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舒
王仲舒(762年-823年),字弘中,唐朝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唐朝文学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文学发展的贡献而闻名。王仲舒年轻时孤贫,却以孝顺母亲而受到赞誉。他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擅长诗歌和散文创作,但未曾参加乡试。他在江南地区居住期间,与多位著名学者交往,如杨顼、梁聿等人。他的作品广受好评,尤其以《滕王阁序》和《钟陵送别》为代表。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王仲舒出生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背景的家庭,家族成员曾在多个朝代担任重要职务。他的父亲是王玄暕,曾任职于御史台,最终升至尚书郎。王仲舒的母亲是景肃,她曾担任三个郡的知府,最后成为傅凉王。王仲舒是家中四个儿子之一,他的哥哥王政曾任襄邓州防御使和鄂州市采访使,被追赠为吏部尚书。王仲舒本人则是王政的弟弟和王和的儿子。
政治生涯
王仲舒的政治生涯始于李适贞元十年(794年),当时他通过考试获得乙等成绩,被授予右拾遗一职。他曾与阳城县共同上书反对裴延龄出任度支,因此遭到贬谪,先后担任右补阙、礼部考功员外郎等职。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他受到了皇帝的认可。然而,由于与杨凭的关系密切,他在一次政治斗争中遭受牵连,被贬为峡州刺史。此后,他又经历了多次职位变动,包括担任苏州市刺史和婺州刺史等。
文学贡献
王仲舒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文风和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上。他的文思平和典雅,所拟诰书常常被人传抄。他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文学活动,尤其是在南昌市时期,他邀请了当时的宜春市刺史韩愈前来交流,这对南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世纪念
王仲舒逝世后,朝廷对他进行了追封,赠予左散骑常侍的称号,并赐谥号为“成”。他的事迹也被记录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以及相关的墓志铭中。这些文献不仅详细描述了他的生平和事迹,而且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资料
王仲舒.古诗文网.2024-08-14
旧唐书文苑王仲舒,字弘中,太原人。.个人图书馆.2024-08-14
新唐书王仲舒,字弘中,并州祁人。少客江南,与梁肃、杨凭游,有文称。.个人图书馆.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