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民(生卒年不详),字偓[wò],又字梦得,恩州清河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北宋元丰年间官员,苏轼好友。
赵顼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张怀民被贬黄州府(今黄冈市),借住承天寺。当时,苏轼也被贬黄州,两人是好友,时常往来。同年十月十二日(农历)夜,苏轼夜访张怀民,写下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其中记录了两人都是被贬之身,深夜无眠,携手散步,互相引为知己的事迹。后来张怀民在当地安置下来,于元丰六年(1083年)11月在自己房屋的西南方向修一座亭子,苏轼将它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一词赠予张怀民,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写了一篇散文《黄州快哉亭记》,以记载此事。此外,张怀民曾赠墨两枚给苏轼,苏轼写下《书怀民所遗墨》一文来记载此事。同年十二月,朝廷下诏解除张怀民的贬谪[zhé],将他召回京城开封市重新为官,好友苏轼为他践行,写了一首词《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赠予他。此后,史籍中再无与张怀民相关的记载。
作为苏轼、苏辙兄弟的好友,苏轼认为自己和张怀民都是闲散之人,不以仕途沉浮为意;苏辙认为张怀民以山水自愉,赞赏他是品格过人的豁达之士。
人物生平
赵顼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张怀民被贬黄州府(今黄冈市)。贬官需要自己安置房屋,因此初来乍到的张怀民只能暂时借住在承天寺内。十月十二日的夜里,同样被贬谪到黄州的苏轼见到月色很好起了游兴,于是到承天寺寻访张怀民,并写下一篇优美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记录此事。文中描绘了月夜景色的清幽和苏轼当时被贬的真实心态,同时苏轼也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和张怀民同病相怜的境况,有将张怀民引为知己之意。
不久后,张怀民在当地安置了自己的房屋,又在房屋的西南方向修了一座亭子。亭子距离长江不远,可以纵观长江奔腾不息、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色,令人精神畅快,因此苏轼将亭子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一词赠予张怀民。苏轼的弟弟苏辙听闻此事,也写了一篇散文《黄州快哉亭记》相赠,表达了自己对张怀民豁达自得的赞赏之情。
此后,张怀民与苏轼相交甚欢。张怀民曾赠送给苏轼两枚好墨,苏轼写下文章《书怀民所遗墨》表示称赞和感谢。同年十二月,朝廷下诏解除张怀民的贬谪。离别之前,苏轼特意到张怀民家中为他践行,并写了一首词《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赠送给他,希望他回京后受到朝廷重用,不要忘记自己这个老朋友。此后,史籍记载中再无与张怀民相关的事迹,其生平经历不可考。
人物评价
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自己和张怀民都是闲散之人,不以仕途沉浮为意。
北宋文学家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评论:“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意为称赞张怀民寄情山水,品格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