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蝠(学名:Scotomanes ornatus)是蝙蝠科斑蝠属的动物,是蝙蝠科中唯一的斑蝠属物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包括印度、中国和越南等地。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安徽、云南省、四川省、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湖南省等地。斑蝠一般栖息于岩洞和树林,以昆虫为食。
形态特征
吻鼻短而裸露。耳具发达的宽耳屏,基部稍宽,尖端向侧弯曲。前肢第1指小而具爪,第2指具发育正常的掌骨及短小的指骨。第3指具3指节,末端一节除基部外为软骨性。股问膜完善,尾包覆在膜内,尾长超过体长的1/2。体毛由吻部到臀部逐渐加深至棕黄色,基部黑褐色,中部乳白。毛尖棕黄色。头顶部两耳问有一丛白毛斑,颈后至腰部散有1条白色毛尖,形成一纵行条纹,前肢翼膜基前具白毛区。两耳前的颈下侧至颏侧为白色,胸侧至生殖孔前镶有两大片白色斑。其余深棕褐色,翼膜暗褐色。吻短,额骨较宽,脑颅较平,矢状脊及人字脊较明显。无眶后突,腭窦较小,为本科中最短者。前腭骨不具腭支,故腭部前瑞具宽形缺刻。
量衡度(单位:mm):体长65~80,尾长50~57,后足长1.2~1.4,前臂长57.5~54;颅全长20.4~20.7,口盖长8.8~10.1,脑颅宽9.2~9.9,臼齿横宽8.7,上齿列8.3~7.9,下齿列8.4~8.6。
生活习性
斑蝠栖息于热带、温带阴湿的石缝内,群栖。黄昏及夜晚出洞,在竹林和树林周围中觅食,以昆虫为食。栖息于洞穴的陡壁高处或挂于高树枝上,傍晚可见于居民点附近捕食昆虫,晚上7时半至9时为其捕食高峰。
物种现状
数量较少。稀有种。
亚种
种下分类斑蝠分化为3个亚种。
斑蝠福建亚种(学名:Scotomanes ornatus sinensis),Thomas于192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安徽、云南省、四川省、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湖南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挂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