系,为帝王蟹幼体提供庇护所,降低它们被其他生物捕食的风险。这种共生关系使两者受益,展示了深海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依存的一面。此外,海猪属动物通过挖掘和筛选深海泥沙来获取食物,增加了泥沙中的氧气水平,有助于提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其更适合其他深海生物生存,维持了深海生态系统的平衡。
命名与分类
海猪属动物之所以得名,可能是因为它们有鼓胀的腿部和丰满的、椭圆形的粉红色身体,而且喜欢生活在泥泞的海底。它们首次由瑞典动物学家约翰·哈尔马·泰尔(Johan Hjalmar Théel)于1882年进行了描述,且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截止到2023年,根据生物物种名录(COL)所示,海猪一属中共有5个物种,分别为Scotoplanes clarki、Scotoplanes globosa、Scotoplanes hanseni、Scotoplanes kurilensis、Scotoplanes theeli。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海猪属动物形态较小,体长约为4~15厘米,呈椭圆形,身体呈现左右对称,颜色为粉色近乎透明;它们拥有五到七对特大的管足,这些被称为“行走腿”的附肢可以通过控制水压来膨胀和收缩,从而让海猪在海底移动。这些管足位于它们的腹部、背部以及口部周围,使它们能够在海底悠闲地漫步,寻找食物和探索深海环境。管足在中体最大,在肛门附近最小。海猪头部上的触须也是脚。这些上部突起是修改过的管足,它们就像海猪的“行走腿”一样,可能帮助海猪在海洋中移动,也可能具有感觉功能,帮助海猪探测到美味食物的化学信息。这些特殊的结构让海猪在深海中以独特的方式前进和感知周围环境;嘴巴周围有一圈用来在泥地中筛选和抓住食物的触手。
内部结构
与其他棘皮动物类似,海猪具有水管系统,背部的突起在组织学上与海猪的管足相似,它们之间都包含了中央的大型肌肉水管道,这些管道内的水压力负责维护水管系统的有效性,这个水管系统帮助它们在深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执行各种生活活动。
与其他海参物种一样,海猪也有一个奇特的呼吸系统,它们通过肛门呼吸。海猪通过扩张和收缩身体来通过肛门将水泵送到它们的腔道中,然后通过一种类似于肺的系统,称为呼吸树,从水中提取氧气。
组织学特征
从组织学角度来看,海猪的体壁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表皮、真皮和腔上皮。表皮是外层,由一层简单的柱状上皮构成,表面覆盖着薄而坚韧的角质层。真皮紧随其后,由可变的胶原组织构成,内部包含着管道和神经,这些结构主要沿着体壁的长度纵向排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口周触手周围,体壁出现了许多褶皱和内陷。在真皮中,有一些结晶的、矿化的沉积物,被称为骨片或硬质结构,特别是在口周触手附近。中央部分包含一个大的、充满液体的腔室,也被称为周围腔室。这个腔室内部被单层立方状至扁平状的腔上皮所衬底。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海猪属动物分布广泛,它们生活在世界各个大洋中,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附近的洋区。例如Scotoplanes hanseni主要分布在太平洋附近的洋区,所罗门群岛附近的洋区也有分布,Scotoplanes globosa的分布地区较分散,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洋区均有分布。
栖息环境
海猪属动物通常海洋最深的区域,通常位于深渊的海底,且是黑暗、寒冷的地方,它们的栖息深度可达1000~6000米,生存极为依赖深海的特殊环境。如果将它们从深海带到水面以下1000米的深度之外,它们的身体会遭受极大的变化。在水压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它们的身体会迅速分解,就像果冻一样,这是因为深海中的高水压对它们的身体结构产生了影响。此外,如果它们被不慎捕获到渔网中,也容易因外部压力和物理损伤而分崩离析。因此,该属动物只能在深海中存活,而无法在陆地上进行展示或观赏。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海猪属动物是深海底层的生物,它们主要以沉积在海底的有机物为食。这些有机物通常来自已死去的生物和植物,包括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微小有机碎片,甚至是大型的鲸鱼尸体。海猪属动物有一个特别适应深海环境的口部结构,周围长有觅食触手,它们用这些触手来捕捉、筛选和摄取食物颗粒。
海猪的群体数量会随着食物的减少而减少。但由于它们对新鲜食物的敏感性,当海面上发生风暴时,导致较浅水域动物死亡增加,海底会有更多的动物尸体。当食物掉到海底时,海猪属动物会利用触手来捕捉并将食物送入它们的口中。由于生活在深海中,食物稀缺,海猪属动物会有效地利用每一次海上风暴来获取能量,而掉落到海底的有机物是它们的主要食源之一。
社会行为
海猪属动物有时会发生聚集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主要出现在特定情境下,例如觅食或繁殖等期间。当有大型有机物的尸体,比如海底出现鲸落时,数百只海猪可能会被吸引到这一地点,形成大规模的聚集。这种集结现象在深海中非常常见,因为这些有机物的尸体对于海猪属动物而言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在海猪属动物的集群中,它们通常会朝着同一个方向排列,形成一种有序的结构。这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海猪通常需要面向主要的海流方向。通过朝向水流,它们能够更好地感知腐烂的有机物的气味,找到最佳的觅食地点。这种有序的排列有助于海猪在深海环境中有效地寻找和利用食物资源,展现了它们在群体行为中的协同性。这种行为对于深海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依存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防御行为
该属动物几乎没有天敌,是因为它们的味道不好,不容易引起其他生物的食欲。此外,它们的皮肤含有一种名为海参素的毒素。这种毒素是各种海参物种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化学武器。海猪的皮肤中的这些毒素可以让它们在深海中生活免受捕食者的袭击。毒素可以对潜在的捕食者造成不适甚至中毒,因此其他海洋生物通常会避开它们,使海猪在深海环境中相对安全。
共生关系
该属动物可以与一些寄生生物和共生生物建立关系。例如,它可以为巨大拟滨蟹(Neolithodes diomedeae)的幼体提供庇护所。这对帝王蟹来说非常有利,因为它们可以减少在这个庇护所下被其他海洋生物捕食的风险。这种关系中,海猪为帝王蟹提供了一种避难所,而帝王蟹则在海猪周围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这对两者都有好处,体现了深海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合作的一面。
生长繁殖
海猪也是雌雄异体的,这意味着它们同时拥有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但不会自我受精。它们只有一个生殖腺,用于生殖。在繁殖过程中,它们会释放卵子和精子,这一过程通常在水中进行,即外部受精。
这些卵子和精子会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有些物种表现出卵胎生的特征,即将受精卵留在母体内部发育,直到孵化为幼体。这种生殖方式提供了额外的保护,减少了幼体在早期生活阶段的风险。
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幼体经历了多个发育阶段。首先,受精卵会发育成为浮游幼虫,这个阶段被称为短腕幼虫。然后,短腕幼虫会再次变态,变成桶状的幼虫,被称为海参形幼虫。最终,这些幼虫会再次变态,成为具有成熟外貌和特征的成年海参。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该属动物的存在对深海泥沙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其中之一是它们可以增加该区域的氧气水平。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海猪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以泥沙中的有机物质为食,包括腐烂的植物和动物残骸。通过挖掘和筛选泥沙以获取食物,海猪促进了泥沙的通气,从而增加了氧气的含量。这对其他深海生物来说是好消息,因为更高的氧气水平可以让这个栖息地更适合生存。所以,海猪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娱乐价值
该属动物的形象也被应用于玩偶中,在日本,通常作为日本糖果的附赠物品,为消费者提供一些额外的娱乐价值。
参考资料
1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Sea Pigs.treehugger.2023-11-14
Scotoplanes Théel, 1882.ITIS.2023-11-14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ossicles evolution of deep-sea Elasipodida.researchgate.2024-09-14
El cerdo de mar. Uno de los animales marinos mas raros del mundo.nauticalnewstoday.2023-11-14
Scotoplanes Théel, 1882.COL.2023-12-07
Meet the sea pig.montereybayaquarium.2023-11-14
Scotoplanes hanseni Gebruk, 1983.GBIF.2023-12-07
Scotoplanes globosa (Théel, 1879).GBIF.2023-12-07
Sea pig.mbari.2023-11-14
Scotoplanes globosa.sealifebase.2023-11-14
Sea pigs.echinoblog.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