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是明朝万民英所著的一本推算命理的书籍。此书成书于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年-1603年),具体时间不详。万民英在徐子平的生辰八字推命术上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八字推命理论系统进而著作此书。《三命通会》现行的版本基本都是以四库全书文渊阁版本为底本校注,并且部分校注版本都作了删减,《增广汇校三命通会》的版本较为完备。
《三命通会》全书共十二卷,从阴阳五行理论开始论述,系统地阐述了八字推命的系统理论及实践操作。《三命通会》通过对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对应八字天干地支进行相对应的推演,来预测人的命运,是中国古代探索宇宙的哲学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封建糟粕思想的真实反映。
《三命通会》代表着传统命理学说形成时期的终结,是命理典籍中的总汇之作,被后世命理学家列为典型教材广为流传。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三命通会》收录于子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成书
书名
《五行精纪》中说:“谈命者当分禄命身,以干配禄,以支合命,以纳音论身,之谓三命”,这是三命的基本含义。万民英著作此书是在前人命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纳诸家命理学精华而成,所以《三命通会》既有“命理学融会贯通”的意思。
作者简介
《三命通会》原本没有注明作者,只是在卷首题写育吾山人著。因误传及笔误,《明史艺文志》记录为"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实则为"万民英《三命通会》十二卷"。
万民英(1521辛巳年-1603癸卯年),字汝豪,号育吾,其先祖为江夏人。明永乐年间,祖父万义由御史贬为戍大宁都司卫,居易州城内。万民英小时候就很聪慧且异于常人,当同龄儿童都在嬉戏玩耍的时候,他却在读书学习。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万民英中举,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先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省兵备参议等职。在福建任职期间骁勇善战,平倭有功,后因小人诋毁陷害心灰意冷,借扶母亲灵柩返回故里之机,隐世不出,隐居了四十多年。万民英隐居期间,热衷教育和慈善,教出了不少优秀学生,每年都搭粥棚救济灾民。卒于明万历癸卯年(1603年),享年82岁。易县文物保管所存有其墓碑。
万民英除编著有《三命通会》外还编著有《易经会解》《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流传于世,另有《道德经解》《宗教易简录》《言志漫稿》《菊花谱》等著作收藏于家中。
成书时代及过程
由万民英的生卒时间可知《三命通会》成书时间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年-1603年),但是具体成书时间不详,根据其墓志铭推测可能是在隐居期间(1590年-1603年)创作完成。
传统命理学始于东汉末年,发展至明代中叶已逐渐完善。期间,唐代李虚中建立了以“年”(天干地支)为主辅以纳音五行的古典命理推理模型;五代十国宋初徐子平则进一步完善,演进为年、月、日、时同时预测的“四柱”法;到明朝,生辰八字推命术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而《三命通会》的创作正是建立在前人命理学研究的成果之上,主要以徐子平的“四柱”八字推命术为基础,取诸家命理学说的精华,摒弃了一些繁琐无稽的说法创作而成。
内容简介
《三命通会》共十二卷,从五行阴阳讲起,通过五行阴阳生克关系,详细地介绍了命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方法并辅以丰富的实践案例。
卷一
本卷论述了八字推命的基础,即五行阴阳之理,对天干地支源流进行了阐述,更进一步地对天干地支五行属性的变化和纳音的变化作了解释说明,并论述了五行属性和纳音属性在命理推演中的作用。
卷二
本卷论述了命理及推命的具体方法。包括了推排年、月、日、时四柱八字的大运、小运、流年、命官的具体方法,以及干支的刑冲克害化合等理论和步骤。因为命理是生辰八字推命的准则和基础,所以此卷也是本书比较重要的一卷。
卷三
本卷论述了星宿神煞,主要以自身的日柱干支为主,联系年、月、时或大运、流年等其他干支来进行推演命理。有吉星照命或吉神入命,如天月德、三奇、天乙贵人等;有凶神恶煞,如羊刃、六厄、勾绞、十恶大败等。
卷四
本卷论述了十干坐支兼得月时及行运吉凶和十二月支得日干吉凶以及五行对命理的影响。本卷通过对八字天干地支相对应的五行属性进行分析论述得出命理的吉凶。
卷五
本卷阐述了印绶、食神、正官、偏官、正财、偏财等命理术语以及相对应的不同命理的吉凶和化解方法。这些命理术语都是从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中衍生而来,即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问题,如生我者为正印、偏印等。此外,本卷还论述了用神的作用,即生辰八字或大运五行中对自身的日干来说有增补作用,为我所用的一中五行代称。
卷六
本卷论述八字的格,格即统帅全局,有正格和变格之分。正格即以官、煞、印、财、食、伤等入局,其他的都为变格。书中通过二百多例命格的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讨论,重点讲解了复杂多端的变格的推演。
卷七
本卷主要论述从命局中看一个人的性情相貌、论疾病的属性、看八字论六亲、以及女命吉凶等。认为人的贵贱取决于八字,性情与五行相对应;疾病也是与生辰八字阴阳五行属性相关;家人的命运也和自己的八字有联系;甚至是以八字来判断怀孕生男还是生女。
卷八、卷九
此两卷论述了十天干的六甲日——六癸日中各个时辰的命理吉凶论断。论述了每个天干日对应的各个时辰的相生相克及吉凶。
卷十-卷十二
此三卷为收集的决断命理吉凶的歌谣、论赋,都是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为基础,是对前面几卷内容的总结。
思想
《三命通会》作为一本推演命理的书籍,其以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将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运用到了人的命理推演,体现了中国古代探究宇宙的哲学思想。对于灾祸与人的运道之间联系的吉凶论断,是古人对于宇宙运行规则对于人的影响的初步探索。此书中强调了和谐统一、平衡协调的重要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价值影响
自东汉末年开始发展至明代中叶是命理学的形成时期,期间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命理学研究者的不断发展,直至万民英创作《三命通会》,形成了以“八格”为主的格局论命系统,一个完整的生辰八字推命体系已然成型,结束了这一命理学的形成时期。
自唐代李虚中建立古典命理模型以来,命理学逐步发展完善,到了明朝,命理学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命理学书籍汗牛充栋,但能被皇家选入《四库全书》的寥寥无几,《三命通会》能被选入其中是因为此书选材精当、体系严密,例证丰富、论述周详,深得徐子平的八字推命之法,是命理典籍的汇总之作。
评价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三命通会》“自明朝以来二百多年,谈论星官命理的人都以本书为总纲,几乎家家有此书。”,此书“阐述发展了徐子平的生辰八字推命法……采纳诸家说法,得到其中精要内容,因此被术家一直使用。”
《中国命理学史论》评价《三命通会》标志着东汉末年到明朝中叶传统命理学形成时期的终结。
现代学者认为《三命通会》也存在愚昧、落后的旧命运观,严重束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成为被动接受命运,听从命运安排的奴隶。此外,《三命通会》还反映了封建的糟粕思想观念,如官本位观念、男尊女卑观念、多子多孙观念。
版本
现在流行于世的《三命通会》基本都是以四库全书文渊阁版本为底本校注,并且部分校注版本都作了删减,《增广汇校三命通会》的版本较为完备。
参考资料
万民英先生墓志铭.孝感万氏宗祠.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