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软膏(Salicylic Acid Ointment)主要作用于痤疮、银屑病、皮肤浅部真菌病、脂溢性皮炎、寻常疣、鸡眼、胼胝(老茧)及局部角质增生治疗。
该药物不良反为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果大面积使用后被吸收,可能引发水杨酸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神志模糊、精神混乱、呼吸急促、持续性耳鸣、剧烈或持续头痛、刺痛。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部位黏膜。使用高浓度、具有腐蚀作用的制剂时需要注意对周围正常皮肤的保护。
水杨酸软膏为黄色软膏,制剂规格有:2%、2.5%、5%、10%、15%、25%、60%。水杨酸软膏浓度不同药理学作用各异,1%~3%具角质促成和止痒作用,5%~10%具角质溶解作用,该药尚有助于其他药物在皮肤的渗透,并能抑制细菌生长。25%~60%具有腐蚀作用。在2001年5月被中国公布为非处方药。水杨酸软膏已纳入医保,为医保甲类。
医学用途
适应证
适用于普通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皮肤浅部真菌病、寻常疣、鸡眼、胼胝(老茧)及局部角质增生。
用法与用量
角质促成和止痒
以1%~3%软膏,每日外涂1~2次
角质溶解
以5%~10%软膏,每日外涂1~2次。
腐蚀作用
以25%~60%软膏外用。
以15%软膏外涂。
制剂与规格
药理机制
浓度不同药理作用各异,1%~3%具角质促成和止痒作用,5%~10%具角质溶解作用,能将角质层中细胞间粘合质溶解,从而使角质松开而脱落,由此亦可产生抗真菌效能。该药尚有助于其他药物在皮肤的渗透,并能抑制细菌生长。25%~60%具有腐蚀作用。
药代动力学
尚不明确。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
禁忌
注意事项
历史
在中外古籍中早有关于柳树和水杨树治疗疾病的记载,这些植物可以起到溶解或软化角质的作用。1823年,人们从柳树皮中提取出了水杨酸结晶,而1840年则从绣线菊茶花和葡萄酒中分离出了水杨酸。到1853年开始使用酚为原料成功制得水杨酸。随后,H.Kalhe还通过以碳酸为起始材料完成了工业化合成法。直到1874年,R.Schmitt才开发出了工业化制造水杨酸的方法。中国于1962年开始了水杨酸的生产。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药典中都有对水杨酸的收录。
2001年5月,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公布出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包括1557个药品制剂,其中:化学药品制剂205个(甲类非处方药136个,乙类非处方药69个),中成药制剂1352个(甲类非处方药991个,乙类非处方药361个)。水杨酸软膏2%、5%包含在内。
使用情况
2007年,中国海南凯健制药有限公司申请仿制类型水杨酸软膏被批准。
2019年,中国上海小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杨酸软膏2%、5%规格被批准上市。
2020年,中国北京京丰制药(山东)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杨酸软膏2%规格被批准上市。
化学信息
专利
2019年,新沂市港发商贸有限公司,获得一种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水杨酸软膏专利。专利号为:CN110420169A。
参考资料
国家医疗保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2023-10-04
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10-04
水杨酸软膏.药智数据.2023-10-04
水杨酸软膏所有生产厂商.药智数据.2023-10-04
专利详情.爱企查.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