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又叫竹筒蜂,乌蜂。竹蜂全体钝圆肥大,长约2.5cm,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复眼1对。触角稍弯曲。胸背密生黄毛,翅紫蓝色,闪现金色光辉。足3对,黑色而短,密被黑色长的鬃毛,前足和中足较小,后足粗大。跗节末端有2个黑色的爪,每个爪在中部分出1个小爪。腹部各节背板两侧和腹部末端有浓密黑色的长毛。雄虫与雌虫相似,但足较长。胸部前方有一带状浓密的淡黄色绒毛。
竹蜂多生于竹林中,喜在竹竿钻穴结巢,也有在屋檐下桁木中结巢。冬季归巢,群居竹筒内过冬,此时较易捕捉。捕捉时,先把竹筒口封好,然后燃火加热,待蜂热死在筒中即可破竹取出。其他季节可用网兜捕捉。竹蜂有毒刺,能蜇人,捕捉时要注意防备。捕捉到的活竹蜂,先用沸水烫死,再用文火焙干,便可包装好放干燥处保存待售。
竹蜂可作药用,有祛风、定惊、清热泻火的功效,可治牙痛、咽喉痛、口疮和小儿惊厥等,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
形态特征
虫较大,长25~29mm,体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复眼1对。它们的触角稍弯曲,胸部背面密生黄毛,翅紫蓝色,基部色泽较深,翅端较淡,全翅闪现金色光辉,足3对,黑色而且短。雄虫在单眼两侧各有一块淡黄色的半月形斑块;雌虫胸部前方有浓密的黑色长毛。竹蜂的美国白灯蛾,即竹虫,寄生在竹筒内,是一种为害竹林的害虫。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生态环境:常栖于竹类的茎秆中并将唾液与钻木的竹木屑混合制成隔板。将巢穴间成若干格,每格贮花粉与蜜汁的混合物,并产卵于其中。其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
生活习性
生活在野竹林中,其飞行迅速,来往频繁。鸣声嗡嗡。常在屋檐下桁木中和枯朽的竹木里钻穴营巢,用唾液和钻穴的木屑混成隔板,将巢穴分隔成许多间格,每格贮存花粉和蜜汁的混合物,蜂卵就产于混合物中。冬季归巢,钻入竹筒中。
捕捉
捕捉竹蜂宜在秋、冬季,具体方法:
(1)堵穴捕捉。在竹林内观察,当发现竹子七有洞孔并有竹蜂出入,表明有竹蜂群居在内,可用布条或黏土将洞孔堵塞,把该竹砍下,用锯截取内有竹蜂的竹筒。
(2)诱蜂筑巢捕捉。选择一些竹子,在节问钻若干个供竹蜂进出的洞孔,取金银花、杭菊花、素馨花、干燥竹蜂各15克,丁香、小茼香各5克,共碾成粉,加适量白糖粉,混合成香粉,取适量投入洞孔。以引诱竹蜂入内筑巢,按上法定期捕捉。
(3)野外诱捕。选择晴天上午“6~9时,到竹蜂经常活动采花粉的上风向约60米处,点燃炭炉,炉上搁置铝盘,待铝盘温度升至80℃以上时,将上述香粉或竹蜂干燥体放入盘内,烘烤出香气。竹蜂嗅到香气便逆风群飞而来。此时,可用纱网兜捕。
加工
将盛有竹蜂的竹筒加热。把竹蜂闷死,然后剖竹取出。用网兜捕到的竹蜂,则放入布袋内,置于沸水内烫死。然后放在0.6%一1%的盐水腌渍2~3小时,捞出,滴干水,摊在竹筛上晒干或用炭火烘干。成品置于玻璃瓶内。加入适量樟脑饼,密封瓶口,以防虫蛀。商品以足干,原个,蜂体钝圆肥大,长约3厘米,黑色,密生柔软黑绒毛,脚黑而短,翅膀紫蓝色有金色光泽,尾部半透明,无破碎、虫蛀、霉坏者为佳。
物种学史
竹蜂的学名Xylocopa由法国昆虫学家Pierre André Latreille于1802年命名,他从古希腊语xylokopos/ξυλοκόπος“木工”中衍生而来。
参考资料
竹蜂.科普中国.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