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安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1913年8月22日),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唐家镇鸡山村人。第二批留美幼童、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14岁经族叔唐廷枢举荐,以第36名排序入选清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1873年6月,作为第二批幼童在黄胜带领下赴美利坚合众国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学习。1881年,他应召回国,与刘玉麟等7人被分派到天津北洋医学馆学习,将来充当陆海军医官。1883年春天,唐国安借母亲生病回家乡探亲的机会,私自离校脱离学籍。1885年,唐国安进入美商旗昌洋行任翻译,又被公司派到天津市,参与为李鸿章采购外国军火的业务。1910年,清政府正式任命唐国安为外务部考工司主事。1911年2月,他担任清华大学副监督。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唐国安被外务部任命为第一任校长。1913年8月22日,唐国安病逝在校长任上。
唐国安在任校长期间,主持修编了《清华学校近章》,改造了旧时的学制和课程,将高等科目的教学内容设置于美国大学相应水平,实行文理分班,并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让中国学生从清华学校毕业后即可进入美国大学高年级就读。唐国安任职期间,从1909—1911年选派了前三批庚款赴美留学生,共计59人诸如梅贻琦、竺可侦、胡适、赵元任等人,许多人后来成为国内知名学者。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1913年8月22日),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父亲唐陶福。国安少在家乡攻读私塾,14岁经族叔唐廷枢举荐,以第36名排序入选清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1873年6月,作为第二批幼童在黄胜带领下赴美利坚合众国留学。刚开始在马修斯小姐家补习,后就读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新不列颠中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学习,第一年就获得拉丁文作文奖。
工作经历
1881年,唐国安应召回国,与刘玉麟等7人被分派到天津北洋医学馆学习,将来充当陆海军医官。1883年春天,唐国安借母亲生病回家乡探亲的机会,私自离校脱离学籍,去宁波市、镇江市等地谋生。1885年,唐国安进入美商旗昌洋行任翻译,又被公司派到天津市,参与为李鸿章采购外国军火的业务。他请美国外交官毕德格做书面担保向李鸿章申请向北洋捐款2000两以用来减免私自离校的处罚。获得李鸿章同意后,唐国安先后任职上海旗昌洋行(Russell\u0026Co)和怡和洋行(Mathewson\u0026Co)的外籍联络员。后到上海梵王渡约翰书院(即后来的上海圣约翰书院)任主讲,还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会董。
出任游美学务处会办
1905年,唐国安在上海粤汉铁路公司因美国人控制的合兴公司出现财务困难关闭,唐国安转往盛宣怀掌控的国铁集团任翻译。还和颜惠庆在上海《南方报》开辟英文版。该版每期发表社评一篇,二人轮流执笔,被誉为“用英文自办日报的先驱,保障国权的楷模”。1907年,他被调往北京,任外务部司员兼任京奉铁路事。1908年秋,作为译员随清政府军机大臣爱新觉罗·毓朗、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前往厦门市,迎接美国太平洋舰队来访。1909年2月,由中美两国发起的、有13国代表参加的首届万国禁烟会议在上海召开。唐国安被任命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专员(正代表),在会上展现出极高的外交才能。同年中美达成协议,从1909年起,每年用“庚子赔款”的退款遗派100名学生赴美学习。根据这一协议,外务部、学部两部共同组建游美学务处,全面负责游学事宜,以外务部为主导,负责人员由两部选派。其中一位就是唐国安。1909年,唐国安出任游美学务处会办,主持学务处日常事务。9月,第一批留学生47名出洋,由唐国安亲自护送,安置学生在新英格兰各校读书。
清华第一任校长
1910年,清政府正式任命唐国安为外务部考工司主事,将“游美学务部肆业馆”(即留美预备学校)选址在清华园,经奏准取名为“清华学堂”。1911年2月,他担任清华学堂副监督,把全部身心都倾注在清华学堂的筹建中。5月,唐国安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成为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容留美计划的继承人和推动者。同年,唐国安复任参加海牙万国禁烟会代表,为祖国禁烟前途博取绝大利益。从1909—1911年选派了前三批庚款赴美留学生,共计59人诸如梅贻琦、竺可侦、胡适、赵元任等人。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唐国安被外务部任命为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成为清华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个既任监督又任校长的人唐国安晚年主持游美学务和清华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建校后,唐国安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精心撰成《清华学校近章》,为清华后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病逝任上
1913年,他积劳成疾,心脏病三次发作,病情加剧,“因病辞职,荐贤自代”,正式推荐护送留学生赴美的周治春接替校长。虽说有庚子赔款退款支撑,但草创时期经费常不能按期发放,匮乏危机时常出现,加上袁世凯扣发经费,情况更为严重。唐国安为此四处奔走,吁请上级支持解决。为彻底解决经费被挪用问题,他于1913年7月15日在病榻上给外务部写报告,说明这笔退款和清华大学的关系,强调专款只能专用,不应将此项退款列为国家常规收入而随意挪用。这一问题的解决,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1913年8月22日,唐国安病逝在校长任上。
人物事迹
护送留学生赴美
唐国安在任校监和校长的几年时间里,负责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童出国留学。1909年、1910年和1911年,清政府派出了三批庚款留学生,分别有47人、70人和63 人。唐国安亲自护送清华学校第一批留学生赴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把他们分别安排到合适的学校就读。三批留学生中,包括了众所周知的梅贻琦、金邦正、胡刚复、张准、徐佩璜、胡适、赵元任、胡明复、邹秉文、周仁、秉志、过探先、姜立夫、吴宪、孙学悟、金岳霖、侯德榜、叶企孙、杨石先、汤用彤、吴宓等后来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
主持修编《清华学校近章》
唐国安在任校长期间,主持修编了《清华学校近章》,改造了旧时的学制和课程,将高等科目的教学内容设置于美国大学相应水平,实行文理分班,并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让中国学生从清华学校毕业后即可进入美国大学高年级就读。唐国安还亲自考察招聘了8男9女合资格的“美国教师团”到清华大学任教,开设数学、物理、生物、历史、英文、德语等课程。同时,他还为学校雇用了一名美国体育教员。
维持学堂正常运行
1911年11月,清华学堂因辛亥革命的持续升温,学生陆续离开了学堂,加之清政府将退赔的庚款挪作镇压革命的军费,美国人拒绝拨付退款。清华园不得不暂时关停至第二年五月,唐国安1912年3月自参加海牙国际禁烟会议回国后,支撑起清华学堂。为保卫学校财产,唐国安与庶务长、自己的侄子唐孟伦,买入一批枪支,扩充校警一倍,日夜巡逻守护校园。同时,唐国安积极奔走在行政上上书外交部与教育部,请求将学务处归并学堂,整合清华学堂。在经济上向各银行贷款,暂时维持学堂的日常运行,并向财政部催要所欠学堂的20万两白银。
1912年5月,清华学堂在新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复学。在唐国安主持下,清华学校宣布重新开学,360名学生如期归校。10月,教育部下文对清华学堂进行了西化改制,更名为 “清华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唐国安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同时任命的还有副校长周诒春。唐国安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多次扩充校园,力图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提高学校的档次,争取缩短学生在美国上学的年限,为早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创造条件。
虽说有庚子赔款退款支撑,但草创时期经费常不能按期发放,匮乏危机时常出现,加上袁世凯扣发经费,情况更为严重。唐国安四处奔走。为彻底解决经费被挪用问题,他于1913年7月15日在病榻上给外务部写报告,说明这笔退款和清华大学的关系,强调专款只能专用,不应将此项退款列为国家常规收入而随意挪用。这一问题的解决,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人物评价
他是一个基督徒,待人非常诚恳,办事非常热心,视学生如子弟,看同事如朋友。可惜做了[校长]不久,就得病去世。我们都觉得很悲痛,好像失掉一位可爱的慈母。(清华校友、著名儿童心理和教育学家陈鹤琴(1892─1982)在《我的半生》评)
后世纪念
唐国安纪念馆
唐国安纪念馆于2009年10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投资1500多万元。2011年3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献礼工程唐国安纪念馆竣工开馆典礼在唐家湾镇鸡山社区唐国安纪念馆隆重举行。纪念馆开馆后,珠海高新区和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合作进行管理。据珠海特区报2009年12月报道,唐国安故居仍是150年前建的低矮的小平房,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了。多年来,一直是他的曾侄孙女等在负责看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唐国安故居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唐国安纪念学校
19世纪70年代初,鸡山村人唐国安经举荐被选为清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并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唐国安学成归国后,成立游美学务处开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之先二被任命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教育培养民国一代治国栋梁。称他为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的承前启后之人,可当之无愧。鸡山村为纪念他,在村中筹建了唐国安纪念学校,希望他的科学教育精神能够影响鸡山村后代,赋予他们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参考资料
唐国安纪念馆: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的“大学梦”和“强国梦”.澎湃新闻.2023-07-31
香山星座 ⑨ 唐国安:续写中国留学历史,历尽艰辛助清华奠基.今日头条.2023-07-31
小县城走出了第一批留美少年.澎湃新闻.2023-07-31
委员建议挖掘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历史资源,珠海官方回应.百家号.2023-07-31
富力集团打造滨海村庄旧改标杆,以鸡山村成就珠海港湾天际线.百家号.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