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宣恩县

宣恩县

宣恩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2737.17平方千米,辖5个镇、4个乡。截止2022年末,户籍人口35.45万。

县区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东邻鹤峰县,西接咸丰县,东北部、西北部及北部与恩施市交界,西南部与湖南省龙山、桑植县等县相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历史变迁,春秋巴国,元代隶属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南道宣慰司”,明值清代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施州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名“宣恩”,沿用至今。截止目前,宣恩县下辖5个镇、4个乡。

2022年宣恩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25.6:16.8:57.6。宣恩县对接全州“4+N”产业集群,实施工业“铸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培育食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清洁能源等特色工业。

宣恩县历史悠久,清代时期即设县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根据湖广总督迈柱的疏呈,宣恩县获得爱新觉罗·弘历的恩准,定名寓意“宣示浩荡皇恩”,沿用至今。区县内有14个民族,民族聚集形成此处特有的习俗、文化。宣恩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宣恩薅草锣鼓和宣恩三棒鼓,彭家寨和庆阳凉亭古街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宣恩县资源富集,享有“中国贡品之乡”“中国白柚之乡”等美誉;森林覆盖率72.77%,是天然的大氧吧和避暑胜地,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09年宣恩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文化艺术之乡。

名称由来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清乾隆元年(1736年)在施南宣抚司治所建县,命名宣恩,意为“传布恩德”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宣恩地域,上古为君国地。周属子国。春秋巴国战国初期,宣恩地域属巴国百,后期属楚巫郡。

秦朝至南北朝时期

秦朝属黔中郡。汉代,东门关以北属荆州南郡;南部属武陵郡

三国时先属蜀,后属吴。北部属荆州建平郡沙渠县;南部属武陵郡。

晋朝沿前隶属。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施州,治沙渠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大业时置清江郡,义宁二年(618年)改为施州。唐置黔中道施州清化郡,治清江县,宣恩地域属之。五代十国时宣恩北部属施州清江县,南部属羁感化州。宋朝,宣恩北部属“夔州路施州清江县”;南部属“荆湖北路高州、顺州、保顺州”。元朝,宣恩地域置“沿边溪洞招讨司”“木册安抚司”“石溪峒司”“忠建都元帅府”等,隶属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南道宣慰司”。

明清时期

明朝,宣恩地域置“施南宣抚司”等土司,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施州卫”。

清代初期,宣恩地域为施南土司,仍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年),属恩施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十五土司各境并入恩施县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清乾隆元年(1736年)在施南宣抚司治所建县,命名宣恩,意为“传布恩德““皇恩浩荡”。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初七(10月28日),施南反正,宣恩隶属于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施南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宣恩县直隶湖北省。民国四年(1915年)改属荆南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施鹤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属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0日宣恩县城解放。次日,成立宣恩县人民政府,隶属恩施专区。1950年1月,全县划为城关区、狮长区、沙道区、晓关区、高罗区共五个区。1950年4月、10月经恩施行政专署批准,将恩施县三岔区辖的凉风、白果、芷药以及向家和大河坝各一部分划归宣恩管辖,又将恩施县双河(济安)区辖的粟谷垮、挖断山、头棚、长坪和鹤峰县中营区辖的川东划归宜恩县椿木营管辖。1970年,属恩施地区。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至今。

1995年5月1日,州委、州政府决定将宣恩县李家河区、沙道区、沙坪区、高罗区及雪落寨乡交来凤县代管。1996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区建乡。1998年2月, 州委、州政府决定,沙道沟、李家河、高罗、沙坪4个乡镇(雪落寨乡在来凤县代管期间并入沙道沟镇)取消来凤县代管,交回宣恩县管辖。

2021年6月,实行行政村布局优化调整,全县行政村由276个优化调整为147个。至此,全县辖万寨、椿木营乡2个乡,晓关、长潭河2个侗族乡,珠山、椒园、沙道沟、高罗、李家河5个镇,147个村和17个社区。

地理

位置境域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径109°11'-109°55',北纬29°33'一30°12'。南北相距73.9公里,东西相距71.5公里。以今县客运站为起点,距湖北省省会武汉市694公里。北到鄂西自治州府恩施市45公里,东连鹤峰县界分水岭100公里,西邻咸丰县界卡门46公里,东南县界与湖南省桑植县龙山县接壤,南至来凤县界岩板铺83公里。全县土地面积2737.17平方千米。

气候

由于县区内地质构造特殊,形成了立体气候带。

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3.7℃,无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时数1212.4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年均气温8.9℃,无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时数1519.9小时。(数据截至2012年)

地质

地层

县境属沉积岩分布区,地层发育齐全,地质结构复杂。地质构造属震旦纪变质岩基底,覆盖着自震旦纪到第三纪的巨厚沉积岩。由于多次的造陆运动,使沉降带发生了褶皱和断裂。这些褶皱和断裂构成最古老的地质结构,故称寒武纪地质。其不同地段的地质情况分为:东门关以北,茅坝塘西南,大约有50多平方公里的地块,属新生代第四纪全新带地质,为本县形成最晚的地质;东南部的椿木营、白水河、官庄、沙道沟、长潭河、狮子关以及西北的倒洞塘、晓关为中生代三叠纪地质;中部自桐子营经龙洞、涌洞河至两河口属扭断性断层地质;东北从恩施石灰窑延伸到本县长坪、椿木营、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为志留纪地质。

地质构造

全县的褶皱带从西北到东南共5个向斜和7个背斜组成,西北部褶皱带有2个向斜、3个背斜。褶皱带的背斜核部,除白岩坨背斜三叠纪下统大治群大理石组成外,其余背斜由志留纪页岩及砂页岩组成。向斜核部由三叠纪灰岩组成。轴向北东45度左右。两翼均由三叠纪、泥盆纪和志留纪岩层组成,倾角中等,个别也有高达60-70度的。东南褶皱带有3个向斜、4个背斜。褶皱带的背斜核部,除洗马坪背斜由志留纪下统粉砂岩及粉砂页岩组成外,其余3个背斜部由寒武纪岩层组成。向斜核部均由三叠纪岩层组成。两翼为奥陶纪至三叠纪岩层组成。岩层倾角较陡,八字山背斜两翼达60-70度。县区内有五条较大的断层,这些压性兼扭性断层,出现在褶曲的翼部,断层倾向和岩层倾向有同又有相反,断层的长度不超过褶皱的长度,其走向与褶曲轴平行,为东北向。

地形地貌

宣恩县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由于地质构造所造成的骨架,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总趋势。从平顶高山椿木营乡出发,有两条大山:一条呈N形大山——万岭,别称龙马大山,全长达100千米。另一条呈S形大山——秦家大山,全长达60千米,是宣恩与鹤峰县和湖南桑植县的天然分界线。除此外有一条位于贡水北岸,横亘西北边境的脊岭,全长50多千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境内北部忠建河(即贡水)是清江中游南岸的最大支流,流域总面积1627平方千米,干流总长121千米,其中宣恩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740平方千米,干流总长为76千米。宣恩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2660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速为6.15米/秒。年平均流量为25.5立方米/秒,平均径流量为8.05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平水量的2.5倍。

水利

全县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县境内两大水系4条主要河流的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5万千瓦,已勘察论证可开发量为40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73%,居全州县第二位。全县有大中小型水库28座(三座小二型水库降级为塘堰)、总库容6.03亿立方米,塘堰508口、蓄水量879万立方米。至2018年,全县装机24.44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4.6亿千瓦小时,产值1.42亿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45万千瓦。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宣恩地处北纬30°附近大陆东岸亚热带森林过渡带。无冰川侵袭、良好的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势、地貌,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境内生物资源丰富。仅境内国家级保护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中国特有种子植物属32属,28种野生植物被列入1999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9种珍稀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41种珍稀濒危植物受国家明文保护。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在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授予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资源

2021年全县地表水资源量26.6356亿m3,折合深度972.1mm。2021年全县地下水资源量7.0519亿m3。2021年全县总供、用水量均为4027万m3;用水消耗量2247万m3。2021年度对全县4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统计,年末蓄水总量为3.7380亿m3,全年蓄水变量为-0.6762亿m3。

矿产资源

县境属沉积岩分布区,地层发育齐全,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产品种较多,经勘察探明的矿种有33种,矿产地(矿点)132处。主要矿种有煤矿、铜矿铁矿铅锌矿、硫铁矿、炭质页岩石英矿、白云岩、生物大理石石灰岩、菊花石、黑滑石、紫砂陶土等十多种矿产。也有一定储量的稀有元素硒矿和钒矿。天然气储量近千亿立方米。

土壤

全县地质构造属沉积岩地带,其地貌主要有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等;成土母质主要有石灰岩、泥质岩、石英砂岩和紫色页岩等;农田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据1998年全县野生动物调查统计,境内有野生动物8目20科,共176种,其中兽类45种,鸟类94种(候鸟12种),爬行纲19种,两栖动物18种;昆虫纲60余种。

植物

境内维管植物达5000余种,维管束植物183科752属2027余种,常见乔、灌木有96科215属882种及63个变种,其中,乔木达400余种。境内生长的中国单种属和寡种属植物达25属以上,占全国特种属植物的14.1%。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水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伯乐树(钟萼木)、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苏铁银杉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36种。牧草品种有12科300余种。2018年森林覆盖率62.93%。

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45.5平方公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且珍稀濒危物种繁多。共有中国特有种子植物属32属,保护区内有特有植物宣恩牛奶菜(牛奶菜属 xuanenensis)和宣恩盆距兰(盆距兰属 xuanensis)等。区内有28种野生植物被列入1999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包括7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和2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同时,保护区内有29种珍稀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上述受国家明文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共计41种。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有大小河溪30条,总长度144.4公里。保护区以中部的鸡公界、龙崩山为分水岭,形成全县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水系。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在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授予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暴雨主要分布在5—9月,大暴雨日主要集中在7—8月。历史上出现过等于或大于150毫米的特大暴雨。宣恩县境山峦起伏,虽静风频率占71%以上,但几乎连年有短暂大风出现,夏半年盛行的偏南风,平均风速为5—6级,最大风速7—8级(1994年),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平均风速为6级左右,最大风速8级。由于山区的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的抗风能力较弱,短暂的大风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冰雹最大特点是生成时间短,令人防不胜防。县境内尤以椿木营乡、长潭河、晓关猫山、沙坪、李家河、上洞坪、万寨白果等地为甚,同时伴随大风。干旱是制约宣恩县农业生产第一大气象灾害,主要指伏旱或伏秋连旱。干旱的空间分布,南部多于北部,低山重于二高山,高山不存在严重干旱。最怕干旱的是万寨、椒园地区,这些地方连续发生10天以上无大降水,农作物便会枯萎,人畜饮水便会发生困难。低温冻害宣恩县境低温冻害,低山区轻,二高山次之,高山较为严重。严重时对越冬农作物、果茶、牲畜及交通、通信都有影响。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宣恩县下辖5个镇和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宣恩县兴隆大道19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全县年末户籍人口35.45万人,其中,男性18.60万人,占总人口的52.5%;女性16.84万人,占比47.5%。全年出生人口18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1‰。

民族

全县共有14个民族,汉族人口占34.4%,13个少数民族占65.6%,其中,土家族占41.2%、侗族占12.9%、苗族占11.5%;还有彝族回族白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畲族傣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宣恩县历史上较长时间为吐司辖地,土家族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高罗、晓关、李家河、椒园等,侗族主要分布于晓关、猫山、张官、桐子营等,苗族主要分布于椿木营乡、沙河沟、小茅坡营等。汉族从明清代开始迁入本县,在县区各区镇均有分布。

语言

主要是以汉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少数民族语言多以土家语苗语侗语。土家语,从古代巴语发展起来的,其中很多古地名均以土家语命名,到80年代,仅有少数老人记得少许单词。宣恩苗语为湘西方言中的五种土语之一,在高罗小茅坡营苗族聚居区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有声母49个、韵母35个、声调6个。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读音与汉语接近。

宗教信仰

宣恩县境内“大杂居,小聚居”,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信仰。县境内的土家、苗、侗等民族,宗教信仰世袭相沿,崇拜祖先,信奉鬼神。土家族崇拜天王,建有天王庙和土地庙,由土老师主持各项活动。苗族“阿普(祖公)蚩尤”,宗族尊神纪念祖先,祈求五谷丰登、四季安康,由苗老师主持各项活动。侗族崇敬飞山公杨再思,普建飞山庙,县境原有飞山庙78座。此外,各姓氏还供奉宗族的祖先。随汉文化的传入,佛教、道教相继兴起。流传的佛教主要为汉传佛教,到1938年,全县有寺庙48座。道教兴起较晚,存有玉皇阁、魁星楼、朝阳观各一座。

经济

综述

宣恩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第三产业占比整体GDP的50%左右。农业以发展水稻、玉米、小麦、类和油菜、烟叶、茶叶、柑橘、中药材种植及生猪、 山羊养殖等为主。山区多林木资源。工业发展以水电、机械、酿造、建材、制茶、兽药等为主。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68亿元、16.89亿元、57.90亿元,可比增速分别为3.0%、12.0%、2.8%,三次产业结构比25.6:16.8:57.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210元。县区大力发展富硒农业,生物医药、硒食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服装鞋帽等绿色工业,及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物流园区和湖北宣恩工业园区(原宣恩椒园工业园区)。目前,全县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生产总体稳中有进,推进“畜、茶、果、药、蔬、烟、粮”七大农业主导产业竞相发展,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农林牧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实现现价总产值47.5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8.84亿元;林业总产值2.75亿元;牧业总产值13.14亿元;渔业总产值0.0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72亿。

宣恩县是“中国贡品之乡”“中国白柚之乡”。宣恩“贡水白柚”“沙梨”先后荣获全国第五届、第七届柚类评比金杯奖、“湖北省特色农产品”名牌产品、湖北四大“特色果品”和“优质水果”,武汉农博会金奖,全国优质早熟梨三等奖

2022年全年油料产量6949吨;烟叶产量5928吨;蔬菜产量158051吨;茶叶产量18682吨;园林水果产量97724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4055吨——其中猪肉产量30272吨,增长19.2%。全年禽蛋产量4215吨,减少8.7%。年末生猪存栏38.8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37.10万头。

第二产业

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8.0亿元。规上工业发展稳健有力。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8.5%,产品销售率92.0%。精制茶加工、纺织服装服饰业、制鞋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支柱产业分别增长19.9%、12.9%、389.3%、37.9%。全县6家企业产值过亿。全年新进规11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50家。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3%。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5家,完成总产值5.91亿元,增长45.2%。其中,建筑工程5.88亿元,占比99.5%。

宣恩县推进“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推进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宣恩工业园区为中心、乡镇区域为补充的整体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全县产业结构从以水电、农特产品加工、建材为主导逐步调整为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循环经济等产业并驱发展。

第三产业

全县2022年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完成33.09亿元、36.75亿元、0.50亿元、7.37亿元。

宣恩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湖北省旅游强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等称号。2020年10月,宣恩全域旅游入选世界旅游联盟2020年减贫案例。全县拥有3个AAAA级景区,2022年累计完成旅游接待人数646.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16亿元,增长31.4%。为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创发布了旅游行业地方标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2022年,全县共有幼儿园、托儿所50所,其中城市公办幼儿园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6所,小学34所,普通中学1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宣恩县第一中学是湖北省首批认定的重点高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0%,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2%。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01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4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93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0.3%。全年教育经费总投入8.18亿元。

文化事业

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5个(含分馆),剧场1个,电影院1个,文化馆7个(含分馆)。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5.15万册,增长1.1%,其中少儿文献2.99万册。新建的民俗文化展示馆2022年9月6号正式开馆。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屡获国际大奖。全年规上文化产业企业21家,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14.0%。

科技事业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8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全年获得专利授权290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227件,外观设计41件;个人专利授权数51件,工矿企业专利授权数239件。

医疗事业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12个,其中医院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个。截止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19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24人,注册护士909人。实有床位数1947张,其中医院12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74张。其中宣恩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和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县“120”急救中心。

体育事业

全县拥有体育场馆2个。截至2022年底,体育场地面积达6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平方米。于2026年将承办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有湖北宣恩2023准者体育第二届名校男子篮球对抗赛,宣恩县“中核·农行”杯男子篮球联赛,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暨2023年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选拔赛等诸多赛事。

社会保障

截止2022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8.8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8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0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729人,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5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9个,含县级政府创办的养老机构8个。其中宣恩县福利院获评三级养老机构。设置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62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1374张,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233人。

人居环境

北纬30°黄金分割线穿境而过,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9℃,气候环境舒适宜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68%,境内看到云海、霞光、云雾、彩虹、烟雨、积雪、雾凇、雨凇等各种气象美景。环境治理和垃圾处理方面,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县所有行政村垃圾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体系模式,通过垃圾分类督导员制度,强化监督,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交通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209国道与232省道在这里交汇,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在这里,与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融为一体,构成接潇湘、连川渝、贯荆楚的运输枢纽。宣恩县公路客货运输保持较快增长,在202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9亿元,全年运输旅客111.59万人次。

公路

截止2022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57公里,其中国道通车里程196公里,省道通车里程106公里,县道通车里程286公里,乡道通车里程1182公里,村道通车里程1087公里。公路有铺装路面2432公里,已绿化里程384公里。国省道公路里程占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6.06%。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有:恩黔高速公路安康—来凤高速公路宜来高速公路。新(续)建9个国省道项目,全县20户以上村民小组(自然村)全部通砂石路,“村村通客车”保持率100%。全县客运企业6家,客运站5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 4个,农村公路候车亭127个。

航运

宣恩县现有通航水域 6 个,通航里程120余公里,乡镇公益性达标渡口17处,客渡船16条(其中含经营性客渡船5艘)。

公共交通

截止2022年年末公交车路线数16路,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72辆,实有出租汽车数63辆。境内有宣恩县广通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宣恩仙山贡水公交服务有限公司等公共运输企业。

人文

综述

宣恩是民族文化艺术之乡,亦是革命老区。独特的地理构成形成了差异化的村寨建筑,多民族聚集地繁育出汇集各族特色的饮食、习俗和文化。

文物古迹

宣恩也是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宣恩薅草锣鼓”“宣恩三棒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彭家寨、庆阳凉亭古街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小茅坡营”有湖北省唯一保留完整的苗语苗俗文化。

彭家寨吊脚楼群

2008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彭家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第四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彭家寨至今仍保存着23栋木结构穿斗式和半干栏式吊脚楼。这些吊脚楼凭榫卯、穿斗等方式连接。彭家寨至今仍保存着23栋木结构穿斗式和半干栏式吊脚楼。

施南宣抚司旧址

施南宣抚司旧址位于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又名水田坝土司皇城。施南宣抚司,元代初设,名施南通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因之,永乐二年(1404)改置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永乐四年(1406)设治所。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皇城已毁,仅存皇宫,为清代中叶重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布局,有前厅、中堂、正堂及左右厢房,通面阔五间17.5米,通进深26.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主体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四周砖墙围砌。前厅前2.6米处为双柱单间牌坊式石门。存石碑1通,楷书“施州卫世袭宣抚使司”9字。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后,覃姓土司后人旧址上修建覃氏聂氏宗祠

小茅坡营苗寨

地处宣恩县高罗乡西南部,小茅坡营村海拔600-800米,面积3.5平方公里。当地村民的“普通话”讲苗语,是湖北省苗族语言唯一“活着”的村寨。建筑都是吊脚楼,用材粗长,房子简洁明亮,周正大气。房屋建于山湾、河湾、树林等避风处,单家独户或两三栋房屋聚集。苗寨房屋的特别之处在火塘屋的火坑以及堂屋的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宣恩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9个。

薅草锣鼓

宣恩薅草锣鼓又叫“山锣鼓”,源于周代的击鼓祭祀,是与生产劳动相生相伴的民间歌鼓。其后发展成独立音乐类型,元明至清代达于鼎盛,现主要流行于湘、鄂、渝、黔接壤的武陵山地土家族聚居区及相邻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地区。

草把龙灯

草把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始于明末清初。草把龙以水菖蒲草(龙须草、稻、麦草亦可)为龙头,以蔑扎为彩云阁,以草绳做龙衣。制成龙头的水蒲草本身就是一种草药,舞动起来清香扑鼻,有驱虫、杀菌功效,传说中还能避邪、驱瘟。每逢春节和遭遇瘟疫流行,民间便有舞龙活动,百姓以龙为信仰祈求平安,新春贺岁,驱除邪魔。

十姊妹歌

音调为在当地传统音乐形态基础上的自由编创,曲调低沉、凄婉悠美、愁心感人,引人入情入景入理。也称陪十姊妹或哭嫁歌。土家族十姊妹歌“犹如巴娘唱竹枝”,句式多以七言四句结构为主,通俗易懂,明快而又含蓄;歌词内容主要是叙骨肉之情诉离别之苦,同时也是对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对旧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恶劣现象的无情鞭挞,以及对未来美好家庭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饮食

宣恩县物产丰富,结合土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糍粑、油馅、合渣油茶汤玉米粑粑等等都是当地有名的美食。

糍粑

土家族有句俗话叫:“二十八,打粑粑。”糍粑是土家人过年时必备的食品,纯手工制作,以糯米为原料,圆形,大小不定。有的在糍粑上点4个红点,表示四季发财的意思;有的在糍粑上印着“寿”字,那是表示希望自己的长辈长寿;也有印上双喜字或喜鹊、龙、凤等吉祥图案,还有花鸟走兽之类的各种纹样。

油馅

又称油粑粑,将葱花、土豆丝、肉馅和如面中,捏至圆饼状入油锅,入口酥脆。

张关合渣

将黄豆磨成豆浆兑水放进锅,与菜丝混煮而成。因主要工序为推石磨磨黄豆子,土家人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推合渣”比起打豆腐更容易,又称合渣为“懒豆腐”。

习俗

节庆习俗

宣恩县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拦门礼、拦社、跳丧、陪十姊妹、百家宴等;民间节庆类:女儿会、月半节、牛王节、摆手节、社日、六月六、路烛节。

女儿会与月半节相共生。进入七月,家家户户要接出嫁的姑娘回家过月半。恩施土家女儿会的基本内容, 一是物资交流,二是赶场相亲,三是情歌对唱。在节会里,赶场的妇女,尤其是年轻姑娘特别多,她们以物资交流为由,实为婚恋情爱目的。民国元年石灰窑《黄氏日用杂志》记载:“未婚妇女,相邀上街,赶场一日,结缘男女,中意者嫣然一笑,约定交谈,至晚而归。”

婚庆习俗

宣恩土家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婚嫁习俗。 这些习俗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十分复杂而隆重,是一个完整的礼仪过程,包括哭嫁、告祖、开脸、拦门、盘歌、嫁妆交接、发亲等。

哭嫁这个习俗,一般是新娘在出嫁前十天成半月之内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一个月开始的,地点一般在围房内。娘家人为其一边置办嫁妆,一边倾诉离别之情。 哭嫁的主要内容有“哭爹姐”“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由于旧时土家族婚姻中有的是媒人介绍,因此新娘常做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

艺术

戏剧

三棒鼓

“三棒鼓”源于唐朝三杖鼓,流行于元朝,在《湖北民俗志》中载录:“三棒鼓是因以三根鼓棒丢耍击鼓伴唱地方小调而得名。宣恩三棒鼓由开始的闯江湖以谋生计的乞讨艺术逐渐演变为婚丧嫁娶、街头宣传、开业祝寿的助兴演唱形式。演唱一般为三人,一人打鼓、一人敲锣、一人抛刀或耍棒,集“乐”“唱”“耍”于一体。也有两个队或多个队联合演唱的,唱词多以“五五七五”句式为主,有一人独唱、二人对唱、多人合唱等形式。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舞蹈

耍耍

耍耍又称耍神、地花灯、花鼓灯、地盘子、滚铜钱等。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之一,一般有一旦(女)一丑(男)两个角色,也有数人集体表演的。以逗、笑为目的,突出“喜”与“乐”的主题。代表作品《十样锦》。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

土称“解钱”,即通过土老司主持的祭祀仪式给土家的先祖神灵送钱,是流传于湖北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祭祀歌舞。演唱音乐是“嗬腔”,几乎唱每一段歌都要用“嗬嗬耶”“了了神”等衬词,声腔古朴低沉,雄浑豪爽。表演者身穿八幅罗裙,左手握八宝铜铃,右手执司刀,或一人边唱边舞,或率众徒摇铃;附以锣鼓伴奏,一般由6人组成,用一鼓、二锣、二、一牛角等土乐器。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地方特产

贡水白柚

因生长在宣恩县贡水河畔而得名,品种种植历史悠久。贡水白柚果实脆嫩多汁,酸甜适度,少核或无核,囊瓣整齐一致,果肉易与囊衣完整分离,汁胞脆嫩,味浓,无苦、麻等异味,耐贮藏,是水果中的佳品,中国“三大名柚”之一。2011年,“贡水白柚”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宣恩贡米

宣恩贡米产于世界硒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腹地——宣恩县土家山寨木龙寨,自清乾隆年间就成为贡米。此处土壤中富含硒、锌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获得了袁隆平亲笔题字:“天然含硒,好米好生活。”“木龙寨”富硒贡米还先后获得了湖北粮油精品展金奖、中国硒博会金奖等众多奖项,并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第三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唯一指定用米。

伍家台贡茶

伍家台贡茶,湖北省宣恩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此茶若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特色。

宣恩火腿

宣恩火腿与浙江金华火腿、如皋市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腿”。从品质来说,宣恩火腿形似琵琶或竹叶,爪小骨细,肉质细嫩,皮色黄亮,瘦肉红似玫瑰,脂白有光泽,气味鲜香宜人滋味浓郁,因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名扬天下。从产品特征来说,宣恩火腿具有鲜、嫩、香等特点。2004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近年,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火腿生产生产线,让火腿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科技,为宣恩火腿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保证。

名胜古迹

综述

宣恩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独具民族文化特色,全县有价值旅游资源点187处。截止2023年4月有4A级景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规划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其他旅游景点74处。

重要景点

恩施州宣恩县狮子关旅游区

湖北省宣恩县狮子关旅游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景区整体由三段峡谷围合而成,峡谷内洞穴、象形石、瀑布等景点遍布其中。景区分为干峡谷观光带和水峡谷观光带,又名“鸳鸯峡”“雄雌峡”,有廊桥遗梦、猕猴水寨、狮吼瀑布、狮子口、金猫冲关、雄狮护关、一线天、狮吼岩、天坑瀑布等几十个旅游景点。廊桥遗梦又称水上浮桥,从上方俯瞰,蜿蜒的浮桥横亘在水面上。

恩施州宣恩伍家台乡村休闲度假区

伍家台乡村休闲度假区位于宣恩县东北部,由茶花谷、贡茶广场、贡茶山、龙洞湾、昌臣故里、浪漫茶海六大游览区组成,有昌臣湖、三泡泉、茶神台、乾坤壶、神龟山、狮子山、虎突泉、珍稀树考、涌天香十大景点,设有绿色野生七彩茶道、隆恩茶道、云中茶道、天香栈道。景区内有特色浓郁的茶家乐,可体验开放式乡村生态文化。

恩施州宣恩县仙山贡水旅游区

恩施州宣恩县仙山贡水旅游区以贡水河为轴心展开,贡水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峡多滩险,沿河两岸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有置身于桂林山水之感,是全省唯一以县城核心区域为支撑的4A级景区,“景城一体、主客共享。”沿途有红岩窖、九洞河、涌洞河、梯子河、木场河、两河口等峡谷。还可观赏龙洞中型水库电站、凌云塔、鼓台山烈士陵园、中武当等风景点。景区内可以划龙舟、赏夜景。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09年,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8年9月25日,入选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2019年3月,宣恩县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1年9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参考资料

Night-time economy enlivens Xuanen.中国日报网.2023-08-20

宣恩县自然资源..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0

宣恩:开展伍家台贡茶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中国气象局.2023-08-20

宣恩县概况.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0

行政区划.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8-20

宣恩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0

宣恩县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0

青山宣恩一家亲,人大代表力促乡村振兴!.青山政务百家号.2023-09-03

历史沿革.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15

宣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宣恩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8-23

宣恩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8-20

宣恩县人口与民族基本情况.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2

湖北宣恩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8-21

仙山贡水,浪漫宣恩!一条微信让您了解宣恩,请您为宣恩代言!.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7

州庆纪念日的来历.恩施新闻网.2023-08-30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08-30

自然资源.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0

宣恩.中国天气网.2023-08-28

《宣恩县志》(1995年版).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9-03

七姊妹山资源状况.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09-03

湖北日报.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8-21

2021年宣恩县水资源公报.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7

..2023-08-22

七姊妹山自然特征.湖北七姊妹山国际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09-03

《宣恩县志》(1979-2020)气候.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23-09-03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8-22

第十五届常委会.共产党员网.2023-08-22

宣恩县:聚焦“重点” 助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 湖北人大.2023-08-31

政府领导.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2

政协宣恩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澎湃新闻.2023-08-22

《宣恩县志》(1979-2020)宗教.万方数据.2023-09-03

《宣恩往事》选登—宣恩的宗教信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恩县委员会.2023-09-04

宣恩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23

筑牢工业经济发展“压舱石” ——宣恩县稳抓工业经济求突破.宣恩日报.2023-08-26

遇见天然“氧吧” ,来宣恩畅快“森呼吸”.宣恩发布 澎湃新闻.2023-09-03

筑牢工业经济发展“压舱石”.恩施新闻网.2023-09-03

转型升级推动三农绿色崛起 ——宣恩县农业农村工作40年蝶变之路.恩施新闻网.2023-08-26

宣恩县2022年经济运行分析.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6

一城碧水“贡”赴盛景 ——宣恩县文旅事业发展走笔.恩施新闻网.2023-08-26

宣恩首创!旅游行业地方标准获批准「二」.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2023-08-26

关于我们.宣恩县第一中学.2023-08-26

屡获国际大奖|人间幸有彭家寨.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百家号.2023-08-26

宣恩县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就业信息网.2023-08-26

宣恩县将于2026年承办湖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2023-08-26

超燃!湖北宣恩2023准者体育第二届名校男子篮球对抗赛热血开幕.宣恩县总工会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6

宣恩县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中核·农行”杯男子篮球联赛正式开赛 .搜狐体育.2023-08-26

浪漫宣恩将迎来国家级赛事.荆楚网.2023-08-26

恩施州6家养老机构通过等级评定.恩施新闻网.2023-08-27

宣恩对部分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恩施新闻网.2023-08-27

宣恩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8-27

恩施公交.恩施公交查询.2023-08-27

宣恩仙山贡水公交服务有限公司.爱企查.2023-08-27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国政府网.2023-08-27

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录.湖北省文旅厅.2023-08-27

图文丨土家族建筑瑰宝彭家寨的蝶变.湖北网台.2023-08-30

探访水田坝施南土司遗址.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03

施南宣抚司旧址.博雅旅游分享网.2023-09-03

庆阳坝、伍家台、板寮、小茅坡营、彭家寨,这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美不美?.宣恩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3

宣恩县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止2020年).宣恩县人民政府.2023-09-04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8-27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8-27

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08-27

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08-27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8-27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17

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8-27

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08-27

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27

【恩施文旅号】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宣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澎湃新闻.2023-08-27

湖北宣恩:老年味儿里的新年俗.中国文艺网.2023-09-03

喜庆吉祥“草把龙”.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3

【恩施文旅号】土家族的哭嫁歌——十姊妹歌.恩施文旅号 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3

干货丨宣恩特色美食攻略,最是那一抹跳跃在舌尖上的乡愁…….宣恩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5

最是那一抹乡愁:古巷糍粑飘“年味”.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油馅,咱们山里孩子最美味的零食!.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离家再远,不过一碗“合渣”的距离,合渣藏着土家人的童年...….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恩施土家女儿会.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10-09

【恩施文旅号】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宣恩三棒鼓.澎湃.2023-08-28

宣恩耍耍,一路耍到中南海,太牛了!!!.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原生态土家八宝铜铃舞起来,整个贡水河都陶醉啦!.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贡水白柚.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8-21

你好,我是一颗来自宣恩的贡水白柚,这是我的名片。.宣恩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7

袁隆平说,吃宣恩“天然含硒”的木龙寨贡米,享受“好米好生活”!.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7

伍家台贡茶.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08-21

湖北舌尖上的吉尼斯,你知道几个?.湖北日报网.2023-08-27

宣恩火腿“火”了 湖北宣恩县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壮大传统产业.中国质量新闻网.2023-08-27

湖北宣恩火腿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质量新闻网.2023-08-27

A级旅游景区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08-21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8-27

守护这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他们做了这些…….鄂检在线 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7

狮子关旅游区.宣恩狮子关旅游区.2023-08-22

中国贡茶第一寨——宣恩伍家台.恩施旅游网 澎湃新闻.2023-09-17

“仙山贡水”旅游区 ‖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恩施旅游网 澎湃新闻.2023-09-17

湖北恩施:宣恩仙山贡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网.2023-09-17

中国贡茶之乡.恩施日报.2023-08-28

历任教师名录.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08-28

周基堃.博雅人物网.2023-08-28

重磅!宣恩入选国家级名单,将获中央财政支持,全省才7个.宣恩发布 网易手机网.2023-08-28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3-08-28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8-28

农业农村部命名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人民网百家号.2023-08-28

关于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体育总局.2023-08-28

关于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命名名单的公示.生态环境部.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