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鲨属(英文名:catshark genus;学名:Scyliorhinus),科学分类为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猫鲨亚目猫鲨科,是猫鲨科中的一个属。其所属的猫鲨科是鲨鱼种类最为多样的一科,依据大多数现代研究,截至2025年1月,猫鲨属拥有十余个有效命名物种,分别为贝斯纳德猫鲨(Scyliorhinus besnardi)、博氏猫鲨(Scyliorhinus boa)、小斑猫鲨(Scyliorhinus canicula)、南非猫鲨(Scyliorhinus capensis)、太平洋猫鲨(Scyliorhinus cervigoni)、加氏猫鲨(Scyliorhinus garmani)、哈氏猫鲨(Scyliorhinus haeckelii)、西美猫鲨(Scyliorhinus hesperius)、米氏猫鲨(Scyliorhinus meadi)、饰纹猫鲨(Scyliorhinus retifer)、大斑猫鲨(Scyliorhinus stellaris),虎纹猫鲨(Scyliorhinus torazame)和托氏猫鲨(Scyliorhinus torrei)。其中,在中国仅有一种即虎纹猫鲨,分布于黄海、东海沿岸。
猫鲨属的属名 “Scyliorhinus” 来自希腊语,“skylla” 意为一种鲨鱼,“rhinos” 则意为鼻子,由居维叶·德·布莱因维尔(Blainville)在1816年命名。猫鲨属物种在形态、分布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由于长期以来分类学的不断调整,以及对许多物种的描述不准确,导致其标本易被误认。猫鲨属的化石自晚白垩世至上新世。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猫鲨属上颌口偶无唇褶,下颌具唇褶。第1背鳍起点后于腹鳍起点。猫鲨属通常体型相对较小,具有软骨骨骼,但具体的形态特征因不同物种而有所差异。猫鲨属栖息在较深的海区,为卵生动物,其卵在体内受精,在体外发育。雌性一次产卵约20枚,大约9个月后,幼仔就会从卵中破壳而出。猫鲨属主要以小鱼与无脊椎动物为食。
猫鲨属在多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渔业经济方面,部分物种是海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比如大西洋东北部的小斑猫鲨,经优化鱼皮胶原蛋白提取流程后,其胶原蛋白在生物医药、化妆品、组织工程等领域有很大经济价值;在宠物经济领域,部分品种如网纹猫鲨,因其体型小巧、花纹独特且能生物荧光,成为“宠物鲨”;在科研方面,猫鲨属中的小斑猫鲨常被当作 “实验鼠”,助力科学家研究动物体内激素、血液、器官等系统运作机理;在食用和药用领域,猫鲨属也占据一席之地。截至2025年1月,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猫鲨属中的大斑猫鲨被评级为易危(VU, 渐危种)、南非猫鲨(Scyliorhinus capensis)则被评级为近危(NT, Near Threatened);猫鲨属中其他物种的濒危评级则多为无危(LC, Least Concern)和数据缺乏(DD, 数据 Deficient)。
命名与分类
猫鲨属(Scyliorhinus)是猫鲨科(Scyliorhinidae)中的一个属,由居维叶·德·布莱因维尔(Blainville)在1816年命名。其属名 “Scyliorhinus” 来自希腊语,“skylla” 意为一种鲨鱼,“rhinos” 则意为鼻子。截至2025年1月,在ITIS收录的其有效生种信息如下:
形态特征
猫鲨属上颌口偶无唇褶,下颌具唇褶。第1背鳍起点后于腹鳍起点。大多数是小型鲨鱼。猫鲨属通常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形态特征:体型相对较小,具有软骨骨骼。具体的形态特征因不同物种而有所差异。但它们通常都是小型的夜行性猫鲨,体色呈浅沙色,带有颜色较深的鞍状斑和斑块,其鳍呈小的叶状,位置靠后,更接近不对称的尾鳍 。
分布范围
化石自晚白垩世至上新世。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生种因不同、分布区域也不同,如小斑猫鲨分布在挪威和不列颠群岛海岸外的大陆架及最上层大陆坡,南至塞内加尔,以及地中海海域,分布范围介于北纬63°至北纬12°之间;大斑点纹斑竹鲨分布于大西洋东北部;网纹猫鲨分布在大西洋西北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虎纹猫鲨常见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沿海,可能也出现在菲律宾沿海。
栖息与繁殖
猫鲨属栖息在较深的海区,如猫鲨属中的虎纹猫鲨为冷温性鱼类,栖息于近海底层。其卵在体内受精,受精卵被卵壳腺分泌的角质卵壳包裹,卵壳具四角(因为角质膜呈四角形),角上有卷曲长丝䰶(丝状突起或曳钩),产出体外后用以缠绕在海藻上进行发育。雌性一次产卵约20枚,大约9个月后,幼仔就会从卵中破壳而出。
生活习性
主要以小鱼与无脊椎动物为食。其生种因不同、生活习性也会有差异,如猫鲨属中的雄性和雌性小斑猫鲨其进食习性并无显著差异。小斑猫鲨幼体进食时,会将猎物固定在靠近尾部的盾鳞上,然后通过快速摆动头部和下颚,撕下一口大小的肉块,这种行为被称为 “刮鳞进食”。小斑猫鲨是首个被记录利用盾鳞辅助进食的物种;如猫鲨属中的大斑猫鲨,其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会藏身于岩石的小洞穴中,夜晚则游向较深水域觅食。有时两条鲨鱼会挤在同一个洞穴里,而且在同一区域会有好几条鲨鱼各自寻找藏身之处。在圈养环境中,这些鲨鱼喜欢群居,往往成群休息,不过组成某个特定群体的个体经常变动。
代表物种
小斑猫鲨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Scyliorhinus canicula
英文名:Small-巴布亚硝水母 catshark, Sandy dogfish, Lesser-spotted dogfish, Roughhound, Morgay
小斑点纹斑竹鲨也被称作沙狗鲨、小斑狗鲨、糙鲨或莫尔盖鲨,是猫鲨科的一种猫鲨。它分布在挪威和不列颠群岛海岸外的大陆架及最上层大陆坡,南至塞内加尔,以及地中海海域,分布范围介于北纬63°至北纬12°之间。其体长可达1米,体重可超过2千克。它主要栖息在从数米深至400米深的沙地、砾石地或泥质海底。小斑猫鲨是东北地区大西洋和地中海数量最为丰富的板鳃亚纲鱼类之一。在大多数地区,其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大斑猫鲨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Scyliorhinus stellaris
英文名:Nursehound, Large-spotted dogfish, Greater spotted dogfish, Bull huss
大斑点纹斑竹鲨又称大斑条纹斑竹鲨、大斑点狗鲨或公牛真鲨,是猫鲨科猫鲨属的一种鲨鱼,分布于大西洋东北部。它通常栖息在20至60米深的岩石或海藻丛中。大斑猫鲨体长可达1.6 米,身体结实,头部宽阔圆润,两个背鳍位置靠后。它与更为常见且亲缘关系较近的小斑猫鲨(S. canicula)分布区域重叠,二者外形相似,但大斑猫鲨的斑点更大,且鼻瓣不会延伸至嘴部,以此可作区分。大斑猫鲨具有夜行性,白天通常藏在小洞穴中,常与同类聚集在一起。作为底栖掠食者,它以多种硬骨鱼纲、小型鲨鱼、甲壳亚门和头足纲为食。和其他猫鲨一样,大斑猫鲨采用卵生繁殖方式。每年3月至10月,雌性每次产下两枚大而厚壁的卵鞘,并将其固定在海藻丛中。卵需要7至12个月才能孵化。在一些欧洲国家,大斑猫鲨以多种名称作为食用鱼进入市场,包括“鱼片”“鲇形目”“岩鳗”和“岩鲑”。它粗糙的皮肤(称为“磨皮”)曾因其可作研磨材料而受到重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斑猫鲨评估为易危物种,因为地中海地区的大斑猫鲨种群数量因过度捕捞似乎已大幅减少。
网纹猫鲨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Scyliorhinus retifer
英文名:Chain catshark, Chain dogfish
网纹点纹斑竹鲨又称网纹狗鲨,是一种体型较小、体表具网状花纹且能生物荧光的猫鲨。该物种在西北大西洋、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较为常见。它对人类无害,且人类很少能遇见它。其繁殖特征与小斑猫鲨(S. canicula)极为相似。它们分布于西北大西洋、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范围从马萨诸塞州的乔治斯浅滩,一直延伸到尼加拉瓜和巴巴多斯。在大西洋中部大陆架边缘,网纹猫鲨栖息于外大陆架和上部陆坡区域。这种鲨鱼生活在36至750米的深度;在其分布范围的北部,主要见于36至230米的水层,而在南部地区,通常生活在深度超过460米的水域。鉴于这种鲨鱼的深度分布特点,有人认为它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洄游。因为温度限制了网纹猫鲨在北方地区的分布,尤其是在冬季。尽管在大陆架边缘观察到有暖水带,但水温会随季节变化,从而限制了这种不洄游的物种。一般来说,网纹猫鲨生活在水温介于8.5°C至14°C的水域中。
虎纹猫鲨
食虫类:Scyliorhinus torazame
英文名:cloudy catshark
虎纹猫鲨是猫鲨科中一种常见的猫鲨。它是底栖鱼类,栖息在西北太平洋的岩礁区域,从近岸到320米深的海域都有分布。这种小型细长的鲨鱼体长可达50厘米,头部狭窄,吻部短而钝,鼻孔与嘴之间没有凹槽,下颌有褶皱但上颌没有。其显著特征还包括皮肤极为粗糙,背部和尾部有一系列深棕色鞍状斑纹,体型较大的个体身上还有各种深浅不一的斑点。虎纹猫鲨的食物包括软体动物门、甲壳亚门和硬骨鱼纲。它是卵生动物,雌性在育幼区每次产下两枚带卵鞘的卵。雄性的鳍脚有许多钩状物,可能有助于交配。这种鲨鱼对人类无害且易于人工饲养,常被用作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商业渔业捕捞时会意外捕获它,通常会将其丢弃。这些活动似乎并未对其种群数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无危”物种。虎纹猫鲨常见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沿海,可能也出现在菲律宾沿海。
相关价值
渔业经济
在海洋渔业资源中,猫鲨属的部分物种是重要的捕捞对象。其中,小斑猫鲨堪称大西洋东北部海域数量最为繁多的鲨类之一。在不列颠群岛附近,这种猫鲨主要通过底拖网捕获,但也会被固定底网甚至中上层拖网捕获。然而该物种整体商业价值偏低,丢弃率居高不下,在部分欧洲渔业活动中,丢弃率甚至达到了100%。为改善这一现状,欧盟将促进捕捞物的全面充分利用,以减少捕捞后的各类损失,包括丢弃物和副产品等作为渔业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探索充分利用途径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采用响应表面方法(RSM),针对从小斑猫鲨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的流程展开了深入的优化研究。因为鱼皮是获取海洋胶原蛋白的优质且丰富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海洋胶原蛋白在化妆品、组织工程、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展现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
宠物经济
猫鲨属中的一些品种成为宠物鲨的代表品种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鲨鱼作为宠物,一些体积较小的品种就成为个性十足的“海宠”。比如猫鲨属中的网纹猫鲨,它们身体修长,体型小,成年的网纹猫鲨可以长到50~60厘米,差不多和成年人的胳膊一样长。网纹猫鲨身上的花纹非常瞩目,是鲨鱼皮上特有的花纹。在自然环境中,网纹猫鲨利用体表的斑点花纹与环境背景进行融合,隐藏其所在位置。同时,网纹猫鲨还是200种会发出生物荧光的海洋动物之一,在深海中发出荧光绿色。
同时,其饲养成本高,从水族缸、海水、气泵、水泵、净化器等各种设备到饲养投喂的花费都远超一般宠物。另外还须注意如果购买的宠物鲨品种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则是不违法的;如果购买了濒危物种或国家重点保护品种鲨作为宠物,该行为是违法的,甚至有可能会构成犯罪。
科研价值
猫鲨属是一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鲨鱼种类。如猫鲨属中的小斑猫鲨,水肺潜水员能够接近小斑猫鲨,但根据情况不同,当接近距离小于约一米时,鲨鱼可能会突然逃窜。科学家们也将这种常见物种作为 “实验鼠”,是科学家们研究身体内各种系统的重要实验对象。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小斑猫鲨来了解激素、血液和器官等系统的运作机制。
食用价值
猫鲨属中的小斑猫鲨可以被新鲜食用或制成干腌制品供人类消费。它也被用于制作鱼粉和鱼油。
药用价值
虎纹猫鲨具有药用价值。
物种保护
猫鲨属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中的评级信息如下:
参考资料
The catshark genus Scyliorhinus (Chondrichthyes: Carcharhiniformes: Scyliorhinidae): taxonomy,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5-01-23
Scyliorhinus Blainville, 1816.www.itis.gov.2025-01-22
Boa Catshark(Scyliorhinus boa).www.iucnredlist.org.2025-01-22
Smallspotted Catshark(Scyliorhinus canicula).www.iucnredlist.org.2025-01-22
Whitesaddled Catshark(Scyliorhinus hesperius).www.iucnredlist.org.2025-01-23
Blotched Catshark(Scyliorhinus meadi).www.iucnredlist.org.2025-01-23
Chain Catshark(Scyliorhinus retifer).www.iucnredlist.org.2025-01-23
Torazame Catshark(Scyliorhinus torazame).www.iucnredlist.org.2025-01-23
Dwarf Catshark(Scyliorhinus torrei).www.iucnredlist.org.2025-01-23
West African Catshark(Scyliorhinus cervigoni).www.iucnredlist.org.2025-01-22
Brownspotted Catshark(Scyliorhinus garmani).www.iucnredlist.org.2025-01-22
Freckled Catshark(Scyliorhinus haeckelii).www.iucnredlist.org.2025-01-23
Nursehound(Scyliorhinus stellaris).www.iucnredlist.org.2025-01-23
Yellowspotted Catshark(Scyliorhinus capensis).www.iucnredlist.org.2025-01-22
Browse taxonomic tree.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01-17
猫鲨属Scyliorhinus.中国生物志库.2025-01-17
Scyliorhinus.animalia.bio.2025-01-23
Scyliorhinus besnardi Springer and Sadowsky, 1970.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boa Goode and Bean, 1896.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canicula (Linnaeus, 1758).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capensis (Müller and Henle, 1838).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cervigoni Maurin and Bonnet, 1970.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garmani (Fowler, 1934).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haeckelii (Miranda-Ribeiro, 1907).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hesperius Springer, 1966.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meadi Springer, 1966.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retifer (Garman, 1881).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stellaris (Linnaeus, 1758).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torazame (Tanaka, 1908).www.itis.gov.2025-01-22
Scyliorhinus torrei Howell Rivero, 1936.www.itis.gov.2025-01-22
Cloudy catshark.animalia.bio.2025-01-23
Scyliorhinus canicula(Small-spotted Catshark).floridamuseum.2025-01-23
“异宠”知多少丨“海上霸主”鲨鱼.天津海关12360热线.2025-01-23
Scyliorhinus retifer(Chain Dogfish).floridamuseum.2025-01-23
Small-spotted catshark.animalia.bio.2025-01-23
Nursehound.animalia.bio.2025-01-23
Chain catshark.animalia.bio.2025-01-23
Scyliorhinus besnard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www.researchgate.net.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