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战

马里亚纳海战(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又名菲律宾海海战,是指1944年6月19日至6月20日发生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域的美日之间的海上战役。这场战斗是美国和日本海军之间五次重大“航母对航母”交战中的最后一场,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母对战。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后,美国军队逐渐在海域取得战略主动权。由于的战略地位,美军将其作为接下来的攻击目标,以进一步打击本土。1944年6月15日,美军登陆塞班岛之后决定在登陆场附近海域迎战日本舰队。19日早上8时30分开始,日本战机先后四次对美军发起攻击,双方激烈对战,日方损失惨重。日战机忙于出击之际,航空母舰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大凤号航空母舰翔鹤号先后被鱼雷命中沉没,只有少数人幸存。20日18时30分,美机发现日方指挥小泽治三郎的舰队。在美国飞机的进攻下,日本多艘航母中弹,另外两艘油轮也被重创沉没。同时日本舰队还损失多架飞机。19时45分,美机返回航母时发生冲撞掉进海里,导致美国军队坠毁飞机80架、丧生飞行员49名。20时46分日军舰队向冲绳中城湾退去。至此,马里亚纳海战以日军的惨败告终。日本损失了3艘航空母舰、2艘舰队油船和300多架航母飞机,4艘航空母舰和1艘战列舰严重受损。相比之下,美方仅有4舰受伤,损失飞机106架。马里亚纳海战失败后,日本海军的实力遭严重削弱。1944年7月18日,日本宣布塞班岛失守。同天,首相宣布辞职。同年7月至8月10日,美方陆续占领塞班岛、天宁岛,取得关岛的控制权。马里亚纳海战和的胜利,使得美方完全掌握了制海权制空权,打破了日本人的“太平洋防波堤”。

学者何国治认为美国军队在马里亚纳海战取得了毫无疑问的胜利。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舰载机群,处于被动状态的第58特混部队凭借完善的防空体系,以及训练有素的人员和性能优良的战机,成功瓦解机动部队多次空袭,并歼灭日军三个航母航空队的大部。此外,美军潜艇部队更是屡建奇功,利用日军反潜的漏洞一举击沉日军两艘舰队航母。日军机动部队由于物质、人员优势,搭乘人员整体训练不足,因此损失大批舰载机、搭乘员以及数艘航母,且未能给予美军更大的损失。

战争背景

地理位置

马里亚纳群岛位于12°至21°N,144°至146°E,地处太平洋中部偏东的位置。它东临马里亚纳海沟,西接广阔的海域,北邻硫磺岛小笠原群岛,南至加罗林群岛

马里亚纳群岛是美国军队从中太平洋反攻菲律宾以及进攻日本本土的水路要道,被日本视为“太平洋防波堤”,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岛屿不仅是日本大本营“绝对国防圈”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构成了保护日本本土南部的重要屏障。

国际形势

1944年6月,轴心国阵营已是岌岌可危,盟军和苏联红军分别发起新的攻势。西线战场的盟军于6月6日发动“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在法国诺曼底(Normandy)实施登陆,正式宣告开始西线大反攻。与此同时,东线的苏联红军早已准备就绪,即将在白俄罗斯展开新一轮总攻。

日本方面

在轴心国同盟德国深陷东西两线的战争泥潭之际,日本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继续点燃战火。虽然日本正以中国湖南为起点向印缅边境突进,但在太平洋方面已经陷入艰难境地。1944年6月,在美国军队登陆塞班岛后,日本联合舰队意识到美军战略大反攻已经直指其“绝对国防圈”,于是紧急调动由第1机动舰队组成的机动部队,准备歼灭执行塞班岛作战的美军舰队。

美国方面

在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后,美军逐渐在太平洋海域取得战略主动权。由于马里亚纳群岛的战略地位,美军将其作为接下来的攻击目标,并制定了“征粮者战役”计划,即占领关岛和塞班岛作为海军和空军基地,以进一步打击日本本土。1944年6月15日,美军在塞班岛实施登陆作战,对南马里亚纳群岛进行战略进攻。

双方实力

日本

美国

战争经过

战斗前夕

1944年6月15日,美国军队根据“征粮者战役”计划,由美国海军中将特纳(Turner)指挥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二、第四师迅速向塞班岛推进。经过一天的激战,2万名美军成功登陆。特纳建议于18日攻占关岛,但是美军潜艇连续发来紧急敌情电报:在菲律宾的圣贝纳迪诺海峡发现大量的日本舰队,其中15艘大型日舰正向东方快速航行。为防止日本舰队绕到美军侧后方,直接冲向塞班登陆场,最高指挥官斯普鲁恩斯(Spruance)决定在登陆场附近的海域布阵,准备迎战日本人。按照斯普鲁恩斯的命令,中将米切尔(Mitchell)率领第58特混舰队进入塞班岛西部海域,舰队由15艘航空母舰、7艘战列舰、21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以及956架舰载机组成。舰队被分为5个突击群,彼此之间相距12海里,所有舰艇与风向成90度角摆开阵势,在马里亚纳群岛西部海域等待行动。

日方指挥官中将小泽治三郎手下的第1机动舰队与美国军队相比,兵力不如对方。他的计划是充分利用日本战略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战斗距离优势,先让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岸基飞机进行攻击,破坏1/3的美国航母舰队,然后再派出舰载机轮番轰炸,空袭后立即返回岛上各机场补给。与此同时,整个日本舰队则在美舰有效打击范围外进行作战。然而,美军已抢先摧毁了马里亚纳群岛上绝大部分的航空力量,驻守在岛上的斋藤中将没有如实向小泽通报情况。6月19日凌晨3点,小泽到达预定的进攻海域,迅速完成决战的准备工作,300多架飞机整装待发。

决战

1944年6月19日7时34分,小泽派出的三架侦察机相继在海雾中发现美国舰队。随即传来情报:“在塞班岛以西约60海里,方位264度,发现5艘大型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舰艇。”另一份情报显示:“在关岛以西约80海里处,发现美国军队3艘大型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舰只。”此时,美舰与日本前卫队相距约300海里,与小泽主力舰队相距约400海里。

先头攻击

6月19日早上8时30分,69架日本战机从前卫部队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向美国海军舰队发动进行第一波进攻。半小时后,小泽亲自指挥的3艘大型航空母舰上的128架飞机迅速进入战斗。10时-11时,第2航空战队的47架日机以及“準鹰”“飞鹰”等4艘航空母舰上的82架日本战机再次出动,准备对美国舰队进行空中打击。

然而,19日上午10时,第一波的日本战机飞至距离美国舰队150海里时便被美国军队发现。由于浓云遮挡,没有装载雷达的日本飞机无法确定攻击目标的准确位置。所以当美方指挥官马克·米切尔下令出击,300多架美国舰载机紧急起飞,冲向69架日本战机时,日飞行员仓促应战。双方战机在天空中激烈对战,美国护卫舰上则高射炮齐射,形成火力网。空中充斥着爆炸碎片和炮火的黑烟,日本飞机纷纷被击落。未被击落的日本战机,则都冲向美国航空母舰。激战一直持续到10时57分,日本战机溃败,损失42架。而美国方面仅有1艘战列舰受到轰炸伤害。30分钟后,规模更大的第二波日本战机再次出现在云层之间。美国飞行员驾驶战机冲进日本战机群,展开猛烈地炮火攻击。战斗异常激烈,15架日本飞机被同时击中并起火燃烧,残骸坠入大海。但仍有20多架日本飞机突破美国飞行员的封锁,向美航空母舰“黄蜂”号和邦克山号航空母舰发起进攻。第二波攻击结束时,日本飞机仅幸存31架。

激烈战斗

激烈交战中,美方通信人员成功破译了小泽发出的战斗指令,日战机的空中攻击计划完全被美国人掌握。当小泽再次发动第三和第四波攻击时,日本飞机未能发现目标区域内的美国军队舰队。最终,49架日本飞机飞抵关岛,准备在接近该岛海面时投掷炸弹后降落。但这一行动被美军雷达发现,美机迅速赶到日机上空,成功击落30架,还攻击了刚刚着陆的19架日本飞机。当日机正忙于出击之际,小泽所在的航空母舰也受到严重打击。大凤号航空母舰美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燃料舱,发生爆炸,2150名舰员中只有500人获救。小泽辗转至瑞鹤号航空母舰上,继续指挥战斗。而“大凤”号被击中后不到2小时,翔鹤号航母也被鱼雷击中,舱内发生大爆炸,全舰1263名官兵,只有少数人幸存。19日15时01分,“翔鹤”号葬身马里亚纳海,半小时后,大凤号航空母舰也在塞班岛以西海面沉没。这场大规模冲突,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在这次战斗中,日本舰载机被击落200余架,同时损失两艘航母。相比之下,美国军队仅损失20多架舰载机。

最后较量

鉴于日方舰队损失惨重,前卫司令栗田建议小泽迅速撤退。然而小泽不同意,坚持要在20日补充燃料,于21日再次开战。当美国侦察机在20日16时05分发现正在加油的日本舰队时,米切尔决定立即出击。30分钟后,216架美军战机起飞,向日本舰队进攻。18时30分,美机找到小泽的舰队。此时,日本舰队还剩下7艘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和28艘驱逐舰。战机已所剩无几,小泽只能临时拼凑了75架飞机准备迎战。首批飞往日本舰队上空的美国飞机选择将攻击目标集中在日本航母上,迎着日方密集的炮火发动进攻。一架鱼雷轰炸机成功命中日本的“飞鹰”号航母,对舵机造成致命破坏,再加上空中炸弹的联合攻击,不久后该航母就沉入海底。航母“干代田”号也被直接击中,舰身遭到严重损坏。与此同时,瑞鹤号航空母舰、“隼鹰”号航母也在美国飞机的凶猛进攻下多次中弹,另外两艘油轮也遭受重创沉没。激战中,日本舰队多架飞机被击落。19时45分,美国飞机在黑暗中返回航母。为了让舰载机准确降落,米切尔紧急下令解除灯火管制。但由于多数美机燃油耗尽,急于降落,结果发生了一连串的冲撞事故,许多飞机掉进海里。22时,所有美国战机成功降落。这一夜间返航使得美国军队80架飞机坠毁、49名飞行员丧生,损失是刚刚结束那场空战的4倍。美国海军舰队在紧急救援上耗费大量时间,无法再对日本舰队发起攻击。而小泽也在20时46分接到撤退命令,于是带领舰队朝冲绳县的中城湾退去。

战争结果

马里亚纳海战以日军的惨败告终。损失了“”“翔鹤”等3艘,还有2艘舰队油船和300多架航母飞机,3个航空队也受到相当大的打击。4艘航空母舰和1艘严重受损,还有一些军舰丧失战斗力。相比之下,美方仅有4舰受伤,损失飞机106架。

战争影响

日本方面

战后,日本海军采取整顿人员、补充飞机和人员等措施,试图恢复第1机动舰队的战斗力。然而美国军队在军备、技术和战斗人员素质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再加上战局对日本越发不利,机动部队未能完全恢复战斗力。此次战役后,塞班岛上的日军被迫退守,同时进行抵抗。1944年7月7日,塞班岛上的日军溃败。1944年7月18日,日本公开宣布塞班岛失守。同天,首相东条英机宣布辞职,他所主导的内阁垮台。四天后,陆军大将小矶国昭杉山元以及海军大将米内光政组成新内阁。

美国方面

在1944年7月的塞班岛之战中由于日方的抵抗,美国遭受不小的损失。60000多名登陆美国军队中,死亡3000多人,受伤13000多人。日本守军死亡近4000人,1780人被美军俘虏。8月1日-10日,美军占领天宁岛,取得关岛的控制权。马里亚纳海战和塞班岛的胜利,使得美方完全掌握了马里亚纳群岛制海权制空权,打破了日本人的“太平洋防波堤”,摧毁了日方“绝对国防圈”的关键环节。此外,美军通过攻占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以及比亚克岛,获得进攻菲律宾冲绳县的重要跳板。同时美军还占领了南部马里亚纳群岛的关键地区,并将其发展为B-29轰炸机重要基地。

历史评价

学者何国治:毫无疑问,美国军队在菲律宾海战(马里亚纳海战)取得了胜利。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舰载机群,处于被动状态的第58特混部队凭借完善的防空体系,以及训练有素的人员和性能优良的战机,成功瓦解机动部队多次空袭,并歼灭日军三个航母航空队的大部。此外,美军潜艇部队更是屡建奇功,利用日军反潜的漏洞一举击沉日军两艘舰队航母。日军机动部队由于物质、人员优势,搭乘员整体训练不足,因此损失大批舰载机、搭乘人员以及数艘航母,且未能给予美军更大的损失。

相关轶事

此次战斗无论是舰载机数量、质量还是飞行员的素质,日军较美国军队都相差一大截。小泽部队损失了300多架战机,日本舰队的翔鹤号大凤号航空母舰也被击沉。相比之下美方损失微乎其微。因此美国人后来戏称这场空战为“马里亚纳群岛的大规模火鸡射击赛(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American Memorial.2023-11-10

盘点:历史上最著名的十次航母战斗(8).中国新闻网.2023-11-10

马里亚纳海空战.豆瓣读书.2023-11-08

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豆瓣读书.2023-11-08

尼米兹全传.豆瓣读书.2023-11-08

二战全史 The World At War (1973).豆瓣电影.2023-10-31

二战通史 World War 2: The Complete History (2000).豆瓣电影.2023-10-31

太平洋战争 The Pacific (2010).豆瓣电影.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