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西厢记

《西厢记》被誉为越剧四大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之一。以上海越剧院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代表的越剧演出团体,将《西厢记》作为保留剧目。

《西厢记》是根据元代作家王实甫杂剧《西厢记》改编而成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贞元年间,主要讲述了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并展开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的情节。该剧歌颂了莺莺和张生的纯真爱情,并赞扬了他们对抗封建礼教束缚的勇气与决心。剧中的台词保持了原著的文学特色,充满典雅和清丽的之感。

茅威涛袁雪芬尹桂芳何英蔡浙飞越剧明星都曾出演过《西厢记》。

剧情介绍

《西厢记》讲述了唐代贞元年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并相互产生了深深的爱情。时河桥守将孙飞虎率军围攻普救寺,强求莺莺成为他的妻子。面对这一情况,莺莺的母亲崔夫人表示只有退兵者才能娶走莺莺,于是张珙便紧急函告好友白马将军杜确请求援助。崔夫人觉得张生贫穷,不同意婚事,并嫌弃他的家庭出身。张生因思念莺莺而生病,此时莺莺在侍婢红娘的撮合下,夜晚前往西厢安慰张生。崔夫人通过拷问红娘获悉真相,并迫使莺莺嫁给张生。不过,她又以不招白衣女婿的借口,逼迫张生前往京城参加考试,让莺莺与张生含恨离别。

主要角色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

创作思路

剧本改编

“浙版”的越剧《西厢记》主题明确,节奏紧凑,意境优美,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这个版本为张珙这个角色设计了更多的唱段。剧本没有采用幕、场、折的连缀方式,而是通过舞台的转动来完成时空的交换,一气呵成。同时,剧本还设计了几处伴唱和集体表演,用于连接剧情,减少了对空间道具的依赖,突出了该剧的优美意境,使观众能够更加专注于故事和角色的情感表达,为剧作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而在“上版”的越剧《西厢记》则较多的保持了原著文学的特色,仅删节了一些剧情。“上版”将原著5本的篇幅压缩为10个场景,并添加了一个长亭及各自尾声的情节。故事从张珙的“惊艳”出现和崔莺莺的挑逗眼神开始,然后以“酬韵”为延续,展开了剧情。接着,崔夫人当众许婚和张生仗义扶危的“寺警”部分紧随其后。就在张生和崔莺莺即将从美丽的邂逅转变为夫妻的过程中,他们突然遭遇到了一场“赖婚”,从而跌入了低谷,陷入了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状态。为了让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能够持续发展,红娘决定将剧情转移到“地下”。剧情纵向深入到“琴心”、“闹简”、“传书”、“赖简”、“寄方”等关键情节,一直到“拷红”。

角色塑造

在“上版”越剧《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是主要角色,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展现了他们的才情和才华。剧本中的唱词非常优美,运用了长句和短句的巧妙组合。然而,为了更好地呈现莺莺和张生多次吟诗和互相应和的场景,艺术家们发现现有的越剧曲调无法完全传达出其中的情致和韵味。因此,他们创作了一种节奏自由、连贯流畅的“吟诗调”。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用于人物的唱腔中,还与角色的情感、诗词的意境以及整个剧作的风格相协调,为越剧《西厢记》的音乐唱腔增添了独特的特色。

而在"浙版"越剧《西厢记》中,莺莺的角色被大幅删减,只保留了张珙咏诵的唱段。根据浙版的剧情设定,老夫人赖婚后,红娘传递给张生一道会亲的柬帖给莺莺。莺莺看到柬帖后私下约定与张生见面,她心生疑惑地说:“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然而,有人认为这样的莺莺表现得过于随性,一会儿示意要见面,见面后却又推脱,仿佛在戏弄张生的感情,根本无法感受到她在情感和礼教之间徘徊的困惑。

在“上版”越剧《西厢记》中,红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以活泼、机敏、聪慧和狡而闻名,同时还怀有侠义之心。可以说,如果没有她的存在,莺莺和张生之间只是两个擦肩而过的痴男怨女而已。在上版中,观众可以看到红娘以一个活泼的捕蝶侍女的形象展现在舞台上。然而,红娘还有另一面。当她向方丈询问法事情况时,她展示出非常庄重的举止,毫不轻浮。正是这个庄重的小红娘在禅房外拦住了张珙,尽管只说了几句话,但每句都遵循着“非礼勿言”的古训,让张生无言以对。从她的短暂登场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侧面看出小红娘的性格,使她成为一个丰满而独特的角色。

而在"浙版"越剧《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显得相对单薄,缺乏个性特点。她只是莺莺的随从侍女,直到张生追着莺莺为红娘拦下后,才有一段戏中红娘以严肃的口吻批评张生。关于红娘为何从监督员角色转变为撮合他们成婚的"媒人",在浙版的《西厢记》中,红娘的角色转变表现得不够到位,特别是在张珙被赖婚后,红娘更多地展现了对他的惋惜和怜悯,而对老夫人的行事方式的不认可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艺术特色

唱腔

《西厢记》是一部优雅清丽的诗剧,同时也是一出富有情趣的抒情喜剧。主要角色莺鹭和张生都能口若悬河,情感丰富,展现出诗人的才华。剧本中的唱词文采斐然,长短句巧妙交错。基于这些特点和风格,艺术家们在唱腔设计方面毫不拘泥,勇于突破。为了表现剧本中莺莺和张生多次吟诗、相互回应的情景,艺术家们认为越剧现有的曲调无法完全传达其中的情致,因此创造了一种节奏自由、连绵不断的“吟诗调”。这种“吟诗调”也被应用于人物的唱腔中,与人物的情感、诗词的意境以及整部剧的风格相得益彰,形成了越剧《西厢记》音乐唱腔的显著特色。

念白

《西厢记》的念白要求极为讲究。如果演员稍有差池,所扮演的角色就会失去原本的神韵,戏剧的魅力也会消失。因此,表演者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台词,理解其中的含义,深入挖掘角色内心的情感,把握好角色的内心意念;其次,需要把握好角色的心理节奏,恰当掌握念白的强弱、快慢的节奏;此外,还要注意语气和声调的表现,因人、因事、因情而异,要具备很强的分寸感。这些精湛的念白功力对于准确刻画角色形象和实现该剧所追求的戏剧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代表版本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

业内评价

越剧《西厢记》备受著名剧作家李惠康的高度赞扬。他认为该剧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围绕着情感展开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戏剧性冲突。随着剧情的推进,戏剧愈发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西厢记》是一部经过长时间精心雕琢、付出巨大心血的艺术杰作。其中融入了大胆创作,同时展现了出色的演艺人才和敬业精神。这样的艺术珍品、卓越的演艺人才以及专注的敬业态度实在难能可贵,堪称珍贵之作。

一级演员方亚芬对越剧《西厢记》给予了高度赞赏,称其为一幅精致的工笔画。每个场景都展现出优美动人的画面,人物的举止和微笑都流露出迷人的韵味,令人陶醉其中。《西厢记》是一部心理剧,描绘了古代年轻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斗争。主要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思维极其细腻而复杂,充满了活力和深度,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引人入胜。《西厢记》还是典型的中国式歌剧和诗意的歌舞剧,其中许多著名的唱段已成为越剧的经典之作,让人听之不倦。

30年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诗化越剧巅峰之作”《西厢记》被称为是“最好的”改编演出。

获奖记录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

衍生作品

越剧《西厢记》于1987年7月至10月期间被上海电视台拍摄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共分为4集。该剧由导演许诺执导,采用了中年和青年两组演员的方式进行拍摄。中年组的主要演员包括金采风饰演莺莺、吕瑞英饰演红娘、刘觉饰演张珙、张桂凤饰演崔夫人;青年组则有华怡青饰演莺莺、陈颖饰演红娘、裴燕饰演张珙、郁利群饰演崔夫人。

上海越剧院于2015年推出了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该电影由方亚芬、钱惠丽和张咏梅担任主演,吴群扮演重要配角。在制作过程中,制片方尊重了原舞台版的基础,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和唱腔。同时,根据电影时长的要求,在专家的论证基础上进行了精炼。舞美和服装也进行了整理和调整,以适应电影的需求,但仍保留了原舞台版的影响。

参考资料

《CCTV空中剧院》 20130527 越剧《西厢记》 1/2.央视网.2023-07-16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北方网应用开发网站.2023-07-28

西厢记.豆瓣网.2023-07-28

“小百花”护航 浙音越剧班首演《西厢记》.人民网.2023-07-16

庆祝讲堂运行20周年系列|上海越剧院祝福.北京大学.2023-07-17

华夏会员风采详情页.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2023-07-17

“越音回荡 福满天山” 第九届市民文化节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佩艺越剧团专场活动.上海长宁门户网站.2023-07-17

《西厢记》.上海越剧.2023-07-17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诚信燕赵网.2023-07-16

红楼梦.中国戏曲文化知识库.2023-07-16

茅威涛携小百花“原生代”挥手别“西厢”.国家大剧院.2023-07-16

温州越剧演艺中心复排《西厢记》《宝莲灯》.温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7

又一批演出宣布取消或延期,包括民谣歌手、肖赛天才、孟京辉话剧.极目新闻.2023-07-17

国庆七天,上海演艺大世界凭什么人流不息?.上观新闻.2023-07-17

经典越剧亮相戏码头 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 4月再启大幕.云南网.2023-07-28

茅威涛:作别张生再见西厢.国家大剧院.2023-08-02

越剧《西厢记》《五女拜寿》将上演.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7-29

越剧名角儿齐聚德州大剧院,明星版《西厢记》重磅来袭.今日头条.2023-07-29

《跟我学》 20140226 方亚芬教越剧《西厢记》.央视网.2023-07-16

浙音喊你来看戏!戏剧系毕业作品小百花版《西厢记》7号上演.浙江新闻官网.2023-07-16

此刻,越剧经典《西厢记》正在泰州大剧院精彩上演.泰州广电新媒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23-07-16

茅威涛携小百花“原生代”挥手别《西厢记》.新浪网娱乐.2023-07-16

印象·八仙桥|沪剧.上海黄埔档案信息网.2023-07-16

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获奖名单.中国戏剧家协会.2023-07-16

越剧《九斤姑娘》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7-16

第四届“文华奖”获奖名单(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7-16

浙江日报.浙江日报.2023-07-16

茅威涛版《西厢记》难说再见.国家大剧院.2023-07-17

戏讯:传承经典 致敬宗师 江城下月迎来最美《西厢记》.澎湃新闻.2023-07-16

东京现场报道|栗原小卷亲临祝贺,上海出品·中国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今日头条.2023-07-16

西厢记 (2018).豆瓣电影.2023-07-1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